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塞書摘】:《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作者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可說是名符其實的科技狂和知識狂,他在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畢業後,曾在美國科技最先趨的科技機構 NASA 工作,後來離開後專職創作科技相關的網路漫畫,甚至曾經獲得科幻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獎項「雨果獎」三次提名。
《解事者》一書可說是門羅對於知識最真誠的詮釋,他將各種複雜的事物用可愛的漫畫圖像化,讓人一眼就能看清楚這些複雜事物的結構,再用最簡單的比喻來說明這些東西的功能,當去除所有複雜得專有名詞後,反而能最直接的讓你了解這些東西的功能。舉例來說,像是雲端資料中心用作者的話說其實就只是「放電腦的大樓」,而鑽油平台則是「專門鑽洞的海上城市」,光是換了名字就讓人感覺到如釋重負,不是嗎?
「當我們開始學習新事物時,最重要的是瞭解它們的本質。」
門羅認為,當我們開始學習新事物時,一開始就學正式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其實重要的只是知道這些東西能做什麼,還有這些事物的本質代表什麼。
國際太空站|解事者
以下就舉一個筆者在看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搞懂的事物:「國際太空站」當例子。以門羅的話來說其實它就只是「共用的太空屋」。以下就來看看他怎麼簡單詮釋這個複雜的科技發明的吧。
這個太空屋在大氣之上的太空中飛行,是由許多國家合力蓋的。太空人要搭乘太空船才能飛來這裡。
太空屋一邊往下掉,一邊高速飛行前進,結果就變成在固定高度繞地球轉,屋內的東西也同樣飄浮在半空中。水這種普通的東西,在這裡的行為也變得很奇怪;而你只要往牆壁輕輕一踢,就能飛來飛去,每個人都覺得這好玩極了。
太空屋內的人除了玩,還要工作、幫地球拍照。他們幫地面上的人了解花和機器等東西在太空中會怎樣。屋內通常只有六個人,每個人約停留半年。我們蓋太空屋主要是想學會,怎樣健康的在太空中生活幾個月,甚至幾年。如果我們想飛越太空到其他世界,得先學好這本事。
蓋太空屋時,我們把組裝太空屋的東西放在太空船上,然後讓太空船加速追上太空屋,再一件件裝起來。
光是用作者門羅的話解釋一遍「太空站」,是不是就讓你瞭解了這個總是在電影內出現,你卻從不確定他要幹嘛的事物了呢?本書可不只如此,再加上精美的漫畫圖片會讓你的瞭解得更透徹。
從來搞不懂太空屋上那幾片扇子是幹嘛的?看完本書後終於恍然大悟就是「發電翅膀」罷了,它們負責把陽光轉成電力供應太空站的運作。而最上面跟最下面兩個圓形接孔,就是讓「太空船停靠的門」,太空梭會飛來抓緊這裡。而最上面旁邊有個「陽台」,如果想要太空人要完成任務,看某個東西在太空中會怎麼樣,就把他放在這裡試試看。最有趣的是,本書甚至還標注了很多有趣的細節,像是從某個房間看地球的風景是最美的,而某個房間則放了浴室和鍛煉身體的機器。
一張圖片勝過了千言萬語,下次當我們在電影或者影片中看到太空站,透過瞭解了他們各個部分的功能之後,想必又能擁有了更多詮釋的空間。
本書受到比爾蓋茲三度推薦,甚至列為年度必讀好書。也受到也獲得中國最強自媒體「羅輯思維」力捧,在預購期間即突破萬本。到底這本書有什麼魔力,可以讓這些大師都推薦連連呢?
著名的投資大師查理蒙格曾說,我們必須要跨域學科的界線,去擷取不同學科最核心的智慧後,將其整合運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但現代的學科已發展得太過複雜,就連一個最簡單的科技產品微波爐,我們甚至都還不能完全瞭解其內在是如何運作的。事實上如果用本書作者門羅的方法,其實我們能用很簡單的角度來理解不同學科的知識,本書涵蓋科技、地理、天文,和生物,總共 54 個複雜事物內涵的深厚智慧,讓讀者能夠跨越學科的限制,從本質來理解事物的智慧,打開複雜事物背後的黑盒子。
註:本文部分內容出自天下文化出版社《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INSIDE 獲授權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