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隱私」的文章
專欄
【開放文化觀點】難用、歧視又卸責!美國政府的人臉辨識服務如何辜負成千上萬失業者?
美國許多州政府在提供失業補助時,看上一家身分辨識公司「ID.me」。但推特在過去幾個月,湧入了大量的失業民眾呼救,他們既無法通過自動驗證,也常花費好幾個小時,還是等不到「薛丁格」的人工驗證。ID.me 靠著「預防失業詐欺」的大旗在各州狂掃標案,但當 Vice 詢問 Blake Hall 這些數字如何計算,Hall 卻不願正面回應,只表示這些數字的計算方式是一致的。
人物專訪
【從紀錄片窺探】《編碼偏見》專家開講:用法律規範演算法,得先從各個擊破開始
在使用這樣不可控的科技時,不只是公部門無法完整透明化偵調過程,就連要求論證都做不到,除了隱私權外,聘僱權、受教權等都無一倖免,對人權侵害造成全面性的疑慮。
趨勢
「無痕模式」仍會蒐集個資?Google 恐被求償 50 億美元
但 Google 認為有告知使用者「無痕」模式並不等同於「隱形」,還是能收集到使用者個人數位足跡,只是不會把紀錄存在瀏覽器上或裝置上而已。
趨勢
人權在網路世界中危機重重?演算法掌控社會的隱私與歧視挑戰
在我們每天賴以維生的網路,也存在著科技的人權侵害?2020 網路治理論壇(TWIGF)請到法律學術研究與業界專家,一同探討演算法社會下網路人權的現狀與挑戰。
- 上一頁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