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力」的文章
潔淨能源大躍進!2021 年達全球總發電量 38%,成重大里程碑
氣候和能源智庫公司 Ember 在年度報告中指出,2021 年是可再生能源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因為潔淨能源滿足了全球 38% 的電力需求。
台積電挺綠電!買下 99% 台灣綠電
經濟部標準局自 2017 年 5 月發出第一張再生能源憑證後,累計至今年 2 月已核發出 106 萬張,相當於 10.6 億度綠電。其中「護國神山」台積電購買近 90 萬張,相當於約 99% 的綠電憑證都由台積電買下。
離岸風電產值 1.2 兆,外銷碰壁的台灣鋼鐵業改淘綠金
離岸風電政策猶如政府打造出來的「新絲路」,廠商先在台練兵,未來將有機會赴國際市場,讓台灣鋼鐵業從陸上建設案到海上風場開發案通通包下,創造出「海陸」雙布局。
經濟部:加速離岸風電投資 2025 年衝破 1 兆元
離岸風力各年度開發業者及建置風場均已確定,預期 2025 年累計創造投資額將逾 1 兆元,每年約可提供 215 億度潔淨電力,累計創造約 2 萬個就業機會。
沃旭確定留台!再投 1600 億創離岸風電產業鍊
沃旭於 4 月 30 日宣布對台做出「最終投資決定」沃旭將投資 1650 億元,並配合經濟部國產化政策,從風機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船舶製造、海事工程到機艙組裝等,形成沃旭產業鏈。
【綠色觀點】我們當然應該愛國,只要我們看得到願景!三分鐘帶你看懂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的國產化困境
若要證立我們大家多交二倍半的買電費用的正當性,無非在「國產化的程度」。國產化的程度若極低,卻花了五塊八,顯然不符合成本效益;反之,國產化程度若極高,真的催生了使用台灣全海事工程服務而興建的全 MIT 風機,這樣的花費,當然值得。 但是現在我們除了在研討會的場合,看到各種漂亮的簡報之外,還有提出什麼更詳細的說明嗎?
【綠色觀點】政府餅畫太大,卻用遴選提高難度!三分鐘帶你看懂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的遴選困境
一個國家的再生能源供應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政府針對某些爆量發展的再生能源,開始限縮適用優惠費率的收購資格以及對收購量設定上限。
【綠色觀點】政府不敢扛,外資、銀行不敢跟:三分鐘帶你看懂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的融資困境
風力發電機的建置成本非常高,一支 5MW(百萬瓦)離岸風機造價高達 8 億元起跳,離岸風力發電機還有海事工程等等,這些都不是隨便叫一個綠色創業家今天開始去創業,三兩年就可以玩得起來的事業。這時候若政府說我國的能源政策將包含發展離岸風力發電,政府就必須扮演莊家的角色,進場降低業者的投資風險,讓投資人有信心,否則資金,尤其是外資,不會相信你是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