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量級科技部落格Asiajin在台演講速記:日本最新網路發展趨勢

日本的科技部落格Asiajin(亞洲人)今天在Chili Ideas Party(由Chili Consulting舉辦)與台灣的朋友們分享了目前在日本的網路發展,本部落格作者群也參與了這場聚會,特地將部分筆記以及聽講的心得與各位讀者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演講過程中有提到本部落格作者群之一fOx在2009年8月整理的文章:「西方的眾多網路服務,對應到日、韓、台網路服務會是哪些呢?」,若有興趣比較台、日、韓三地網路服務的差異,這篇文章是個不錯的開始。
評論
評論
Asiajin

日本的科技部落格 Asiajin(亞洲人) 今天在 Chili Ideas Party(由 Chili Consulting 舉辦)與台灣的朋友們分享了目前在日本的網路發展,本部落格作者群也參與了這場聚會,特地將部分筆記以及聽講的心得與各位讀者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演講過程中有提到本部落格作者群之一 fOx 在 2009 年 8 月整理的文章:「西方的眾多網路服務,對應到日、韓、台網路服務會是哪些呢?」,若有興趣比較台、日、韓三地網路服務的差異,這篇文章是個不錯的開始。

Asiajin 簡介

Asiajin 是由幾位日本的資深部落客、軟體工程師組成的科技部落格,內容以日本、亞洲區的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為主,由於是以英文寫作,對於不懂日文的朋友來說,透過 Asiajin 可以一窺日本人對於日本的網際網路發展的看法。

從 Asiajin 部落格上看到的作者群約有 15 人,其中核心成員有四人(今天到場參與的則是其中三人,分別是 @akky, @asiajin @masaruikeda, @araipiyo,  另一位是 @serkantoto);目前 Asiajin 是尚未營利的狀態,主要還是偏向興趣寫作。

網路市場特色

日本的網路市場相較於台灣是非常不一樣的,日本的網路市場除了常見的 Web 之外,很大一部分是依賴手機來進行各類的資訊存取(看日劇、電影,或是到日本觀光時,應該可以觀察出他們電車上的使用行為)。

今天的演講中特別提到搭電車通常都是玩小遊戲, 日本人花很多時間在各種短、中、長程的電車通勤上,通勤過程中下載 Flash 遊戲來玩就是最好打發時間的方式 。除此之外在擁擠的電車上,拿出手機來打發時間、瀏覽新聞或是收發電子郵件是也是最常見的需求,所謂的多重觸控對電車族來說就變成毫無吸引力的產品特色,電車族需要的是 單手可以操作的應用程式 ,或是單手可以進行的遊戲(Asiajin 有提到許多 Flash game,像是釣魚,就是以抓 Timing 為遊戲的主要核心,這類遊戲容易設計為單手操作)。

許多外商、國外的服務在進入日本市場時,容易忽略手機對於日本的重要程度,也導致許多國外的服務在進入日本後無法有顯著的成長甚至必須退出、放棄日本市場。

手機市場概況

日本的手機市場很特別,除了電車的通勤文化讓許多人仰賴手機交流資訊、打發時間之外,電信商(包括 Docomo、KDDI、Softbank)對於手機本身的規格、功能以及促銷,大大地影響了日本人使用、購買手機的習慣與換購週期,甚至連軟體開發商都會假設多數使用者都擁有最新、最棒的硬體規格來設計對應的功能,例如相機、錄影、電視、電視錄影等各種功能,在多數新款的日系手機中已經是很基本款的配備了。

日系手機除了在規格上擁有許多先進的配備之外,功能上也是由電信商一手包辦(這也是為什麼手機裡面通常會有許多用不到的功能),舉例來說,手機裡面有簡訊功能(SMS),但因為電信商通常會提供吃到飽的 E-mail 方案,於是對使用者來說,要收發任何訊息只要透過 E-mail 即可, 手機內建了簡單好用的 Mail client application,電信商也提供了電子郵件信箱給使用者,日本人自然就沒有使用 SMS 的需求

此外,一般網路業者在提供手機版的服務時,也會完全地將一般 PC 使用的網頁,跟手機版的網頁切割開來,手機遊戲甚至會限定 IP 或是電信業者,手機出了日本,即使連上該服務後也無法正常存取。

那麼 iPhone 在日本手機市場的表現又是如何呢?前陣子曾經看到 相關報導 ,大致上是說 iPhone 在日本的智慧型手機中,佔有率是第一名

今天 Asiajin 的演講者也明白地指出何謂智慧型手機呢?基本上只要不是日系手機,大概就都是智慧型手機,可以想見 iPhone 在日本的銷售量可能相當有限,因此像是目前在全球銷售成績不錯的 iPhone,在日本的銷售量甚至是不公開的;而且從行情上來說,iPhone 幾乎是最便宜的手機之一,綁約兩年的話就可以取得免費的 iPhone,其他日系手機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行情,綁約之後還是要花錢才能買到手機的!可見 iPhone 在日本是多麼地便宜。

提到 iPhone,演講過程中還有前輩開玩笑說:「難怪 iPhone 在日本賣不好,搭電車時間這麼長,玩 iPhone 很快就沒電了」。

Web 市場

以下先分享幾個今天演講中提及的網站, 未來本部落格會持續針對日本的網站做深入的介紹與分析

更多的連結可以參考文末附上的投影片。

心得

日本的文化發展、科技發展、流行趨勢對於鄰近的台灣來說,一直有著不小的影響,今天能親自聽到日本人來與我們介紹、分享日本的網路、手機市場,實在是很棒的一件事情,尤其在演講過程的互動中,可以發現由於文化、習慣的因素,導致在手機本身的設計、應用程式的設計導致了本質上的不同。舉例來說,演講的最後,Asiajin 有提到 外國人對於日本的常見誤會 ,包括:

  1. 認為”QWERTY”對於任何國家的人來說,就是最舒服的輸入方式
  2. 人們希望在 PC 上的使用經驗,轉移到手機上
  3. 兩隻手的多重觸控會比單手的操作簡單

筆者尤其對於第二點有很深刻的感觸,在使用者介面、體驗的設計上(User experience, UX,或說交互設計),一般個人電腦、手機先天上就是完全不同的資訊裝置、資訊載具,在設計上應該是兩條截然不同的交互設計模式,日本人本身在設計 Web 產品及手機應用時,顯然將這兩件事情區分的很清楚;而在台灣,或許是使用習慣或使用率的問題,目前在設計行動版、手機版網頁時,似乎還無法擺脫傳統網頁設計的思維。(當然,iPhone 的出現以及 iPhone 上瀏覽器的一些特殊支援,可以改善許多這方面的問題)無論如何,從觀察日本人在這方面的經驗,或許可以有更多的思考。

此外,筆者在 2009 年 10 月份時看過一份關於中國大陸上網人口的相關報導,大致上是說 目前中國的網民約有三億六千萬人 ,而 手機用戶約有七億兩千萬 ,其中 利用手機上網的用戶超過一億八千萬 ,這些數字對於小小的台灣來說,顯然是不同的市場規模、不同的數量級、截然不同的機會,在思考如何發展中國的網路應用以及行動通信應用時,不妨可以參考參考日本在網路應用、行動應用的發展過程中,是否有值得借鏡之處。

延伸閱讀


Yahoo 展開業界最大的生成式 AI 消費者調查,挖掘消費者洞察

「AI」儼然是 2023 年最火紅的名詞,截至十月,市場上已有將近九千個 AI 工具,且持續高速增加中。Yahoo 國際消費者洞察暨數據分析部總監蘇建勳,率領團隊進行「生成式 AI 消費者大調查」,挖掘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洞察。
評論
Photo Credit:Yahoo!
評論

AI 人工智慧,儼然是 2023 年最火紅的名詞,截至 2023 年十月,市場上已有將近九千個 AI 工具,且持續高速增加中。Yahoo 國際消費者洞察暨數據分析部總監蘇建勳,率領團隊進行「生成式 AI 消費者大調查」,挖掘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洞察。

無庸置疑!AI 已經置入人類的日常生活

AI 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早起床、運動、工作、午餐、瀏覽網站等,都有結合 AI 的應用,更不用說,在通勤中的歌單、影音 Video、推薦書單,都有 AI 著墨的痕跡,可口可樂更甚至在 2023 年九月,發表了人類與 AI 共創的未來可樂 Y3000。

從金流來看,2023 年第一季,生成式 AI 領域就吸引了百億美元的投入,是 2022 年全年度四倍的資本投資,其中以介面、文字與視覺上的應用,是最吸引創投的三個主要應用領域。但就細部來看,許多領域尚未出現優勢領先者,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幾年,AI 有如戰國時代,持續競合,在未來還有更多改變。

Photo Credit:Yahoo

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使用 多集中在工作、學習上

回到台灣,用戶和市場對持續發展中的 AI 皆充滿期待,為了瞭解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看法,Yahoo 在 2023 年九月透過網路問卷調查,針對台灣 13 歲以上的消費者,搜集近八千個有效樣本數,這是台灣在 2023 年對消費者進行的最大樣本數調查。

Photo Credit:Yahoo

首先,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有半數曾經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工具其中 11% 經常使用

根據調查發現,有半數參與調查的消費者曾使用過生成式 AI 工具,相近於日本的 56.5%、新加坡 54.4%、瑞典 54.3%,而其中有 11% 是經常使用、25% 偶爾使用。

Photo Credit:Yahoo

最大的應用則集中在查詢疑問解答(49%)上。同時,除了工作及商務事務(42%)的應用;生活上,消費者也期待生成式AI工具應用在旅遊行程建議(43%)、健康諮詢監控(40%)與投資財務規劃(39%)領域的使用。 此外,從各年齡層分佈中也觀察到,年輕族群經常使用的比例較高,Z 世代使用者(13-24 歲)中有近 3 成是經常使用者、千禧世代(25-40歲)則為 1 成 。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用戶尚未使用個人化的應用,因此調查近一步探究,除了工作用應用,消費者想在哪些領域應用 AI?得到的結果是:旅遊、健康與投資三個領域。

Photo Credit:Yahoo

消費者正面看待 AI 生成的內容,但不能缺乏規範與監督

當 AI 生成的內容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中,台灣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有 68% 認為無法完全取代人工生成的內容,有 55% 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人工內容。

最受消費者青睞的是 AI 生成 + 人工的內容,無論是「AI 生成 + 人工驗證」,或是「人工生成透過 AI 建議強化」,都有六成的接受度,甚至比「純人工產出」(55%)的偏好還高,但是只有 25% 的消費者可以接受「純 AI 產出」的內容。

Photo Credit:Yahoo

就內容種類而言,電影、影音、音樂、藝術作品,消費者對 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較高,但是個人原創相關的內容,例如小說、動漫、論文報告、Podcast 的接受度就偏低了。

Photo Credit:Yahoo

普遍來說,台灣消費者對 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高,但 63% 認為「AI 內容和當前其他社會及政治問題一樣令人擔憂」,像是透過 AI 創造的假新聞、假訊息、影音、音檔、改編故事,用來誤導或愚弄用戶,都十分令人擔憂,有 78% 消費者就認為「與人工內容相同,AI 生成內容需要規範與監督」。

Photo Credit:Yahoo

媒體使用 AI 消費者最在意「事實查核」

當媒體使用 AI 時,消費者在意什麼?首先,台灣消費者最在意「事實的查核」及「有沒有完整的人工審查監督機制」,另外,「數據的公正性」和「使用上的規範」也是消費者重視的,「完整的員工教育」和「透明揭露」,消費者不排斥 AI 內容,但特別在意媒體有沒有告知內容是由 AI 生成的。

Photo Credit:Yahoo

Yahoo 奇摩新聞創新實驗:生成式 AI 與人工智慧結合,即時編輯總統候選人全方位政見

作為廣納各方新聞來源的聚合平台,Yahoo 奇摩新聞致力以可信賴的科技技術服務讀者,今年的總統大選特輯,Yahoo 奇摩新聞首度嘗試運用生成式 AI、與既有智慧新聞彙整技術整合,在每日海量的新聞報導資訊中,即時生成、歸納出各方參選人在各項重要話題上的觀點看法,如:兩岸關係、居住正義、能源政策、經濟發展、教育文化、勞工權益、育兒福利、年金改革等,讓用戶更快速掌握參選人全面的政見,幫助用戶做投票決策的參考。為確保在生成式 AI 實驗嘗試的應用上保持可信賴、確實等價值,編輯團隊輔以審查把關,同時蒐集網友回饋,即時做出相對應調整。

Photo Credit:Yahoo

 AI 人工智慧一直以來都是 Yahoo 的 DNA 之一,從 Yahoo 的首頁、郵件、廣告產品、電商體驗,長期都有將 AI 應用在自身產品的經驗,因此 Yahoo 在使用 AI 工具時,強力堅守「提供更好體驗」、「更聰明算法與性能」、「透明與問責」和「數據安全與保護客戶」的四大準則,希望以 AI 帶給帶給用戶與客戶更好的體驗與成效。

AI 帶來便利的同時 不能缺少人性化

總結來看,我們可以肯定生成式 AI 的內容將擴及消費者日常生活,同時消費者期待媒體負責任的使用 AI,媒體與消費者間的信賴感變得更加重要,最重要的是,即便 AI 帶來許多便利,但不能缺少人性化,消費者相信人工監督和人類原創才能創造最好的結果。

2023 Yahoo 生成式 AI 消費者大調查:下載連結

本文章內容由「Yaho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