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cottAmazon!為聲援首支工會成立投票,支持者自發抵制亞馬遜

亞馬遜(Amazon)在美國是否能成立首支工會?目前在阿拉巴馬州(Alabama)的大型倉儲工廠中,有約 6000 名作業員與員工正在投票中,郵寄投票自 2 月開始,到 3 月底結束。這場關乎勞工權益的投票讓全球都相當關注。
而隨著投票的進程,工廠外也有其他聲援運動正在展開。支持亞馬遜工會成立的聲援者倡議一項運動:從美國時間 3 月 7 日開始的七天內,抵制任何亞馬遜的產品。「#BoycottAmazon」的標籤也在網路與社群上蔓延開來。
7-day Amazon boycott starts today.
— Councilmember Konstantine Anthony🌹♿🧠 (@KonstantineinCA) March 7, 2021
Do you stand with @BAmazonUnion in Alabama or not?
No Amazon Prime or Fresh.
No Audible, Twitch, Whole Foods or Imdb.
Turn off your Echo, Alexa, and Ring Doorbell for ONE WEEK.
Can you stand in solidarity with workers?#AmazonBoycott
“From March 7th- March 13th, everyone is being asked to not use Amazon or Amazon Prime and do not stream videos using the Amazon Prime video service.” https://t.co/M8YamV5n4N
— The Disordered Cosmos by Chanda Prescod-Weinstein (@IBJIYONGI) March 5, 2021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運動並非由亞馬遜員工發起,也不是由工會零售、批發和百貨商店聯盟(Retail, Wholesale and Department Store Union, RWDSU)發起,而是由倡議民眾自主發起的抵制活動。
支持勞工權益的民間組織 UComm Blog 據傳就是標籤「#BoycottAmazon」的發起團體,他們提倡消費者不要越過「虛擬糾察線」,在這七天內不要消費亞馬遜的任何產品,當然也包含串流服務 Amazon Prime Video、遊戲直播平台 Twitch、書籍社交平台 Goodreads,以此來聲援亞馬遜的工會選舉活動。
「這是 21 世紀以來美國勞動階級最重要的選舉。也是美國南方在這個世代中最大型的工會選舉活動。」
美國眾議院議員 Andy Levin 如此表示。
而另一方面,根據外媒報導,亞馬遜似乎在盡力地「拉票」中,試圖讓工會成立失敗。除了在線上、線下傳播反工會的訊息,更遊說地方政府更改交通號誌,以阻止員工與支持者在紅燈前面拉票。
亞馬遜過往對待旗下員工的惡跡斑斑。並且去年疫情爆發後,在工廠管理、安全守則上失責,導致上萬名員工感染武漢肺炎。另外,疫情導致的網購需求飛升,為了拚出貨量,讓亞馬遜員工壓力頗大,包含 10 小時大夜班的輪班制度,恐造成員工身體傷害,因此常被外界批評為「血汗工廠」。
因此,這次亞馬遜的工會成立將在一定程度上可制衡資方無限大的權力,期盼工會能夠提升員工在人身安全、薪資福利上的保障。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透過GA分析進站者發現, Safari的新客數越來越多,難道這表示 iOS 的用戶數也跟著增加了嗎?注意了,這有可能是 Apple 封鎖第三方 Cookie 帶來的影響。隨著 Google 即將淘汰 Chrome 上的 Cookie ,這個幫助廣告主記住用戶受眾的小工具,將要再一次地影響數位廣告產業。
各大廣告平台在過去幾年不斷地透過 Cookie 以及其它方式,悄悄收集使用者的用戶數據,隨著這幾年用戶的隱私權意識抬頭, Apple 與 Google 對於藉由 Cookie 辨識用戶資料的廣告投遞方式,持有不同的態度,這也將是所有廣告主的極大挑戰。當 Cookie 不復存在,要如何辨識使用者資料?
Cookie 消失了,或許會有新的數據辨識工具來取代,但是任何試圖跟蹤受眾的方式,都難以符合大眾對於保護隱私權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極有可能無法再通過日趨嚴格的媒體監管限制。無論如何,數位廣告不能像過去一樣,無條件地使用類似 Cookie 的追蹤方式,來達到與現在同樣的廣告效果。
後 Cookie 時代內容辨識類型的廣告鎖定方式,將成為未來具指標性的投放策略。廣告與瀏覽平台或內文主題的高相關性,不僅能顯著提高受眾的互動度,更重要的是,完全不需要收集任何個人數據。
FreakOut Taiwan 不斷嘗試更友善的廣告投遞形式, 自 2016 年進入台灣市場的原生廣告,到 2020 年末引進「 Mirrors 」 AI 影像視覺內容辨識系統,都是以網路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Mirrors 」不需要使用傳統的受眾興趣設定,即可針對「目標受眾在觀看的影像內容」、「品牌自身競爭對手或相關指定系列產品出現的影片」來投遞 YouTube 上的影音廣告。
傳統的內容比對廣告皆為自然語言處理 NLP 中心,基於「純文字」的比對來顯示相關廣告,如大家很熟悉的 Google AdSense 。但是,結合新興的 AI 演算和複雜的圖像辨識,已然能夠達到「影片」的內容偵測,透過增加多個比對層和基於自然語言處理 NLP 的基準定位,可深度學習並提供更精細的辨識洞察力。
舉例來說,若想要將汽車廣告投放給對汽車有興趣的人,我們要先從可能對汽車感興趣的受眾中開始推估,並且根據過去的經驗加入不同的興趣條件,最後針對素材更進一步地測試。透過 Mirrors ,我們可以讓廣告出現在有滿足特定條件的影片內,例如:在消費者觀看的影片中,出現汽車評測報告、自家品牌或競爭對手的 LOGO 、代言人等指定條件,再依照不同廣告主設定的預算判斷是否露出廣告。
藉由這樣的影像比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根據消費者行為觸發廣告投遞條件,而不再是現行的用戶受眾數據。人的興趣是多樣且多變的,當對汽車有興趣的用戶在完成汽車的選購後,短期內將不會再瀏覽相關資訊,轉而瀏覽其他更具時效性的內容。透過消費者當下正在觀看的影片內容,取代消費者身上被貼上的數位標籤,將更貼近消費者本身的使用行為。
2021 年台灣數位報告指出,台灣人在各網路內容服務中,最愛「網路影片」的比例高達 97.9%,遠超過 Vlog、串流音樂、網路廣播、Podcast 。
影音廣告早已是品牌經營的趨勢:根據 DMA 2019 年台灣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指出,台灣各類型廣告中,影音廣告以 37.2% 的成長比例大幅領先奪冠。其中 YouTube 持續蟬聯台灣最常被造訪網站第 2 名(僅次於 Google ) ,在台灣各大影音平台中的觸及率及影響力不容小覷。
2021 年 FreakOut Taiwan 已與客戶合作,進行搭載新系統的 YouTube 串流內廣告投遞,在針對品牌及產品客製化的多層鎖定策略建議下,房地產廣告的 CTR 表現高於平均,並發現「人臉」群組辨識表現為佳,其中多為財經、名嘴等名人。而美妝品牌廣告 VTR 表現優異,則以品牌「 Logo 」、「人臉」群組有最出色的表現。
本文章內容由「驚點股份有限公司( FreakOut Taiwan )」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