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際」的文章
【圖多】史上最大台灣 FinTech 組隊攻國際!直擊 2023 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本次 FinTechSpace 與亞洲矽谷攜手組成有史以來最大的台灣海外金融科技展覽代表團,由 11 家台灣金融科技公司和 9 家金融機構組成,總計近 70 名成員。
【Howie 商業投資】科技民族主義來臨,新加坡如何在美中強權維持供應鏈平衡?
從當前國際關係來看,科技民族主義牽涉到幾個面向:半導體/關鍵零組件、重要醫療器材、資料隱私/所有權,而三項都會影響整個供應鏈變化。新加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中美歐爭霸下,採取中立將越來越困難。
【Howie 商業投資】立陶宛與台灣合作更進一步!民主產業鏈引爆連鎖效應
立陶宛在台灣宣布成立駐台辦事處,正式拉開雙方經貿交投的熱絡時代,攤開數據一看, 2021 年雙方貿易總額 1.7 億美元,年增率近 24%。面對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滲透,東歐自然首當其衝,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紛紛退出中國主導的「17+1」合作。
【綠色觀點】比未來人預言還準!5 個世界氣候趨勢觀察重點大公開
前陣子網路上流傳未來人的 40 年預言,氣候變遷將帶來巨大代價,不過與其相信陰謀論,不如從幾個觀察點來預測,接下來國際氣候政策與情勢發展。
【世界公民】Kibbutz: 以色列的烏托邦實驗
Kibbutz(吉布茲),純猶太人聚落,是一種混合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和共產主義,試圖建立烏托邦社會的集體聚落。無論是 CEO 還是一般清潔工,所有成員財產共享,收入均分,由社區免費供應三餐、水電、交通、教育甚至醫療等,讓每個成員都可以享受齊頭均等的生活,也能自由選擇加入或退出。
【世界公民】為何貧窮國家更願意接待難民?
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Kofi Annan) 曾在世界難民日發表演說,批評許多北半球經濟相對富裕的國家對難民冷漠以待。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接待大量難民的多是經濟較為弱勢的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為何願意對難民伸出援手?作者海倫長期在烏干達進行田野研究,這是他第一手的實地觀察。
MixTaiwan 面對在地・鏈結國際
MixTaiwan 去年三季分別於臺北、臺中及高雄舉辦,獲各地方政府、新創家及業界支持,今年度除延續「肥皂箱」演講方式,從創意、技術、新科技到傳承 Nonstop 式三方講者輪流上陣分享,此季將以「MixTaiwan 面對在地‧鏈結國際『IoT X 新創』論壇」為延伸結探討主軸。
余宛如:從 PChome、M17 看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問題
「日前網家 PChome 旗下商店街從台股下市轉赴海外 IPO,而 M17 Entertainment 也遠赴美國 IPO 儘管匆匆喊停,這都顯示台灣資本市場跟不上「數位新經濟」的腳步,從新創業者心態、台股結構體質到籌資的能力經驗,仍與國際市場脫節,存在一段不小的差距,台灣必須急起直追」
- 上一頁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