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 Asia】阿物科技創辦人林思吾:CDP+PDP 是 Cookieless 時代的趨勢
從去年開始大家有感於廣告追蹤消費行為的模式受到巨頭的政策,將邁向新的里程,包括 Google 逐步淘汰第三方 cookie ,於今年三月初發再次強調不支持 ID solution,不會以任何追蹤個別使用者的瀏覽行為 ID 的替代方案,並且蘋果也在四月底推出 iOS 14.5 同步更新 IDFA 新隱私政策。
在後 Cookie 時代, 大家開始更積極佈局第一方 CDP、自家會員系統 、設定新版 GA4 、整合 Web 與 APP 的數據資料,希望行銷更更自動化,並從 O2O 升級到 OMO 場景,將線上融合線下,達成數據驅動消費。疫情與 cookieless 是危機也是轉機,才剛完成品牌重塑的阿物科技 Awoo 在今日舉辦 2021 年 Martech Asia,阿物科技公同創辦人林思吾也在早場分享,從後疫情與後 Cookie 時代痛點觀察到全通路行銷自動化思維的分享。
阿物從 SEO 起家,如今朝向全通路行銷自動化的概念發展平台與解決方案服務,林思吾觀察到近幾年在產業中出現面對行銷工作出現的痛點,像是數據碎裂就是一大問題。舉例來說,一個公司所用到的推薦系統、聊天機器人等不同行銷工具,可能會與各家公司合作,但歸因方不一樣,就會難以洞察用戶數據,加上沒有龍頭公司,形成數據斷鏈問題普遍。林思吾預計會出現一到兩家成為 Platform 來協助顧客做數據串接,目前在國外已經開始起步,在未來幾年台灣也會掀起這股趨勢。
阿物也朝這方向努力,目前已經和許多 Martech 公司在進行整合,達到 Workflow 的整合、行銷自動化的未來。林思吾說,未來兩三年是 Martech 黃金年,更多整併可能會發生。
另一大痛點,就是預算配置還在早期階段。在國外市場,企業對於 Martech 的預算投入大約 20% 以上,而台灣可能不到 10 %,人力、內部建構好的 IT 環境等都需要花到預算,所以真正花在 Martech 的成本上更少之又少。
再者,就是近期最棘手的問題,個人隱私權意識抬頭,長期仰賴第三方資料,透過第三方 Cookie,過去許多推薦化、個人化帶來的紅利都是用暴力方式取得。隨著巨頭政策改變,延伸近期沸沸揚揚的新聞事件,從蘋果 iOS 14 的新隱私政策到臉書不滿,Google 宣布推出 FLoc、TTD 推動 UID2.0、WP 兩天前質疑 FLoc 的道德問題。
在隱私權意識抬頭浪潮下,預計會走向數據民主化,業者該去思考「未經個人化的廣告真的是最佳解嗎?」「一個購買行為需要知道這個人這麼多資料嗎?」。林思吾認為,過去市場被個人化的理想沖昏頭,挖到許多其實不需要的用戶資料。
阿物過去一項重要技術是「商品理解」,不需要獲得個人化資料,而是透過商品標籤了解使用者的購買意圖。想像在實體商店上的一個超級業務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不以個人化為前提,而是在洞察用戶選取的商品上做出最適當的商品推薦,用這個概念出發,其實用戶在某購物網站點選三個商品,就算未登入取得個人資料,其實透過商品的分析,都有辦法推送給用戶更高度相關的商品,例如:商品材質、規格,而透過 PDP(Product Data Platform) 可呈現產品隱性意圖標籤,像是顯瘦、場合、風格,獲得用戶買的理由,而不只是第一方數據。
CDP+PDP 是 cookieless 時代的趨勢。
林思吾說明 CDP+PDP 的架構,從第一方數據、第二三方的 DMP、行銷、廣告、分析報告等,為產業人員建立起宏觀的思維。並最後再次強調,作為數據整合方的重點方向,資料整合、資料獲取、Email 都是極其重要,另外,從隱私意識抬頭,更該思考登入前的體驗與個人後的體驗,盡可能區分非常清楚,想想怎麼建構與取捨。
此外,也提醒從業人員,在 Cookieless 時代自流量的經營也一樣重要,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仍然要並進,內容佈局 Google SEO、YouTube 等,透過本日講題給予決策者更全面洞察 MarTech 產業變化全貌,進而有方向去擬定企業的投資預算。
核稿編輯:MindyL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