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 專欄】網路新創如何準備一份「一定錯」的財務預估報表給投資人?

作者 TK Chen,目前任職美國矽谷創投 Quest Venture Partner 擔任 Asia Community Partner 一職。又稱「創業甘道夫」,本身創業失敗過三次,期望藉由自己的血淚經驗可以協助更多台灣創業家。目前轉戰創投單位,但仍堅持提醒自己,要用創業家的心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
通常開始要跟創投打交道的時候,大概可以參考下面的 SOP:
以上,是大部分新創公司都走過的流程,如果要再往下走,就代表該創投真的有興趣認真思考評估投資你這間公司的機會,至少我是這樣。而往往當我被 deck 挑逗到心癢癢時,我會忍不住跟新創公司要一份 pro forma financial statements(其實我也只會要 pro forma income statement),但出乎意料的是,目前約只有不到兩成的新創公司會準備好 pro forma,大部分的是要嘛說好,結果等很久;或要嘛就沒回了。不管哪種,對創投都是一個大扣分,相當可惜。因此,這次想要跟大家分享有關新創財務預估報表的無敵基礎觀念。若是對於這議題有興趣,建議找自己的會計師討論,或是網路上有一堆在教大家怎麼製作財務預估報表(pro forma financial statements)的免費課程及影片可以參考。
Pro forma 是拉丁語,中文是「形式上的」,而套在財務報表上,就是有點像「好啦,我們都知道是假的,但如果你硬要看,哪,這就是單純形式上的一個未來 X 年財務報表的話,它會是這樣的,滿意了嗎?都幾歲了還愛看這個...」的這種感覺。
噢,這再重要不過了。我覺得 Business Plan 可以不用寫,但 pro forma financial statements 一定要有。對於創投來說,創投要看的是以下幾點:
而對於團隊來說,製作一份財務預估報表,也是更可以讓自己了解以下幾點:
上市公司被規定要做財報揭露各種數字,但往往內線消息扮演著投資重要角色;新創公司所有資訊都是內線消息,但往往財報或預估的數字是考量完所有關鍵點後,最後決定是否投資的敲門磚。可見新創的財報預估重要性不言而喻。
先說好,我不是會計專業,而且說老實話我也不是很懂會計和財務(我不是謙虛,我也希望自己是謙虛啊⋯⋯哭),所以這篇文章不會講到細節,只會講到適合工程師團隊可以理解的大方向,若要實際製作一份,建議一定要去找自己的會計師和 Google 聊聊、或是運用線上資源像是 Liveplan、ProjectHub、Knowlium⋯⋯等(免責聲明:這些服務我本身都沒用過,只是查到好像可參考,有興趣的創業家請務必做好相關研究調查)。
基本上財務報表就是三個為主體:Income Statement(損益表)、Balance Sheet(資產負債表)、Cash Flow Statement(現金流量表)。為什麼要這三個?因為它們各代表不同的意思:
Income Statement(損益表)主要是說你這門生意到底有沒有在賺錢?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經營狀況如何?⋯⋯等。
Balance Sheet(資產負債表)主要是說你某個時間點的當下,公司本身財務狀況健不健康?有沒有什麼大問題,像是太多應收帳款?是不是利用高度槓桿舉一堆債?⋯⋯等。
Cash Flow Statement(現金流量表)主要是跟你說「大佬,不要被損益表騙啦,就算損益表是賺錢,也有可能倒閉啊」,主因是損益表的收入不代表現金入袋,有一些可能是 credit term,真正的現金要 30 天、60 天⋯⋯等才會進來,而有一些是非現金的會計項目(像是折舊),所以損益表以及 bottom line 不代表你真正手上有多少現金。而 現金為王 ,沒有現金就直接倒閉,因此為了要忠實的反應現金狀況,公司必須要能夠提出現金流量表,讓投資人能夠評估真實狀況。
誠如稍早有提到,當我在跟新創團隊索取相關 pro forma 的時候,我只會請他們提供 pro forma income statement。一來是我不想看這麼多財務報表啊,安西教練,看到數字頭會痛;二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對早期新創最重要的一張表,且 balance sheet 和 cash flow statement 也都是建構在 income statement 之上的報表。所以當團隊在製作 pro forma 時,請務必先從 income statements 開始,其他的報表其實我也建議做,只是創投(或單純就我而言)不一定會要看。
一般的 income statement 大概會是長這個樣子:
很簡單的說明一些基礎重點:
做完後覺得超好玩、欲罷不能的話,可能要去看個醫生,然後就可以開始著手製作資產負債和現金流量表的預估財報,準備越充足,越能夠了解自己的生意,以及跟創投談判。
財務預估很重要,但就像商業計劃書一樣,任何針對未來預估的本質就是,它一定是錯的(股市名嘴表示⋯⋯),也像所有跟創業有關的東西一樣,沒有正確答案給你去尋找,創業家必須把不確定性當早餐來吃,當枕頭來睡。
所以不用太拘泥於數字的準確性,只要自已可以說服自己和其他人即可。重點是藉由準備這份文件,去了解你的生意、客戶、收費模式、成本⋯⋯等,讓自己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幹麼,有什麼地方要修改,之後執行下去要注意哪邊,或甚至檢視這是否是一個值得花時間下去的計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