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遶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因為參與自由度高、能促成社交與強大的遊戲化

作者李怡志, 一個網路媒體工作者。原文刊登於 By 李怡志 部落格,Inside 獲授權轉載。
台灣很多人都知道台中 大甲 有個 鎮瀾宮 ,每年鎮瀾宮 大甲媽祖遶境 時,都有數十萬人參與其中,被媒體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另外兩個是麥加朝聖與梵蒂岡耶誕夜彌撒)。我今年因為工作的關係,從起駕當天也參與了兩天遶境,訪問了不少人,除了對於這個活動能捲動的人數之多感到驚訝外,也有一點點小小的觀察,覺得從遊戲化的角度來看,大甲媽遶境確實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活動。
從遊戲化(Gamification)的角度來看,大甲媽遶境滿足了很多點。Gamification 最基本的就是外顯、可以被看到的 Point、Badge 與 Level,先看大甲媽祖遶境有哪些 PBL:
另外再從 Gamification 常見的 SAPS 外部動機與獎賞來看,大甲媽遶境可以提供參與遶境的信眾什麼?
大甲媽遶境活動提供給信眾的 Power 與 Stuff,也是許多遶境者口中的「強大人情味」,而且是很多人走了第一年之後,每年不斷來走的主要原因。
大甲媽遶境活動因為時間非常長,加上遶境活動的體力負荷大,裝備要很齊全,跟玩 MMORPG 很像,你在路上一定會遇到其他玩家。由於動機類似、目標差不多,非常容易交朋友,除非你真的像我一樣非常害羞內向,否則一定會有機會與他人交談、共餐、共眠(路邊)、交換 Line、手機號碼與 FB 等等。一個活動可以在很短的期間內,滿足 Mikolaj Jan Piskorski 所說的
等 4 個完成社交的元素。許多人也因為這樣找到以後一起走大甲媽的夥伴,連結成為一個 以大甲媽遶境為核心的社群網路 。
此外,大甲媽遶境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活動,活動也很多元,隨時可以登入、登出。不論是在大甲的送、迎媽祖、遶境、駐駕、新港奉天宮的祝壽大典、陣頭、鑽轎、抬轎、搶轎(好孩子不要學)、夜宿戶外、夜宿廟內、布施、被布施、在大甲溪橋上看起駕煙火(超猛)等等,整個遶境活動實際上比較像是移動的民俗露天體驗博物館,即便信仰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參與點,不是只有在旁邊觀看而已。
同時,大家也可以選擇各種不同時間長度來參與,從半天到九天,玩法各有不同。即便是要遶境,不論是步行、騎自行車、開車、騎機車都可以,沒有一種很強烈的文化壓力要你非用走的不可。因為彰化現在有 Ubike,有些人走到彰化就趕快租 Ubike 節省一點精力,一點壓力都沒有。我中間有搭兩段火車,其實火車上也是滿滿的香客 XD。
我也遇到很多人是每年不斷增加遶境長度的、原本自行車騎過改成步行的(自我挑戰),或者來還願的,讓這個活動還有非常強的內在動機支撐,所以人數會越來越多。
由於大甲媽遶境的時間很長、有九天,這非常重要,因為無論如何,都會遇到週末,少則 2 天,多則 4 天,所以還有很多週末進香客,週末有空來看看,我就遇到一位連續三年都是週末來的台北年輕女性上班族,她完全沒有進香旗也很愉快。今年因為起駕與回鑾都在週末,也有遇到不少人表示頭尾參加,但中間不走。
大甲媽遶境的核心當然是一個宗教活動,有信仰的力量在支撐。但在宗教因素之外,一個長達 9 天,高度遊戲化、自由度高並且可以促成社交與社群的活動,在台灣是很難得的,也非常有吸引力,不論是當地人或者外地人,都可以很容易在活動內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塊或者很多塊,也難怪參加的人會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