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 IDC 發佈的最新全球市場調查報告,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在第一季已經趨於平緩,而五大品牌中,中國品牌則佔了三名,華為,OPPO 和 vivo 分居三到五名,聯想和小米則已經跌出五大。
2016 年第一季的智慧型手機市佔率,三星仍然居冠,從去年同期的 24.6% 略為下滑到 24.5%,而 Apple 則從去年同期的 18.3% 降到 15.3%,但仍然穩坐第二名,正如前幾天財報所揭露的,iPhone 的成長已經結束了,但成長結束的並不只有 Apple,第一季總出貨量達 334.9 百萬台,而去年同期則是 334.4 百萬台,為智慧型手機有史以來最差的成長表現,而這種飽和的現象主要來自於三星與蘋果兩大品牌在成熟市場的表現。
手機市場的品牌很少有大風吹的現象,不過這次在中國品牌卻是由過去比較少見的 OPPO 和 vivo 取代了聯想和小米,而更明顯的變化則是出貨量的成長率,2013 年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年成長高達 62.5%,但 2015 年則只剩下 2.5%,不過平均銷售價格(ASP)則從 2013 年的 207 美元拉高到了 2015 年的 257 美元。換句話說,要買智慧型手機的人幾乎都買了,而且對於高價的智慧型手機接受度也更高了,只是對於過去主打低價的品牌來說,情況反而更為嚴峻。
以聯想來說,2013 年的平均銷售價格在 150 美元左右,小米在 2014 和 2015 年的平均銷售價格也在 200 美元左右,這樣的定價在過去讓他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如今,這兩個品牌卻紛紛不敵主打 250 美元市場的華為、OPPO 和 vivo。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如今已不再只追求便宜了,甚至便宜反而成了致命傷。
不過這些異軍突起的中國新品牌,在歐美消費市場的能見度卻仍然很低,雖然高速的成長可以讓他們進入前五大智慧型手機的品牌,但是或想要挑戰 Apple 甚至是三星的地位,努力耕耘成熟市場仍然是非做不可的目標。就算是過去耕耘許久的聯想與小米,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仍然不是會被特別留意的智慧型手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