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INSIDE 未來日】人臉即資安!訊連科技執行長黃肇雄:中美局勢動盪台灣技術更具競爭優勢
自製專題

從物聯網到 AI 應用,AI 視覺辨識領域在近年來已有許多顯著的應用,身為台灣軟體公司訊連科技近來專注於人臉辨識,他們如何以智慧之眼加速 AI 發展驅動 AIoT 產業革新呢?訊連科技執行長黃肇雄在 2021 INSIDE 未來日分享人臉辨識全球局勢以及應用案例。
機器視覺產業最具機會的市場:人臉辨識
近幾年,機器視覺技術蓬勃發展舉凡:物件辨識、物件追蹤、自動駕駛、空間分析、擴增實境等領域百花齊放。黃肇雄形容,這些應用就像是一座冰山,而現階段在冰山最上層,最快具商業機會的則屬人臉視覺辨識應用,或許你會說智慧駕駛已經受到廣泛討論正快速成長,但要能真正做到讓駕駛可以搭上車,就能不用手握方向盤一覺到底到達目的地,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
因此,人臉辨識與邊緣運算可說是在機器視覺產業目前最具機會的市場。
根據統計,在 2020 年全球人臉辨識市場規模為 42.9 億美元,預計 2028 年將達到138.7億,複合成長率 15.7%,黃肇雄認為這個數字應該還算是低估了,只要有 AI 專用晶片在設備上使用,不必動用大型雲端處理就能運行,人臉辨識潛藏在許多場景的應用。

門禁安控到金融科技應用
目前驅動人臉辨識蓬勃發展的主樣幾項應用包含邊緣運算裝置,像是行動裝置、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另外是近來盛行的金融科技應用,行動銀行、遠距辦理保險等需要線上應用,認證身份時 KYC 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場;再者,是大家熟悉的門禁安控應用在公共安全、保全、差勤系統上都已經有成熟的應用案例。
人臉辨識與物聯網邊緣運算裝置結合應用案例,像是與研華科技結合的 FaceView iApp 與零售店場域偵測人流進出場管制、美國 MPS 防疫應用 Sentry Kiosk 量測體溫、口罩偵測、人臉辨識及頭部動作控制的防疫門禁一體機;另外,金融科技發展已經廣泛應用在保險領域。
受到全球疫情衝擊,去年十月金管會公告行動投保身分認證程序規範,納入身分證真偽以及人臉辨識應用於身分認證,而在今年六月宣佈視訊投保暫行方案,允許壽險業者以視訊取代親晤親簽,讓保險業務可以不受地點限制,這當中當然會有冒用身份的疑慮,更顯得人臉辨識重要,而訊連科技 FaceMe 也提供 eKYC(Electronic Know Your Customer)的解決方案,eKYC SDK 提供人臉辨識、身分證真偽辨識、活體辨識、人證比對等功能,能打造一站式的遠距投保、遠距開戶等金融、保險應用。

人臉即資安 中美局勢台灣將更具競爭優勢
人臉辨識發展在全球市場面,若排除有隱私疑慮的中國,北美地區佔比最高為 37%,亞太市場在未來幾年則有最高的複合成長率。全球人臉辨識主要廠商如美國軟體公司 AWS、Google、微軟以雲端技術發展為主,其他地區像是以色列也有很指標性的公司如 anyVision、俄羅斯 VisionLabs,訊連科技在台灣也以 FaceMe 解決產業痛點。黃肇雄提到,在中美對抗局勢下,讓台灣技術更具有優勢。
為何台灣發展人臉辨識技術如此重要呢?首先台灣身為物聯網設備設備輸出大國,多數硬體廠缺少軟體加值服務,台灣研發的人臉辨識技術可加快導入速度,在中美貿易戰等時空背景,採用中、俄等國家之人臉辨識,有在歐美國家進口的風險。
再者,資安即國安,人臉就是最重要的資安議題之一,人臉辨識為關鍵機敏技術,泛用於安控、金融等多種應用,於台灣的公、民營專案,無法採用中國開發的人臉辨識技術,所以需要百分之百台灣開發的解決應用方案,才能更有保障。
對訊連來說,也將繼續與與各式晶片開發商知名的國際大廠包含 Arm、英特爾、NVIDIA、高通等串聯,打造人臉辨識結合邊緣運算生態鏈,與更多為各式物聯網軟、硬體應用,賦能人臉辨識。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
- 【2021 INSIDE 未來日】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台灣 AIoT 本土應用推向國際輸出已超過 3.7 億元解決方案
- 瞄準全國最大 5G、AIoT 實驗場,高軟二期招商開跑中
- 【硬塞趨勢論壇】2021 INSIDE未來日!AI + IoT,你準備好跟著AIoT數位轉型了嗎?
- 【AIoT的智慧未來】人工智慧加上物聯網,兩個成熟技術引爆了一個高速成長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