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負面新聞若不罪大惡極,處理得好還可能是衝高知名度的契機。孫安佐的例子便是如此,他在電視新聞頻道出現的頻率堪稱直播。
YouTube Rewind每年多少都會招來一些批評的聲音,但從來沒有像今年交出這麼「璀璨」的成績單。
「總之,呱吉的作為稱不上對症下藥,投票日在即支持者和聲量都還是很低迷,都是在吃過往自己經營個人頻道和上班不要看成功的人氣而已。」
這兩年台灣 YouTuber 能量呈現爆破性成長,突破百萬訂閱的 YouTuber 已有 17 位,擁有十萬以上訂閱的 YouTube頻道也從 2017 年底 200 多個成長至 380 個;剛結束的 FanFest 再一次展現了台灣 YouTuber 的驚人才能!
今天小玉又是觸法,又是挑戰道德底線、又是利用粉絲、又是消費弱勢,社會輿論尚未發酵,就已經先在網路上分裂觀看者社群,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叫囂,激化著腦粉跟酸民這種扁平的對立。YouTuber 的名聲在尚未接觸的群眾中不免越來越臭,這公平嗎?
手機及網路成為重要影音載具的如今,呱吉的選戰能否吸引觀眾眼球,以及達到怎麼樣的轉換率(選票、政治聲量),都是令社群觀察期待興奮的議題!
很多人會說 YouTube 是新媒體,但更重要的問題是:YouTuber 有沒有媒體人的自覺?媒體是掌握話語工具的存在,如果把創作無限上綱凌駕法律凌駕道德凌駕良知,別人嘲弄亞洲文化不可以,但是我們可以嘲弄別人?
當初館長抵制 CJayRide,不就是他想保護台灣女性?過了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就不在他想保護的台灣女性列內?這不是自助餐的話,什麼才叫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