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這罐「神奇噴霧」一噴,任何東西都能變成觸控板!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36kr,INSIDE 授權轉載。
將一把吉他噴一噴,它就能被 ipad 控制了! 只需要這罐「神奇噴霧」, 就能讓任何物體變成一塊觸控板。
隨著電子設備的發展,大家對觸控面板一定不陌生,從智慧型手機螢幕到筆電的觸控板,觸控輸入的發展給電子設備使用帶來了極大便利。 不過,目前廣泛使用的觸控面板有以下兩個特徵: 首先,一般來說,觸控面板的形狀和大小適配相對應的電子設備,很少出現不規則形狀或極大、極小的面板; 其實,觸控面板一般只是一個平面,極少出現大幅度彎曲或是角度。 然而,卡耐基梅隆大學「未來界面研究組」的研究者們近日研發的一款噴霧,幾乎能使一切物品變成觸控板,而不受物品大小和形狀的限制。
這個神奇的噴霧叫作 Electrick,它的成本低廉,使用方式也十分簡單: 首先選擇一個觸控感應的物體,在上方噴上此導電噴霧;接著於物品周圍連上電極,在電腦中設置各部位觸發的電子設備功能,就可以使用了。
在團隊的 論文 中,他們在方向盤、果凍膠、橡皮泥等一系列材料上都試用了這一噴霧,而效果也十分顯著。
影片來源:Future Interfaces Group
實際上,Elctrick 噴霧的原理也並不復雜: 這種噴霧是由具備導電性的碳基材料構成的;噴霧的效果源於電流的分流。當某一物體被噴上這種噴霧,此物體就會被賦予導電性。 當手指觸碰到特定的位置,電極中互通的電流就會產生變化,一部分電流分路流向接觸面。 根據電流的相關變化,電極能夠利用場電阻抗成像的程序來定位該物體中壓力產生變化的部分,也就是手指所在的位置。
這項技術日前在 2017 年的人機交互大會(CHI 2017)上進行了展示。這項技術研究組的負責人,人機互動學會的助理教授 Chris Harrison 對這一項成果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這是我們第一次能夠在幾乎所有物體上製造觸控屏,而使用的僅僅是一罐噴霧而已。」
交互新理念:觸控面板的革新?
如果追溯「未來界面研究組」更早一點的研究成果,我們將會發現 Electrick 並不是這群研究人第一次嘗試對觸控面板進行革新。 此前,該研究組早已開發了多個以皮膚、手指為媒介的觸控感應設備。也就是說,這些設備可以感應出在人體表面作出的圖案。
以 2016 年的 SkinTrack 為例:用戶一隻手指上戴著一個不斷釋放交流電訊號的戒指,另一邊的手腕上戴著一個感應器。由於交流電訊號在經過人體傳輸後會有不同程度的延遲,接收器就能夠辨別帶著戒指的手指在感應器一邊手臂上畫出的手勢。
根據研究人員的描述,這項技術耗電量少,成本也十分低廉,並且能夠改善智慧手錶觸控操作區域太小的現狀。 接收器就能夠辨別帶著戒指的手指在感應器一邊手臂上畫出的手勢。 除 SkinTrack 以外,該研究組還設計了 AuraSense 和 Tomo 等利用皮膚空間進行人機交互的設備。 這些設備與之前提到的 Electrick 相似,不僅價格較低、使用簡單,還能與現在的很多設備和製造技術相兼容,從而達到擴大觸控面板的目的。
Electrick 會是物聯網的一股「清流」嗎?
將常用物體升級成為觸控面板,會是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的未來嗎? 目前物聯網的承載體都依靠設備內的藍牙接收器或者無線網路控制模塊發出訊號,同時讓用戶連通其獨立的網頁或手機 App 進行操作。 由於不同的設備必須使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例如不同的網頁或 App),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不僅會因為複雜的調控手段而焦頭爛額,還缺乏對這些設備的系統性管理。 不過,Electrick 的出現似乎給這個越來越複雜的市場帶來了轉機。 如果能通過 Electrick 定義一系列電子設備,將它們的操作中心集中 或用 Electrick 構建一個大範圍的觸控面板,能夠對多個設備進行控制。這樣的使用方法,是否能夠避免用戶難以管理物聯網複雜設備的情形呢?
不論如何,Electrick 的發展機會將會有很多,但它目前還需要面對一些技術上的挑戰: 譬如研究團隊依舊在研究怎樣讓其排除雨水、環境電磁噪音等因素的干擾,和來自其他電氣用具的電磁噪音。 但不管怎麼說,Electrick 的發明給觸控面板的未來和物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