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Shopify 推出行動開店 app 看硬體的網路思維

國外知名的網路開店平台 Shopify 推出行動版 app,在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跟行動網路覆蓋率持續成長的市場條件下,可以看到國外的新創服務也不斷在浪頭上有所創新,Square 早就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機/平板電腦專用信用卡讀卡機,即使不是新創服務、存在市場已經多年的 PayPal 也搞出自己的 PayPal Here 讓店家可以直接將手邊的 iPhone、iPad 等裝置升級成商業用的 POS 系統(Point of Sale)。今天又看到 Shopify 這個開店平台格局大到不僅推出自己的 app,還順便奉送一台專用的信用卡讀卡機。國外這些服務在創新的腳步上,身在台灣的我,除了羨慕,還是只有羨慕。
不過 Shopify 的格局可以這麼大,也是有其道理在,從 2005 年成立以來、經過了幾輪的募資,目前募資的資金總額已經高達 1.22 億美金,服務超過 60,000 個分布在超過 100 個國家的零售商,光以最膚淺的 Alexa 流量排名來講,Shopify 也是個全球 1,000 大、全美 500 大的網站。
從國外這些網路服務的發展可以觀察到兩個有趣的趨勢:
小米手機的創辦人雷軍說,他是用網路的思維在做硬體,所以求新、求變、求快,品質要好、追求極致、速度要快、口碑要好、價格要便宜,他不僅是這麼想的,也真的是做給所有人看;再看看國外像是 Jawbone、Fitbit、Square 這些公司,甚至是 Nike、Google 或 PayPal 這些有錢的大公司是怎麼做硬體的,其實脈絡也相當類似於用網路思維做硬體,我個人除了感到佩服,也希望未來可以在台灣看到更多硬體廠能夠開始引進更多網路的思維,透過軟硬整合把服務做到位。
目前在 Kickstarter 上可以發現非常多的專案,在募資影片中都會提到團隊前往深圳尋找硬體製造商,過去我總以為尋找這類機會時,台灣會是個很容易被聯想到的地方,但至今我只看過兩個專案有提及台灣,身在台灣的我,總希望能有更多出自於台灣的成功案例。台灣的硬體廠,萬一錯過這一波,是相當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