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產業 2025 年產值 3000 億的關鍵:串聯學界、業界與國際,全面強化人才量能

臺灣太空產業發展迅速,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太空計畫積極推動人才培育。計畫包括海外研習、國際培育營、產業研發解題等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國際視野。近500人受惠,使臺灣太空人才量能持續擴大。企業也能從研發解題專案中獲益,加速產品研發計畫的進行。

馬斯克宣布:星鏈正式達到現金流收支平衡! Starlink 要拆分上市了嗎?

目前星鏈 IPO 的時機仍不確定,但去年馬斯克曾告訴員工,公司要到 2025 年或者更晚的時間才可能上市。

太空產業人才危機?別怕,政府搭橋串起學校太空菁英與企業研發需求

近年來,全球各國都在面臨缺人缺工的危機,尤其臺灣更為顯著。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太空產業需要向即將畢業的學生招手,並提供實際訓練機會,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這個領域。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也推動產學交流,以培養更多太空產業專才。

SpaceX 終止連兩年虧損,這間太空公司做對了什麼?

SpaceX Q1 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具指標性的民營太空公司之一,在今年第一季終於轉虧為盈,SpaceX 如何做到的?

太空中心啟動 10 年億級大計!要幫台灣發展立方衛星產業

台灣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為提升國內產業界衛星設計製造能力,搶進國際衛星產業鏈,正式啟動「新創追星計畫」,委由國內產業發展 3 個立方衛星計畫,採購標案已於 8 月 3 日公開招標。

以「人才力」為基石,推動太空成為臺灣下個兆元產業

因應產業建立接軌國際與系統整合能力的需求,經濟部工業局「太空產業供應鏈發展推動計畫」在南北兩地舉辦了國際培育營,邀請國內外講師結合實務教學,協助年輕學子掌握國際趨勢,並建立低軌衛星與地面接收站的系統整合設計知識及實作經驗,為產業及早培育未來人才。

跨入太空「星」趨勢,掌握未來新機遇!

太空產業將於未來 10 年進入蓬勃發展階段,而臺灣在資通訊製造業的經驗和優勢,為低軌衛星產業奠定良好基礎,再加上政府的積極推動,無疑讓太空產業的未來顯得一片光明,就等著年輕學子們加入一展長才。

新太空戰時代!臺灣優勢在哪裡?

臺灣在全球資通訊設備供應鏈中原本就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隨著太空產業發展,更有許多廠商打入衛星與地面設備的供應鏈。唯有足夠的人才,才能支撐產業走向衛星系統整合,將臺灣在通訊產業的優勢延伸到太空產業。

太空是人類的未來,人才培育是臺灣衛星產業發展的關鍵,累積產業鏈發展動能

過去太空產業發展因高技術門檻、高成本,主要由政府主導,如今低軌衛星較低的生產成本、高汰換率的情況,未來的衛星應用充滿無限的可能與商機。而人才培育則是太空衛星產業發展最重要的一環。

低軌道衛星商機在那裡?太空產業供應鏈發展先期計畫帶你成為臺灣下一個兆元產業的先行者

太空產業帶來的無限商機受到各國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隨著全球業者技術研發日益成熟、資源熱錢的相繼投入,太空產業發展進入新太空時代 (New Space Era) ,改變以往衛星鎖定在科研觀測、軍用國防等應用領域,開創新興商業應用價值。以科技見長的臺灣也迅速跟上這波浪潮,除了要協助臺灣找到切入國際產業鏈的機會,更要著重產業人才發展。經濟部工業局推動「太空產業供應鏈發展先期計畫」,特別聚焦臺灣太空產業鏈人才發展及關鍵領域研發需求,推出「衛星地面站系統整合」、「衛星影像系統整合」系列工作坊,以高階經理人、產業研發人才以及新進/轉職/跨域者,提供更具前瞻及實務性的知識及技術上協助,期盼提升國內太空及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