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里程碑:全球四大銀行研發新數位貨幣,爭取 2018 年商業應用

本文獲合作媒體 36kr 授權轉載。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率先研發「多功能結算貨幣」的瑞銀已經聯手德意志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紐約梅隆銀行,四家大銀行合作研發一種新形式數位貨幣,並稱爭取在 2018 年初,將這樣的貨幣投入「有限、低風險」的商業應用。這全球知名的四家銀行相信這種數位貨幣將成為利用區塊鏈清算和結算金融交易的產業標準,並已向各國央行推銷這種貨幣,而這也是大型銀行首次就區塊鏈技術進行合作,想要提高金融市場的運轉效率。
中國的財新網曾報導,過去 3 年間,區塊鏈領域的全部投資已超過 14 億美元;僅今年上半年,投資額便已經接近 10 億美元。本月初,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副總裁 Ray Valdes 就表示:
隨著區塊鏈技術日趨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相關研發和投資力度都在不斷增強。除金融業外,製造業和供應鏈管理行業將為區塊鏈帶來數兆美元級別的潛在市場。目前,全球 45 家大銀行已成立了 區塊鏈聯盟組織 R3,希望制定相關技術標準,並對其進行直接投資。
「多功能結算貨幣」由 Clearmatics Technologies 研發,以前金融機構在購買股票或債券時,需先完成轉帳程序,但有了這個貨幣之後,各大機構無需等待就可利用區塊鏈儲存的數位貨幣為證券進行支付,在央行直接把虛擬貨幣轉成現金,省下結算與交割的時間和費用。
事實上金融業每年清算和結算交易的總成本大約在 650 億至 800 億美元之間(Oliver Wyman 在 2015 年的數據)。「如今銀行與機構間的交易困難、耗時且費用巨大,而新數位貨幣可幫助簡化運作,提高效率。」西班牙國際銀行研發與創新主管 Julio Faura 如此認為。
一開始各大銀行對區塊鏈技術心存疑慮,區塊鏈也因沒有顛覆性的實際應用產品而倍受爭議。但如今,各大銀行和公司已在探索如何利用這項技術加快後台結算系統的速度:
而美國聯準會、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等央行都在研究數位貨幣的潛在好處,但各方仍存在對其安全性以及對銀行業穩定性影響的擔憂。
普華永道的張立鈞在 2016 中國區塊鏈產業大會說:
如果區塊鏈真是技術革命,而我們卻因擔心區塊鏈沒有價值而拒絕採取行動,我們便可能錯失這場革命;如果區塊鏈不是技術革命,而我們誤以為它是革命,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浪費許多成本。
他同時也表示,相較而言前者的代價一定大與後者,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的發展策略應該是緊密跟進,而不是盲目冒進,要在兩種假設中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