關於「碳權」的文章
劉美玲:全盈支付總經理|全盈支付如何不做自家 App ,打造便利金融環境?【塞掐 Side Chat】E189
本集我們邀請到全盈支付總經理劉美玲,和我們深入探討電子支付的未來趨勢。美玲姐和我們分享了全盈支付的獨特策略,不獨立開發 App,而是嵌入社區和銀行的 App 中,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方式。此外,我們討論了三方詐騙的複雜性,以及對台灣 TWQR 的前景展望。節目尾聲,也獨家揭露了全盈支付未來的發展計畫,包括前進日本市場和回饋碳權的可能性。
【綠色觀點】買碳權和自己生產碳權誰划算?
原來買碳權根本無法降低公司碳盤查的排放量,那若改成自己生產碳權呢?送禮自用兩相宜。其實公司在選擇買碳權或自己生產碳權時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減量成效能否符合轉換成碳權的基本要求等。
【綠色觀點】買碳權可以降低公司碳盤查的排放量,美化碳帳本嗎?
例如原本整個公司的排碳量是五公噸,在邊界內做完節能措施之後剩三公噸,公司碳帳本已經美化到三公噸了。接著因為政府或供應鏈的要求,於是再買三公噸的碳權來達到碳中和,但碳帳本依然是三公噸,而不是歸零。 同理可證,無論你是透過投資其他公司執行減量計畫取得碳權、或是投資有高碳資產的公司,這些碳權背後所代表的減量成效,都不能用來降低你公司的碳帳本。
台灣碳權交易所年中成軍!將對每間企業設定減量額度
碳權交易是「先外後內」,先由國際碳權交易開始,但國內未來會對每一家企業設定一個減量額度,企業排碳量低於該額度時,可將多出的排碳量拿出來賣,反之則去購買碳權。
【綠色觀點】養藻類可以賺碳權的錢嗎?
在藻類的世界裡,有一種比紫菜還小、名字叫雨生紅球藻的微藻,其固碳效果約為一般植樹固碳的 21 倍,其單位固碳能力大幅超過海草與海藻,但是要有足夠大的面積養殖,才能有實質的減碳效益。
【綠色觀點】碳權賭城指南:交易篇
碳交易市場裡,由莊家出面開辦碳權交易平台最為合理,就跟賭場會有籌碼兌換中心讓你交易籌碼一樣。 不過因為有些碳權可在外面流通,加上許多人創業心切,只要冠上區塊鏈 blockchain、AI 等就有募資題材,於是他們都要成立碳權交易平台,這就形成了現有的四種平台。
【綠色觀點】特斯拉賺的不叫「碳權」
Elon Musk 似乎靠著販售「碳權」,每年可進帳新台幣四、五百億;顧問紛紛上門跟你兜售碳權服務,每次跟他們聊完,你都覺得公司明年轉型靠這個就穩了。但你確定特斯拉賺的是碳權的錢嗎?
【付費限定】電動車大未來:美國碳排政策各州大不同,加州、德州成鮮明對比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民主黨也佔參、眾兩院的多數後,就開始積極推展減碳措施,美國提出 3.5 兆美元的基礎建設預算中,也包含了一系列對抗溫室效應的措施,例如,聯邦車輛電氣化、提供乾淨能源,和對進口產品課徵「汙染費」等,這些政策都為電動車的成長帶來強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