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導體人才荒!人才慌?】大南方崛起!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致力成南部高階育才中心
自製專題

2021 年五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鼓勵產學合作成立「研究學院」,台灣半導體學院版圖應運而生,其中位於台南的成功大學創立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設有五大學位學程,以培育半導體從上至下游的全方位高階領導人才,挹注能量活絡產業未來。
如今大南方半導體產業聚落成形,成大如何以半導體學院吸引學子,培育成為下一代護國群山菁英份子?本次 INSIDE 就專訪到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院長蘇炎坤。
談到人才荒,蘇院長盤點產業與人才趨勢,表示人工智慧、5G、高速運算 、虛擬實境、電動車等全球科技產業創新趨勢下,都需要半導體晶片。2022 世界各國為了晶片自主相繼投入資金,一年內全球就增加了 29 座晶圓廠,但單單台灣也佔其中 8 座。
但在整體產業蓬勃發展下,台灣人才卻面臨不少隱憂。首先台灣半導體最重要的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相關科系畢業生越來越不足,2005 年理工系畢業生佔整體 40% ,但到了 2020 年佔比卻下滑至 30%,理工科畢業生約只剩九萬兩千名,人才能量大幅縮水。與此同時,台灣產業卻還得面對中國的高薪挖角。另一方面,半導體產業高工時的工作型態較其他產業也缺乏吸引力。
創新條例鬆綁更有利於招募、產學合作
蘇院長說明在《產學創新條例》之下,半導體學院不論是在聘請優秀師資與延攬優秀學生都比較有彈性。他舉例傳統學制中對於聘請師資有經費限制和程序冗長的問題,要聘請到諾貝爾級的教授難度高,就連要請一般的新聘老師,至少都需要半年以上作業流程,新條例下跳脫過去三級三審制度,大約一至兩個月就能完成聘雇程序。
此外產學合作上與企業簽約不需要經過繁瑣的流程,更有利於學界與企業合作,目前成大半導體學院已經核准與 17 家企業簽約,一共有 12 家屬於半導體公司,另外有 5 家包含智慧製造、ESG、綠能相關的企業夥伴。
企業內部因應產業需求,也會把許多產業問題轉換成學校的研究題目,公司可以在成大設立研究中心透過產學合作模式,獲得更多資源。除了國發會及教育部提供經費,也能向國科會申請計畫經費,以實質資源來解決產業痛點。
蘇炎坤透露光是目前合作的 17 家廠商就一共提出了 67 件研究計畫,舉例來說,中鋼集團面臨到嚴峻的挑戰之一是碳排放問題,就可與學界攜手共同尋找解方,達到「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產學合作模式。

Photo Credit: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提供
蘇炎坤進一步說明,目前學程裡每個研究生在做一個研究題目時,幾乎都配有一位成大指導教授與一位企業研發處人員共同進行,透過學界、業界共同激盪火花,更貼近產業需求,而當中重要專利可以共有或是進行授權。
這不僅對於廠商解決痛點有所幫助,研究生也可以提前部署職涯發展,在學期間直接到公司進行研究,參加產業的研發、生產工作,並與企業簽約獲得薪資,對於學生來說也比較有吸引力,未來更多意願留任公司,直接轉為正式員工。
此外,有些較大的廠商也相當需要延攬國際人才,在學院中有一定比例的招收國際學生,這些外籍生未來透過產學合作,畢業後也可以直接留在公司繼續效力,如此一來其實是在學院、企業、人才間創造三贏。
製造永續融入學程 培養跨領域前瞻菁英
成大半導體學院設有五大學程,以培育專業科技加上基本半導體全方位高階領導人才。其學位學程涵蓋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區塊,除了課程可彼此整合成為教學模組,師資領域更能夠相互結合以開發前瞻研究主題。融入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物聯網(IoT)、智慧製造、永續循環、綠色科技及碳中和觀念。
目前五大學程包含:「晶片設計學位學程」、「半導體製程學位學程」、「半導體封測學位學程」、「關鍵材料學位學程」、「智能與永續製造學位學程」等專業領域之學位學程有個自專業,卻也彼此息息相關,鼓勵學生跨學程選課。
前三者與其他半導體學院差異不大,但後兩者就是成大獨有的特色了。蘇炎坤指出,這是為了讓學生除半導體之外,也能有未來科技所需的全方位訓練。
台灣在 IC 設計全球排名第二,晶圓代工與封測業全球第一,但關鍵材料如:光阻、光罩、研磨液、設備多半是國外進口;半導體設備仰賴外商大廠像是:應用材料、ASML、東京威力、柯林研發等美國、日本、荷蘭公司。蘇炎坤表示成大在材料領域本身就具備堅強實力,也是希望以學程協助培養台灣相關人才。
此外,成大也將「永續製造」獨立為一學程,蘇炎坤表示這是為彰顯未來產業人才不得不重視的議題。淨零碳排已成未來重要趨勢,也會是半導體上中下游都需要具備的核心思維,融入實務工作全盤考量。

Photo Credit: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提供
大南方崛起 成大致力成為南方高階育才中心
學院在課程要求上也較一般學院更高。除了聘請教授,也會請到業界研發工程人才,從實務面探討產業最新的進度與變革,持續讓學生與產業對齊無縫接軌職場,成為具備領導力的高階人才。
這幾年不少半導體大廠向南移動,帶動南部半導體人才需求,對成大來說更能把握此前景。蘇炎坤提到,半導體產業過去嚴重重北輕南,但隨著台南科技園區建立,台積電三奈米廠設立台南、橋頭楠梓科學園區落成、亞洲 5G AIOT 園區,本土、外商公司紛紛進駐從南科到高雄小港的南部半導體 S 廊帶,大南方趨勢越來越興盛。
成大半導體學院將攜手政府與學界其他夥伴學校,除了開課也對外推廣教育,努力補足師資人才的不足,蘇炎坤認為,成大半導體學院的定位是放眼全方位的專業,為「南方產學菁英開創的半導體學院」,涵蓋台灣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的強項,設計、製造、智能與永續製造,致力培育企業界搶手人才,對整體南台灣產業有所挹注,持續活絡科技產業 S 廊道。
核稿編輯:Chris
點此觀看 半導體人才趨勢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