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聽到一首很洗腦又抓耳的歌曲時,就會忍不住在腦中縈繞、揮之不去。就像是即將到來的過年歌曲「財神到~噹噹噹噹噹~~」,恐怕這樣的洗腦就不是餘音繞樑了,讓人有些膽怯。但你有想過,如果可以透過讀取大腦的腦波,就能準確地鎖定你現在腦中在撥放的歌曲,那會有多有趣嗎?
目前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人本設計學院與印度理工學院甘地納加爾校區(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dhinagar)的認知科學學院都在致力於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的研究。並在近期的實驗中,發現腦電波與音樂體驗的神奇連結!
實驗進行方式為,招募 20 人的參與人員,並請他們蒙著雙眼用耳機聽 12 首歌曲,蒙眼是為了集中注意力。執行實驗時,參與者會配戴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帽,以觀測他們在聽歌時腦內的電流與電壓反映。
這些大腦數據與相對應的音樂將傳輸到具人工智慧的資料庫中,讓人工智慧去識別兩者間的關聯。在對 AI 演算法進行訓練與數據測試後,這套人工智慧可以用腦電波來辨認對應歌曲,其準確度達 85%!
印度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克里希納.米亞普拉姆(Krishna Miyapuram)表示,實驗使用的歌曲有西方流行音樂,也有印度曲風的音樂,透過不同流派的歌曲來提高數據庫的資料多樣性,並以這種方式取得更多代表性樣本再進行培訓與測試。
腦電波與音樂連結的個體差異之大
可惜的是,在最新的研究中,AI 演算法在特定參與者的大腦訓練後,可達 85% 的準確率,但應用到另一顆大腦成效卻非常不彰,準確性下降至只有 10%。
透過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瞭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音樂聆聽體驗。
這個體驗是獨一無二、無法與他人分享的。人腦在處理較低階訊息或刺激-反應類型的資訊時,每個人的情況會大致相同。但在處理高層次的情感與個人體驗時,就非常難以統一的度量衡去測量、精算了。
不過研究並非徒勞無功,台夫特理工大學的助理教授德瑞克.洛馬斯(Derek Lomas)表示,未來的腦電波研究會專注在「頻率」上,去探詢審美共鳴與腦電波的共鳴是否會一致。白話文來說,就是觀測被音樂「感動」到的瞬間,大腦是否也會做出相對應的反應,進而去了解一個人的音樂欣賞程度與偏好音樂風格。
洛馬斯進一步表示,也許之後 AI 演算法可以透過觀測你的腦電波,去建立一個專屬於你的音樂播放清單。甚至用於電影或娛樂媒體的研究上,從腦電波去觀察一部電影「觸動人心」的程度,藉以實際運用在電影製作產業上,好讓製作商可以在上映前就預知電影是否賣座,看起來頗具商機。
「將思想轉譯為數據文本,長遠來看,腦機介面具有廣闊的遠景。」
透過腦電波大玩「讀心術」
不是只有魔術師會讀心術,一般凡人想要剖析腦子內的想法,也可以借助腦電波之力。
除了上述案例外,過去加拿大多倫多的神經科學家也曾以 EEG 數據,來畫出腦中浮現的人臉畫像。等到技術越發成熟,以後辦案恐怕不需繪面師就可以精準擁有犯人面部的影像。另個也是米亞普拉姆的印度研究中,則是以 EEG 數據去觀測參與者觀看的電影片段剪輯,會引起參與者甚麼樣的不同情緒反應。
人類大腦的揭秘,或許才剛起步而已。
核稿編輯:李柏鋒
延伸閱讀:
- 全球首例大腦植入 Stentrode 腦機介面技術,幫助上肢癱瘓患者可操作鍵鼠
- Elon Musk 的新創 Neuralink,聲稱可植入晶片刺激大腦快樂中樞
- 星系大腦理論?研究:大腦神經元結構與可觀測宇宙具高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