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從指間到頂尖的網路世界脈動
智慧島嶼的日常可見數位創新、多元包容、環境永續,並善用科技融入生活、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之中,成為全球指標性智慧國家 ─ 本專欄與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合作,以數位觀察報告培養公民對智慧科技思辨,並強化全民科普知識涵養。
贊助專題 Supported By

智慧島嶼的日常可見數位創新、多元包容、環境永續,並善用科技融入生活、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之中,成為全球指標性智慧國家 ─ 本專欄與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合作,以數位觀察報告培養公民對智慧科技思辨,並強化全民科普知識涵養。
「永續經營」在過去是國家治理、企業運作「Nice to Have(可有可無)」的元素;如今在淨零減碳、倡議ESG的推波助瀾,永續議題儼然成為「Must Do(必須要做)」的必考題。
近期國內政府組織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科技部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這個過去主掌國家科技發展預算及科研方向的部會,為何要在這個時刻重新調整組織體質?以及國科會聚焦科技賦能「創新、包容、永續」議題,有哪些不同於以往科技部的實際作為?我們專訪國科會首任主任委員吳政忠了解背後脈絡,讓民眾更理解國科會的任務,透過科技轉型同時帶動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面向的嶄新出路。
隨著數位發展部的正式成立,臺灣公部門的數位轉型也邁入全新階段。我們透過專訪數位發展部數位政府司的王誠明司長,帶大家認識臺灣「數位治理」發展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應用「MyData」串聯、應用既有資料,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全球局勢迅速改變,數位韌性越顯重要,從個人、企業乃至於國家,如何保持數位主動性防禦,即時修復受損,甚至從被攻擊中成長?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執行長黃勝雄,與我們分享他的觀點。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揭牌及主任委員布達儀式 7 月 27 日於科技大樓舉行,原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出任首任主任委員,承接過去使命再提出四點精進方向,期待透過跨部會協力,布局新興科技與產業。
大家都知道台灣有座半導體護國神山,也聽過許多媒體對台灣科技實力的盛讚,但台灣的科技實力到底強不強?我們從四個面向帶你看台灣作為「智慧國家」到底有什麼實力!
數個月過去,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中,期間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現代戰爭的科技應用,烏克蘭又是如何透過這些新科技的應用,使俄羅斯久攻不下?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行政院將於 2021 年 11 月 30 日舉行「台灣運動 × 科技產業策略會議」,邀產政學研界代表分享國內外「運動 × 科技」領域新興商業模式及趨勢資訊,有興趣的民眾也歡迎當天在網路上收看直播共襄盛舉。
在 2016 年,AlphaGo 擊敗世界頂尖職業圍棋棋士李世乭之前,AI(人工智慧)對一般民眾來說,還是科幻般的存在。也從那一刻開始,AI 開始了爆發性成長,至今不過 5 年的時間,已是有些行業中的基礎。
在甫結束的東京奧運以及帕運中,中華隊選手在場上精采的表現收穫全國民眾的關注之外,球場上的運動科技無疑是另一個吸睛亮點,羽球項目中李洋、王齊麟組成的麟洋配在男子雙打項目中關鍵金牌點時運用的鷹眼(Hawk-eye)技術意外引爆了大家對於運動科技的關注,運動科技不再是隱藏在選手背後的神隊友們,它已經慢慢進入大眾的視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