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 專欄】現金為王 —— 淺談利潤及收費對新創的重要性

放眼望去,極大部分的新創團隊都是死在沒有辦法產生正向現金流,而導致必須宣告破產,關門大吉。
評論
Picture illustration of hands silhouetted against a backdrop projected with the picture of various currencies of money
REUTERS/Kacper Pempel/Illustration
評論

作者 TK Chen,目前任職美國矽谷創投 Quest Venture Partner 擔任 Asia Community Partner 一職。又稱「創業甘道夫」,本身創業失敗過三次,期望藉由自己的血淚經驗可以協助更多台灣創業家。目前轉戰創投單位,但仍堅持提醒自己,要用創業家的心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

General Electronics 的傳奇 CEO Jack Welch 有個頗知名的一句話:”Number one, cash is king; number two, communicate; number three, buy or bury the competition”。對於新創來說,除了第三個「可以買別人我還跟你新創嗎?」之外,前兩個根本是鐵律般的重要。放眼望去,極大部分的新創團隊都是死在沒有辦法產生正向現金流,而導致必須宣告破產,關門大吉。我也是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真的體會一個顯而易見的點:「原來公司一沒有現金,就要倒閉耶!哭哭」。別這樣,人都有過去。因此,今天想要花點時間跟大家討論現金流管理中,新創團隊比較能夠掌控的,就是 利潤

等一下,做生意要有利潤不是廢話嗎?這還要你講?

實際做過的人都知道,新創的模式往往一開始不確定如何收費,且常常為了極大化規模經濟的爆炸型成長,而暫時不予收費。在我剛出來創業的 2010 年,氛圍就是很推崇用各種方式衝使用者,甚至被鼓勵不要去思考怎麼賺錢,因為在當時,全球資本市場的氛圍是可以撐起這樣的金錢遊戲。但台灣一直都不是這樣的環境(最近就連中國的投資人也都開始謹慎),所以只靠衝會員而不收費的方式在台灣一直都是風險高的模式。還好,在 2013-2014 這段期間出來的創業家,就很少有這種想法了。但有收費模式,不代表這就是一個好的收費模式,或是有可能是要等到一定程度的規模才能成立的收費模式,因此會發生團隊做得要死要活,營收(or GMV)數字可能還不錯,卻發現公司現金越來越少,最後只能倒閉的窘境。所以,做生意還是要回到一個基礎概念:現金是王。尤其是新創。

新創團隊怎麼改善現金流?

很貴的 MBA 課程有教,要有好的現金流,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改善,像是對供應商延遲付款(提高應付帳款)、早一點收到客戶的錢(降低應收帳款)、良好的庫存管理(庫存基本上就是現金的概念,做硬體的新創團隊千萬不要小看庫存)、或是很屌的可以一直拿到資金投資(這個能力最強!)⋯⋯等,任何可以幫助公司現金水位提高的作法都是改善公司現金流的方式。不過一般做軟體的新創團隊,老實說沒有什麼應收或應付帳款(供應商是 AWS 或 Azure,依照選擇的方案信用卡會自動付款;客戶線上消費也大部分是購買時隨即信用卡付款),且幾乎根本沒有庫存,而現在這時間點拿投資又很難,那要怎麼改善現金流?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切入點,就是從利潤(profit margin)下手。

利潤有好幾種評估的項目,而我覺得對創業家最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兩種:一種是 毛利(gross margin),一種是 營業利潤率(operaiting margin)。很快說明一下,毛利呢,就是小五郎。(喂!我還小蘭咧。)毛利就是銷售額扣掉為了要賣掉這個產品或服務所直接相關的成本(例如你付給 AWS 的錢)所剩的錢,是不算一些不管有沒有賣都會產生的成本(如:薪水、辦公室租金、水電網路⋯⋯ 等);而營業利潤就是把剛剛提到的那些營業會產生的成本(比較偏向固定成本)加進來後,再剩下的錢。

利潤如果低的話,假設沒有獲得投資,你勢必要有很大的付費客戶群來支撐你公司的日常開銷,而新創團隊一開始最難的就是找到付費客戶,更何況是一大群的付費客戶,所以非常高的機率是還走不到下個階段就因為沒錢而 GG 了。另外,創投在評估一個團隊時,也會看你的 profit margin 夠不夠支撐公司去 scale 到下一個階段?且收費模式是不是合理適合 scale 出去的模式?如果很危險,那就會嚴重影響創投的評估,導致遲遲無法下手投資,也就再次影響公司現金水位。

A kilogram of carrots as photographed with an illustrative price tag of $19.05 in Caracas
. REUTERS/Carlos Garcia Rawlins (VENEZUELA -- Tags: BUSINESS POLITICS FOOD TPX IMAGES OF THE DAY)

好,講了這麼多,以下是我個人覺得軟體新創可能可以試試以下三種方式去改善利潤,歡迎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方式來改善利潤(或現金流優化):

一、改變商業模式,找到一個高利潤的模式去收費 

還記得年輕不懂事在創業時,走的就是一個風險相當相當高的商模 ——導購(affiliate program)。基本上就是透過我們的服務,引導讓使用者去購買電子商城的產品,而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些許的分潤。由於我們只是做引導的動作,所以遊戲規則的說話權幾乎都在電子商城手上,因此是由他們訂定分潤的趴數。而我記得大部分的物品(看分類不同)大概只有 1-3% 上下的分潤。因此,我們的毛利(gross margin),就是 1-3%。鴻海製造業都有 6-7% 了,我們做純軟體的居然只有不到 3%,阿捏甘厚?GG 也只是剛好。 因此,若你的商模也是毛利很低的狀況時,儘早去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收費模式可能會比較保險。

不過這邊也常常會發現另一個現象,就是當 CEO 意識到目前的毛利太低時,會去增加一些其他的收費方式,來試圖提高平均的毛利。這在數學上是完全正確的,但在實務操作上,這是不太被鼓勵的。因為要能夠把一個收費方式做好已經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同時要最佳化兩三個模式?同時太多商模,反而是把資源分散掉導致每個模式都半吊子的機率還比較高。

因此,個人建議的方式是,深吸一口氣,勇敢的捨棄掉不會產生好毛利的商模,專注地把付費客戶的問題深化,找出一個直接、清楚、有效的商業模式。如果真的都找不出來,很有可能解決的問題不夠深到可以變成一門生意。這時也要勇敢的揮別錯的,才能跟對的相逢,離開舊愛,像坐慢車,看透徹了心就會是晴朗的。

二、提高售價 

另一個最有效改善利潤,也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不改變商模,但提高售價。定價一直是一門藝術,幾乎沒有正確答案可以告訴你什麼是最佳的定價,所以也因為這個特性,提高售價來改善利潤是一個非常值得嘗試的方式。

台灣人從小的教育就是要從成本的角度去看事情,因此往往我們在定價時也都習慣先去看成本多少,然後加多少 markup 在裡面,來制訂價格,所以常常會有「我可以做得比競爭者便宜,因此我要賣的比較便宜」的迷思。但其實,消費者根本不在乎你的成本,價位的區段是取決於消費者怎麼看你這個產品或服務產生的價值,怎麼去跟其他既有的解決方式比較,他不會因為你做得比較便宜,就認為應該要賣的比較便宜。如果你的產品比競爭者的好,而你目前需要更好的現金流,增加售價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如果你很確定一漲價大家都跑了不玩了,那就代表你的產品在消費者眼中還不是最佳解,那你也可能要重新思考這個產業及你產品的定位。這邊還有另一個重點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是要 不斷的持續測試售價 ,就像剛剛提的,pricing 是一門藝術,沒有人知道什麼是正確價位,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優化你的 UI/UX 一樣,價位也要透過實驗來持續優化。從不斷的測試售價的實驗中,可以發現很多很有趣的事實:像是你的產品的可替代性,別人怎麼看你的產品、以及你是不是浪費了好多錢留在桌上沒拿⋯⋯等。身為 CEO,這些事情是再重要不過了,千萬不要一個售價到老,產品會 pivot,售價也要 A/B testing 然後 pivot。

三、降低營運成本

上面的方法是從毛利率(gross margin)的角度下手,而這個方式則是從營業利潤率(operating margin)下手優化。可以檢查看看自己公司的營運成本上還有沒有地方可以降低,像是:會不會請了太多人了?辦公室是不是租太好了?是不是花太多錢在轉換率低的付費行銷?有沒有其他非必要的支出太多了?⋯⋯ 等。

如果一個團隊可以在毛利無法調整的情況下,用較低的營運成本做到跟競爭者一樣品質的產品服務,那想當然爾可以增加利潤,也可以增加更多的現金,而現金是王,王者出現,氣就比人長,整個就不一樣,考試都得一百分呢!且站在投資人的角度,通常兩個毛利一樣的公司出現在投資人面前,接下來比的就會是營運績效了,而 operating margin 就可以顯現出兩家公司在營運執行上的能力差異,就跟你在選擇要買那一支股票的意思一樣(如果你是走分析路線的投資人的話)。

結論:創業可以失敗的原因太多了,但現金用完永遠是前幾名的罪魁禍首

創業就像電影絕地救援(The Martian)中最後面 Matt Damon 對一群 NASA 新學員說的

”At some point, everything's gonna go south on you… and you're going to say, this is it. This is how I end. Now you can either accept that, or you can get to work. That's all it is. You just begin. You do the math. You solve one problem... and you solve the next one... and then the next. And If you solve enough problems, you get to come home.”

All right, questions?

最新發展:


邁達特、逐鹿數位、德安資訊三強聯手,為飯店業量身打造系統上雲 AWS,推動飯店業數位轉型

飯店業九成系統建在地端,維護壓力正與日俱增。IT 智能化最佳夥伴 − MetaAge 邁達特 AWS 團隊,與熟稔飯店業系統應用的「逐鹿數位」,以及台灣旅宿資訊系統產業領導者「德安資訊」三強攜手,實現飯店業系統上雲的關鍵合作。
評論
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評論

多強聯手整併多年經驗與技術,為飯店業轉型精準鋪路

MetaAge 邁達特MetaGuru 逐鹿數位展開合作,一同協助將德安資訊 ERP 系統用戶成功搬遷上雲。本次多強聯手整併經驗與技術,使飯店業(又稱旅宿業)可享有更彈性、靈活、穩定且高安全性的核心系統,讓飯店可更專注於旅客服務體驗的提升與深化。 

逐鹿數位總經理蕭世欽提及:「數位轉型對飯店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隨著科技迅速發展,旅客期望更快速、更便捷的預訂和入住體驗,因此,透過各種量身訂做的數位解決方案,飯店業者能提高效率、更專注於旅客的個性化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

蕭世欽也進一步提到:「為求一個成功的數位轉型,多數五星飯店業者將重點放在系統整合,優化服務流程,加快服務的速度,提升旅客的體驗,以致實現業績增長。」

IT 智能化最佳夥伴− MetaAge 邁達特具有 20 年以上的 IT 經驗,同時具備豐富且強大的雲地整合技術,本次結合 MetaGuru 逐鹿數位 25 年的企業管理系統整合經驗,再攜手深耕飯店業超過 30 年的德安資訊,聯手推動飯店業系統雲端化的浪潮,使飯店業不只是數位轉型,更可以獲取雲端化所帶來的好處。

邁達特與旗下逐鹿數位共同攜手德安資訊,將多個德安 ERP 系統用戶成功搬遷上雲。/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飯店業九成系統建在地端,維護壓力與日俱增

逐鹿數位數位長黃瓊萱曾任飯店專業經理人,擁有 20 年豐富的飯店經營管理經驗。黃瓊萱看準飯店數位轉型正深化的趨勢,在本次飯店業系統上雲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黃瓊萱談及:「飯店業屬於類傳統產業,有近 9 成系統都建置於地端,每年需投入可觀的成本在機房環境及硬體維護,且需額外支出外包資訊服務的費用。而飯店業是我們視為重中之重的產業,透過雲端服務的協助,不但能降低既有的維護壓力,還能提供比傳統地端環境更完善且安心的資安防護。搭配邁達特 MSP 團隊 7×24 的全天候託管服務,系統還能擁有更即時的保護與故障排除。」

飯店業九成系統建在地端,維護壓力與日俱增。系統上雲不僅可降低既有維護壓力,還能提供比傳統地端環境更完善且安心的資安防護。/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本次三強聯手,旨在協助飯店業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邁出扎實穩固的第一步,使飯店業得以安心無虞的專注本業。無論是 ERP、PMS、POS、CRM、訂房等不同的業務系統,均能透過本次合作案,以達成混合雲架構、資料遷移上雲、優化使用方式等不同的效果。尤其透過逐鹿數位與德安資訊過去所累積的「飯店業經驗」,邁達特在資訊系統架構面,能夠提供更貼近於飯店業者使用情境的現代化架構,甚至還能優化操作者的使用模式。

雲端環境已在實戰中證明其安全性,高穩定特性再降低許多營運風險

論及雲端的安全性,據資安廠商 Cymetrics 所發布的臺灣飯店業資安曝險調查報告顯示,儘管飯店業的資安總評分級僅徘徊在 B- 至 C 之間,不過相關的星級飯店業者,在雲端安全的部分皆取得 A+ 的評分。顯示飯店業者將系統建置於雲端環境,可享有絕對的安全性。

由此可證,雲端已經在實戰中證明其安全性,無論是經過國際稽核的雲端機房,還是最新的雲端資安技術,或是將兩者整合帶來的價值,絕對可為飯店業者提供極大的幫助。若後續能將其系統進行混合雲架構設計、建置、優化,透過雲端的彈性與可靠度,還能更有效地補強資訊安全的強度。

另外,透過上雲,除了常常談到的水、電、機房維護等成本下降,飯店業者亦可得到許多額外的好處,例如:人力的配置可以更加靈活、上雲後所縮小的機房空間可用於更有價值的投資,如廚房、房間等使用。而雲端所提供的特性,也能使飯店這類需要 24 小時維持運作的用戶,獲得更高的系統可用性,避免夜間硬體或軟體出現狀況,造成訂房資料出現異常,甚至影響到即將入住旅客之權益,直接地降低許多營運風險。

系統上雲使飯店這類需要24小時維持運作的用戶,獲得更高的系統可用性,避免夜間硬體或軟體出現狀況,降低許多營運風險。/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雲端化的軟體,是提升飯店經營效益的不二選擇

德安資訊事業發展總監陳亮君提及:「有越來越多德安系統的用戶引頸期盼 PMS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飯店管理系統)的雲端化,因為新模式帶來下列多重優點:減少硬體支出、簡化硬體管理所需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使飯店更有效率地運用有限的時間與人力。」有鑑於此,德安資訊旗下其他系統,也在本次合作中與邁達特 AWS 團隊進行雲端化的設計與測試,使其系統能夠在雲端上更穩定的運作。

陳亮君近一步談及:「我們相信,雲端化的軟體是提升飯店經營效益的不二選擇。飯店業者可藉此得到更高的系統可靠性,並透過雲端環境的靈活特性,提升其系統安全與數位韌性,讓飯店業者在營運上更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向更高的業務目標邁進。」

雲端化的軟體是提升飯店經營效益的不二選擇,讓飯店業者在營運上更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向更高的業務目標邁進。/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德安 A6 ERP 上雲,提供更多的企業附加價值

傳統的 ERP 系統通常運行在企業的本地伺服器上,需要大量硬體資源,並且對地端頻寬要求高。而隨著雲端技術的成熟,可以將 ERP 系統移至雲端平台,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進而可以減少對地端硬體資源和頻寬的需求,使企業更容易應對流量峰值。

ERP 上雲還帶來了更靈活的使用情境,透過 AWS 的服務及應用,讓企業員工隨時隨地訪問 ERP 系統。這種自由度使企業能夠將特定的 ERP 應用擴展到更多設備和使用情境上,包括移動設備、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無論員工身處何處,都可以輕鬆訪問 ERP 系統,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 ERP 上雲的發展,企業還有機會打造自己的品牌。他們可以自定義 ERP 系統的外觀和網址,企業可以將自己的品牌價值和形象融入到 ERP 系統中,創建獨一無二的雲端專屬 ERP 訪問入口。

ERP 上雲可以減少對地端硬體和頻寬的需求,也更容易應對流量峰值;靈活的使用情境也為員工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邁達特透析飯店作業系統,打造使用者體驗最佳的 AWS 上雲方案

邁達特 AWS 產品與技術處處長蘇良霖提到,邁達特近年跨足雲端產業有成,已具備 AWS SPP/MSP 等 AWS 夥伴資格之外,也儲備了大量雲端所需的人才。透過本次與逐鹿數位、德安資訊的合作,邁達特在做足功課後,深入與各大飯店訪談、透析飯店各大作業系統,使邁達特對飯店業相關系統之間的協作,具備更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並為飯店業打造最佳的使用者體驗。

為了提供客戶更好的維運品質,邁達特成立雲端託管服務中心,並通過 ISO27001 稽核,確保其資訊安全性,更建置實質性的三班制的技術服務團隊,提供全天候 24 小時的託管服務,完全適配飯店業者所需的即時性與時效性。

邁達特不僅具備 AWS SPP/MSP 等 AWS 夥伴資格,還設有 7×24 全年無休的雲端託管服務中心(MSP Center),完全適配飯店業者所需的即時性與時效性。/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蘇良霖談及:「雲端環境具備靈活部署及高穩定度等特性,搭配邁達特 MSP 託管服務,可大幅解決飯店管理層需要多工投入的繁重負載。飯店業得以用更省力的方式,即時掌握各系統的運作狀況;管理層也能更專注於飯店的營運管理策略,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體驗。」

邁達特 7×24 MSP 雲託管服務,支持飯店業 IT 量能的好夥伴

隨著技術的快速變化,新的技術和工具不斷地湧現,導致現有 IT 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對於非專職的企業而言,可能要與其他行業競爭,且需花費不少資源去培訓人才,才能應付這樣的變化。為了確保 IT 基礎設施的穩健營運和資料的安全,不少企業選擇尋找可靠的技術合作夥伴,以提供培訓和支援,幫助企業在充滿挑戰的數位環境中取得成功。

MetaAge 邁達特使用 AI 監控技術持續優化客戶的雲端服務,提前發現並解決潛在的問題與漏洞,透過專業 MSP 人員的監控和優化,可降低企業的資安風險、改善服務性能,同時減少可能的服務中斷,協助客戶實現穩定且持續營運的服務,甚至提升既有人員的技術價值。

邁達特雲端託管服務中心(MSP Center)通過 ISO27001 認證,搭配 AI 監控技術和專業 MSP 人員,可協助客戶實現穩定且持續營運的服務,甚至提升既有人員的技術價值。/Photo Credit:MetaAge 邁達特

IT 智能化最佳夥伴−MetaAge 邁達特,專人服務與您接洽

邁達特在資安、網路、儲存、伺服器、虛擬化、資料庫管理具有豐富經驗,技術深厚的架構師群與維運團隊是企業雲服務的最佳幫手。無論是部署雲端服務,進一步代管維運(Cloud Managed Service)、基礎架構即代碼 (Infrastructure-as-code)、 API 整合、雲地整合等加值服務,邁達特均能一站式滿足企業的多構面需求。

本次多強聯手一起為飯店業量身打造的專屬上雲方案,不管是在使用者體驗或是成本優化層面,皆為飯店數位轉型立下了新的里程碑。MetaAge 邁達特持續攜手各方,積極協助各大飯店業的雲端化需求,進而幫助飯店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如您有任何諮詢需求,歡迎由此與邁達特聯繫,或致電 080-000-8669 由專人與您接洽。 

MetaAge 邁達特官方網站|MetaGuru 逐鹿數位官方網站|德安資訊官方網站

關於 MetaAge 邁達特
MetaAge 邁達特,舊名聚碩科技,蟬聯多年中華徵信社台灣地區電腦系統整合服務業第一名。擁有國際知名品牌之軟硬體產品線、原廠認證之技術人才、綿密廣佈之市場通路、堅實的諮詢與維護服務。MetaAge 邁達特協助企業雲地整合、全方位進行數位轉型,以智動化提升企業人均產值,是企業 IT 智能化的最佳夥伴。

關於 MetaGuru 逐鹿數位
MetaGuru 逐鹿數位,前身為明基逐鹿。逐鹿數位專精於企業數位解決方案規劃與軟體開發,具有 25年的 IT 產業經驗,具備企業流程管理、人才資本管理、合約管理、碳流程追蹤管理等系統,以及數位轉型總體規劃等顧問服務,兩岸三地已累積 5,000+ 的客戶。

關於 Athena 德安資訊
德安資續深耕台灣逾 30 年,為台灣飯店、餐飲系統產業領導者。從 ERP 系統、PMS 系統、POS 系統到網路訂房、通路管理等,德安致力提供客戶「全方位解決方案」。德安於 3~5 星級飯店系統市佔率為第一,服務產業類型橫跨飯店、餐飲乃至教育單位,已逾 450 家。

本文章內容由「MetaAge 邁達特和 MetaGuru 逐鹿數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