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獲合作媒體 ifanr 授權轉載。
藍鯨,原本是一種美麗的動物,如今卻成了人人聞之色變的詞彙。

這是一個從俄羅斯社群網路蔓延開來的死亡遊戲。大約是從今年 2 月份開始,人們注意到有大量青少年開始在網上發布自殘照片,並打上 #BlueWhale(藍鯨)的標籤。
遊戲的名字源自一種鯨魚擱淺現象,加入者多為青少年,他們需要聽從管理員的指令,每天完
成一個對應的任務,從觀看恐怖電影到在凌晨 4:20 散步以及各種自殘行為,以此擾亂受害者的生理節奏,進一步加深其精神錯亂,最終一步一步走向自殺的終極任務。

(圖片來自:Mirror)
雖然目前仍未有直接證據證明近期出現的各種自殺事件與“藍鯨”遊戲有關,但種種跡象表明,在俄羅斯及其他國家出現的青少年自殺潮,藍鯨遊戲都逃不了關係。
一個遊蕩在全球的幽靈
今年 2 月,俄羅斯兩名少女:15 歲的 Yulia Konstantinova 和 16 歲的 Veronika Volkova 從 14 樓縱身躍下。在自殺之前,前者在其社群網路上發布了一張巨大的藍鯨照片並寫道“結束”(End),後者則在網上寫道:“理智已經喪失……結束。”

同樣是在 2 月,俄羅斯另一名 15 歲的少女從公寓中跳下,因跌入雪地中免於死亡,但身受重傷。
在俄羅斯警方的調查中,從 2015 年 11 月至 2016 年 4 月期間,約有 130 起青少年自殺案指向了“藍鯨”遊戲。
而就在不知不覺中,這只“藍鯨”已經游向了南美大陸。
5 月份,一名 14 歲的阿根廷少年在參加了該遊戲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這是該國第一起被報導出來的可能因“藍鯨”引發的自殺案例。

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一名 12 歲的女孩向警方求助,表示她因完成“藍鯨”任務而割傷了手臂。
巴西的情況更嚴重,全國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自殺、自殘案件。在聖保羅,一對 18、19 歲的小情侶在一家豪華酒店中製造了命案,男孩 Luis Fernando 用一顆子彈射穿了女友 Keana 的腦袋,隨後自殺。當局將這一案件與“藍鯨”遊戲聯繫在了一起。

另外一名 17 歲的巴西少年,在 Facebook 上寫下了“都怪鯨魚”後,試圖從天橋跳下,被消防員救下。
在智利,一位母親向警方報告她 12 歲的女兒在胳膊上劃了 15 刀,組成了一個藍鯨的圖案。在警方的調查中,女孩承認她是遵照了“藍鯨”管理員的指示在進行遊戲。

在巴拉圭,一名 22 歲的大二計算機系學生,在加入“藍鯨”遊戲後,用一把劍刺穿了胸膛。
這一遊戲也流傳到了拉美國家的兩大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先後有青少年因出現自殺或自殘行為被送至醫院。

(圖片來自:網易)
而在中國的網絡上,也出現了類似“藍鯨”遊戲的組織,他們多以 QQ 群為根據地,群名通常為“4:20 叫醒我”,任務內容與原版相差無已。騰訊方面已經封鎖了十幾個相關的 QQ 群。
這樣可怕的遊戲是如何出現的?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創建者,一位名叫 Philip Budeikin 的 21 歲男性,原是一所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後來被學校開除。

Budeikin 自去年 11 月起已被俄羅斯警方逮捕,他表示創建這一遊戲是為了通過讓那些沒有價值的人自殺以達到“淨化”社會的目的,因為“有必要區分普通人和生物垃圾”。
根據他自己的描述,他策劃這一遊戲已有 5 年時間,從 2013 年起,他就創辦了“F57”社區開始蠱惑青少年自殺,而他的受害人“很樂於死去”。
據調查機構透露,他承認至少與 16 起在校女生的自殺案有關。
令人擔憂的是,Budeikin 在獄中不斷地接到少女們的求愛信,監獄方沒有辦法,只能將信件轉交給他,也無法阻止他給迷妹們回信。
有心理學家認為,這些女孩子們之所以會愛上 Budeikin,可能是因為她們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愛,所以只能將感情轉移網路上帥氣又能給她們想要的關注的男性身上。

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參與“藍鯨”遊戲的青少年的心態,他們處於社會的邊緣群體,得不到尊重與關注,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因而認為死亡沒什麼大不了的。
各國警方已經向家長們發出警告,提醒他們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舉止,墨西哥和英國當局已經發出“藍鯨”可能入侵本國的警告。

巴西聖保羅的廣告機構發起了一個叫“粉鯨”(Baleia Rosa)的活動,與“藍鯨”相反,該活動為青少年們設計了一系列帶有正面影響的任務,讓他們能夠找到生活的價值並與絕望抗爭。
國內除了騰訊之外,新浪微博、百度、搜狗、愛奇藝等網站上與“藍鯨”組織相關的內容也正在被清理。

然而,儘管各界開始提高警惕,但鑑於網路監管的難度,這類自殺組織依然有其存活的空間,比如目前 Twitter 已經屏蔽了 #BlueWhale 的標籤,但在 Facebook 上,還是可以找到不少相關資訊。這種病態的現象,已經無法用“非主流”或“叛逆”來解釋了,背後折射出的青少年情感問題,令人深思。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 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