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ch 營運長 Kevin Lin 訪台:專注核心,傾聽社群的聲音

你有玩過 Twitch 嗎?Twitch 是世界上最大的遊戲直播平台,台灣雖然人口不多卻在 Twitch 佔世界流量前五名,遊戲玩家直播的風潮勢不可擋。
今天國發會的客座企業家系列邀請了 Twitch 的營運長 Kevin Lin 到場分享創業經驗,不管你是直播主還是觀眾,或者對遊戲和直播都不熟,單純想了解新創的不妨都來看看 Twitch 營運長難得一見的分享吧。
Kevin 雖然在美國出生,不過父母皆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國發會主委杜紫軍在開場引言時便說到 Kevin 國語雖然不流利,台語倒是說得不錯,一上台便用台語問候大家好。儘管如此,要 Kevin 整場用台語演說還是太強人所難,所以演講內容還是以英語為主。
Twitch 聚焦於遊戲內容時當然也會出現違反條款的內容,諸如廣告或情色內容等,都是困擾許多影片直播網站的麻煩。由於直播遊戲是 Twitch 的核心服務,所以對這些內容採取零容忍政策,一經舉報或管理員發現違反條款的內容,便會封鎖使用者帳號和 IP 。
其實一開始他們也有不同路線的嘗試,當初 Justin.tv 分裂成兩個服務,分別是行動端的影片社交 app Social Cam 以及現在的 Twitch 遊戲直播平台,他們和董事會承諾這兩項服務如果六個月內不成功便會關閉,但最後兩家都存活下來了。後來 Social Cam 就另外成為獨立一家公司,而 Twitch 留了下來,Kevin 本人則是因著對電玩的熱情選擇了 Twitch。
堅持遊戲直播的核心,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改變。其中的為與不為在於聆聽使用者社群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工具,怎麼和觀眾互動。Twitch 不只聆聽直播主的聲音,還有遊戲公司、觀眾的互動參與讓他們更專注開發新項目。
身為遊戲直播平台,Twitch 創造了一個遊戲玩家的生態系統,在一開始也曾碰到新創常有的掙扎,也就是在企業和興趣之間找尋交集,而現在已經找到平衡。台灣數位內容的發展非常快速,Twitch 身為全球企業所以在歐洲或亞洲都會碰到一些在地化的問題,當然也希望多瞭解其他地區。國發會辦的客座企業家講座除了讓台灣新創可以認識國際以外,國際的企業也可以了解台灣,比如像 Twitch 考慮以台灣做為前進亞洲的跳板,就希望能多瞭解台灣本地。
Twitch 是提供一個平台讓眾人能在上面創業,甚至有些直播主辭掉原本的工作成為全職的直播主,這就是一個創業家社群,而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傾聽用戶的聲音,創業者常自視非凡,以為什麼都懂,但事實並非如此,要學會接納用戶的意見。
台灣有很多電競玩家,比如說台北暗殺星、現在英雄聯盟比賽中的 ahq 和閃電狼等,算是電競重鎮,然而要發展電競還要看台灣社會本身及政府怎麼看待電競這個產業。接下來這個禮拜還會有和電競團隊的交流,也期待和他們合作的機會。
台灣人口雖少,但數位媒體蓬勃發展,寬頻基礎建設普及而且富有遊戲文化及樂意分享的遊戲風氣互相交織出電玩直播的高流量。台灣的直播內容生活對話較多,而且因為地狹人稠這點讓線下交流更容易,很多直播主會互相認識並交換經驗,還能和觀眾有見面會建立關係,有一些近距離的互動,這些如果是在地廣的美國就比較難實現。
台灣有許多偉大的玩家,若電競比賽用的 VISA 申請更容易就方便讓各國選手來台灣,或是增加玩家的訓練和建設設施等都能促進電競產業發展。現在電競遊戲多為多人競技類,或許遊戲公司未來可以考慮針對電玩競賽開發遊戲。可發展的電競類型可能依據國情有所不同,不過要是能洞燭先機,就是成功的契機了。
台灣本地也有一些如 Livehouse.in 的直播平台,這些出自台灣的直播要走出國際,Kenvin 以 Twitch 的經驗來說,他們以英語族群開始,之後再一個個社群拓展比較快速。像台灣使用中文,其實中文族群也很廣大,站穩之後拓展也不難。總而言之一開始需要專心,沒有核心產品冒然全球化就容易分散,模糊焦點,而確認核心價值的方法就是要不斷跟社群對話,確認使用者的需求。
台灣因觀看電玩直播的流量大、電競風氣又盛行,是亞洲重要的據點,亞洲包括日本、韓國、香港等地的基礎建設都愈來愈完善, Twitch 也正在研究並考慮未來要在亞洲做些什麼。
除了拓展亞洲地區的服務,他們也在思考如何加深玩家和觀眾的交流互動,現在已有玩家會利用自己電腦上的軟體,讓遠端觀眾可以下指令控制遊戲角色,就是一種深化互動的例子。未來可能會嘗試累積觀看次數換遊戲寶物,或是提供 API 給遊戲公司讓觀眾客製關卡內容,諸如怪物的大小或考驗等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