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特殊地理位置,成就其特別的地緣政治與重要性。而其領先全球的晶片技術,讓這場世界強權的政治角力佈局更增添了經濟面的考量因子。
在竹科 40 周年活動上,20 多年來始終「王不見王」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電集團創辦人曹興誠,居然同框互動了。
台灣除了 80 年代創立的台積電,為何難以再造下一個市值百大獨角獸? 本篇作者親身投入創業的經歷,論述國內創業環境與政策的問題
張忠謀說台積電在和平時代,就是安安靜靜做供應鏈的一環,但當世界不安靜了、也就是現在,台積電變成地緣策略者的必爭之地!
「 AI 在未來會產生的問題,其中兩個問題我已經可預見,一是失業率會增加,也就是很多行業從業人員會被 AI 取代,二是貧富差距會擴大...」
台灣半導體產業教父張忠謀表示,他三十二年前來台灣時,覺得當年的環境「還比較有利和鼓勵創新」,但現在台灣的經濟和環境,他必須坦白說,不夠鼓勵創新。
他是中研院院士林本堅,台積電前研發副總經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稱,假如沒有林本堅及其團隊,「台積電的微影(半導體關鍵製程之一)不會有今天這規模。」
世界最會賺錢公司前 10 強中僅有一家來自亞洲,就是台積電 ,排名第 9, 人均利潤 218951 美元!
董事長張忠謀受訪時爆料,台積電剛創辦 2、3 年時,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曾有意要他為三星做事,還安排他到韓國參觀公司,但當時台積電剛起步,「不可能離開」!
換句話說,台積電還有八年的緩衝期,但張忠謀有信心成長優於業界平均數,年增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