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聯合新聞網,經濟日報葉憶如報導,INSIDE 授權轉載。
定期定額複委託買美股、美債未來更容易,可以透過機器人理財,依照個人風險屬性,買美股 ETF。金管會今(2)日表示已核准阿爾發投顧及永豐金證券共同申請的「落實普惠金融之機器人理財服務」金融創新實驗案,實驗期間一年,最多限額開放 5,700 人,每人總計可投資金額為新台幣 25 萬元。此為今年金管會核准第一宗監理沙盒,上路以來第 9 案。
美股頻創新高,帶動我國投資人瘋美股,據金管會證期局統計,我國國人一年複委託在美國市場的總金額高達新台幣 2.73 兆元,而且 2020 年較前一年成長高達 74%,2019 年同期的金額才 1.57 兆元 。但其實金融機構對財管及海外複委託門檻較高,海外證券資訊也不定容易取得,較不利國內小資族投資美股或美債。
金管會綜規處處長林志憲說,此次金管會核准的創新實驗有三大創新性,一是定期定額買美股 ETF,過去券商複委託買美股只能買定期定「股」,此次透過機器人理財可以解決「碎股」的問題,不一定要買股票,也可以買 ETF;第二個創新是身份認證,開放透過手機輸入門號,只要是永豐證券的客戶,就可以上線上雙重認證完成簽約;三是機器人理財可直接給予投資組合建議並投資,解決非券商人員不得招攬業務的法令限制,擺脫投顧與券商權利義務嚴格區分的限制。
林志憲也說,此次開放機器人理財複委託,只限買美國交易所的指數型商品 ETF,包括股票與債券 ETF 共計六檔,每筆最低投資限額為 100 美元,實驗期間一年,最高上限 5700 人、每人最高累計投資餘額上限為新台幣 25 萬元(約 8,900 美元)
但考量金融監理沙盒實驗曝險金額最高為 2 億元「天花板」不能改,意謂雖然此案實驗開放 5,700 人,但若每人都買到最高 25 萬元,可能 800 人就已達 2 億元的限額。但因為這案是限制「每月定期定額」,不是每個人第一個月就買滿,也不一定每個人都一次買一年,也可以一次買幾個月就退出。
投資人要參與這此金融創新實驗,需先開戶成為永豐證券客戶,同時要先開立外幣帳戶才能進行複委託。不收複委託費,不過手續費(投顧券商只收顧問費)部份收 1%,雖然沒有較一些國外機器人理財公司便宜,但已比國內過去複委託每筆就要 30 美元起跳來得便宜。
責任編輯:Chris
核稿編輯:MindyL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