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 1988 年台灣政府解除報禁,社會迎來一波傳播產業的黃金時代,有線電視普及率曾超過 60%、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收音機準時收聽廣播電台。在那個時期,每天回家都有眼花撩亂的各種戲劇、體育、綜藝、新聞等節目,早上通勤則可以打開車內收音機,隨意轉台聽主持人聊時事,多元的媒體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
但隨著網路趨勢降臨,閱聽人對於媒介甚至有更多元的選擇,一機在手,YouTube、OTT、Podcast 隨你播,這也讓電視、廣播等原本處於不敗領先地位的「大眾媒體」,因為科技而迎向天翻地覆的改變。注意力被分散、影響力被瓜分,原本就眼花撩亂的媒體產業,如今更進入兵荒馬亂的戰國時代。
這次,我們從生態系的角度,討論當網際網路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後,如何衝擊且改變整個台灣傳播界的體系。網羅廣告、廣播、新聞三大面向,觀察傳統媒體圈與網路圈的因應對策。傳統媒體如何數位轉型,或是找到新機會點?而網路媒體又如何應戰這個大航海時代?媒體本質又將如何被顛覆?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文章傳送門 ▸▸
- 【傳統與數位的媒體抉擇之路】EP1. 陳思傑:「既感性又理性」是數位廣告人的必備才華
- 【傳統與數位的媒體抉擇之路】EP2. 凱絡高佳琪:這份工作讓我站在趨勢浪頭培養觀點
- 【傳統與數位的媒體抉擇之路】EP3. 敏迪:Podcaster 全職創作越自由,就必須越克己
- 【傳統與數位的媒體抉擇之路】EP4. 廣播主持人陳思安:聲音媒體沒有輸,陪伴感是強項!
- 【傳統與數位的媒體抉擇之路】EP5. 范琪斐:科技與社群解決了國際新聞的最後一哩路
- 【傳統與數位的媒體抉擇之路】EP6. 房業涵:網路和電視並非競爭關係,而是互相幫助!
核稿編輯:李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