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產業 2025 年產值 3000 億的關鍵:串聯學界、業界與國際,全面強化人才量能

臺灣太空產業發展迅速,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太空計畫積極推動人才培育。計畫包括海外研習、國際培育營、產業研發解題等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國際視野。近500人受惠,使臺灣太空人才量能持續擴大。企業也能從研發解題專案中獲益,加速產品研發計畫的進行。

太空產業人才危機?別怕,政府搭橋串起學校太空菁英與企業研發需求

近年來,全球各國都在面臨缺人缺工的危機,尤其臺灣更為顯著。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太空產業需要向即將畢業的學生招手,並提供實際訓練機會,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這個領域。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也推動產學交流,以培養更多太空產業專才。

以「人才力」為基石,推動太空成為臺灣下個兆元產業

因應產業建立接軌國際與系統整合能力的需求,經濟部工業局「太空產業供應鏈發展推動計畫」在南北兩地舉辦了國際培育營,邀請國內外講師結合實務教學,協助年輕學子掌握國際趨勢,並建立低軌衛星與地面接收站的系統整合設計知識及實作經驗,為產業及早培育未來人才。

跨入太空「星」趨勢,掌握未來新機遇!

太空產業將於未來 10 年進入蓬勃發展階段,而臺灣在資通訊製造業的經驗和優勢,為低軌衛星產業奠定良好基礎,再加上政府的積極推動,無疑讓太空產業的未來顯得一片光明,就等著年輕學子們加入一展長才。

新太空戰時代!臺灣優勢在哪裡?

臺灣在全球資通訊設備供應鏈中原本就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隨著太空產業發展,更有許多廠商打入衛星與地面設備的供應鏈。唯有足夠的人才,才能支撐產業走向衛星系統整合,將臺灣在通訊產業的優勢延伸到太空產業。

蘋果支付 4.5 億美元 與美國業者建立衛星通訊功能

這筆資金將用於支付衛星費用,以及為地面基地台配置蘋果設計的新型天線。

數位部 11 月開放低軌衛星執照申請 新增國安條款

申請人必須確保如果經獲准核配無線電頻率,合作的衛星機構會符合並配合有關機關國家安全考量。

低軌衛星 PoC 落地有望 業界:土洋合作已有默契

這項計畫規劃以概念性驗證方式,在國內縣市約 700 餘處和 3 個國外站點,設置非同步軌道衛星設備。

全球星空爭霸戰 臺灣衛星通訊的挑戰與機會

在衛星發射成本、衛星酬載成本大幅降低的驅動下,推動衛星通訊的商用市場從利基型市場在規模效應下往消費型市場移動,自然這是臺灣網通產業在這波發展熱潮的機會,不可避免的,也會面臨挑戰。

謠傳 iPhone 13 支援衛星通訊 Globalstar 股價飆 29%

推特流傳文件指 Globalstar 獲 FCC授權,iPhone 13 支援衛星通訊功能的謠言又起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