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人台灣軟體公司,在全世界烙下印記——專訪 CloudMosa 創辦人沈修平

2009 年沈修平卸下長達七年的 Google 光環,在美國設立 CloudMosa,返台招兵買馬。為了實現「降低數位鴻溝」的理想,他希望將 PC 時代為人們打開視野的瀏覽器,搬到行動崛起的年代。
評論
12318204_10204233021220739_625388705_o
評論

2005 年,麻省理工學院與台灣工研院創意中心共同發起「OLPC」(每童一機)計畫,希望以成本不到 100 美金的筆記型電腦,提供開發中國家兒童接觸數位世界的機會。

不過,這台立意良善的低價電腦,卻跑不動瀏覽器。

2d126f5
CloudMosa 創辦人沈修平博士(照片來源:LinkedIn

4 年後,沈修平卸下長達七年的 Google 光環,在美國設立 CloudMosa,返台招兵買馬。為了實現「降低數位鴻溝」的理想,他希望將 PC 時代為人們打開視野的瀏覽器,搬到行動崛起的年代。

收費是讓失敗提早發生

12318204_10204233021220739_625388705_o
Puffin Browser 的 海鸚 圖標

隔年,他領著台北辦公室 10 人團隊打造出 Puffin Browser,從 0.99 美金一路漲到 3.99 美金。「收費 makes perfect sense!」他說,一方面使用者付費,一方面對新創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失敗」,檢驗產品是否符合需求,沒有什麼方法比直接測試使用者是否願意掏錢來得準確。

內有裝置內建瀏覽器 Safari、Chrome 環伺,外有 Firefox、Opera Mini、海豚瀏覽器競爭,但因跑得快又省下巨大流量,擄獲行動使用者的心,短短五個月,CloudMosa 達成損益兩平,初步證明他們的賭注是正確的。在使用者擴大到一定規模後,他們推出有廣告的免費版,快速增加使用族群。如今 Puffin Browser 已有 3600 萬使用者、330 萬人買單。

關於 Puffin 瀏覽器運作原理可以參考 此篇文章

無論外界再怎麼變化,瀏覽器都將「Here to stay」

瀏覽器是個古老的應用程式,在桌面電腦時期耀眼無比,網景、IE、Firefox、Chrome 的戰火永遠是熱門話題,2011 年 Google 甚至推出以 Chrome 為核心的 Chromebook,重要性不言可諭。不過,行動崛起後,app 百家爭鳴,遮蔽了瀏覽器的光芒。

近日 Facebook、Google 相繼發表 Instant Article 與 AMP 專案等解決方案,Google 更開始「串流」app,Android 使用者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讀取 app。這些策略一方面顯示行動瀏覽體驗真的太糟糕了,一方面也暴露出人們根本不需要安裝這麼多 app 的事實。不過畢竟這些方法都需第三方配合,發展快不起來,也難以應用到以前的內容,沈修平認為,強大的瀏覽器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別人不用動,我來動就好了」。

他也相信,無論科技再怎麼潮起潮落,瀏覽器一定都將「Here to stay」。雖不起眼,卻是人們探索世界歷久不衰、不可或缺的工具,「讓子彈飛一會兒」,到時就會見真章。

不過,就是因為宛如空氣、水一般,儘管人人離不開它,但瀏覽器的確存在感不高。上個月 CloudMosa 推出了 Facebook 專屬的瀏覽器 。也許有點像 Twitch 共同創辦人 Kevin Lin 訪台時曾說「做平台要從垂直領域切入,做大之後才開枝散葉」,他們從佔用人們最多時間的 Facebook 反攻,希望將已經對速度與低流量上癮的使用者,導回可以連結所有事物的瀏覽器本體;更重要的是宣示「行動瀏覽器的架構與技術是正確的」。

只雇用年薪百萬者,找「有眼光」的人

15 - 2
左起 CloudMosa 蔡秉諺、技術長張澍元、業務經理 Justine Hsiao

踏入 CloudMosa 辦公室,素樸得與一般中小企業辦公室無異,新創公司最討厭的隔板無礙員工向心力,當天同時受訪的技術長張澍元、工程師蔡秉諺以及業務經理 Justine Hsiao 言談中都不時流露他們對工作的熱忱,而這正因在美國的沈修平給他們極大的自由。

這裡完全施行自我管理,沒有死線這種設定,蔡秉諺說,設了 deadline 就有了怠惰的理由,「有誰是真的如期完成的嗎?」遇有需要合作的專案,每個人都需要「說服」別人,連沈修平自己也不例外,張澍元笑說「雖然大部分都是修平成功說服我們,但是我也不是沒有成功過」。

15 - 1
辦公室一景

兩三個月才回台灣一次,他沒有專屬辦公空間,有時沒位置還會被趕到會議室;訪問時工程師稱自己的老闆「修平」,甚至還出現意見不合的時刻,「說服」對方的場景就這麼在採訪途中真實上演。

沈修平說,自己只「管理」公司文化。「我一直在 Push 的事情是,每個員工都能夠找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做,不是一件證明他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而是證明他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很重要」,「一個 engineer 最重要的就是眼光,能夠自己判斷重要性,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我在問問題,而不是提供 guideline:你要能說服我,為什麼你要這樣做?為什麼這件事是有意義的?」

這種毫無拘束、員工與老闆平起平坐的環境,當然更考驗個人能力,誕生 6 年仍只有 20 名成員,卻是人人都有十足戰力。PTT 上一篇關於 CloudMosa 的 徵才「推坑」文 ,「只雇年薪百萬的人」在當下不景氣氛圍瀰漫中特別醒目,也足見他們對於品質的要求,即使有很強的技術頭腦但若心態被動,無法獨當一面,沈修平可也是裁員不手軟。

「台灣不是沒有軟體人才,台灣需要的是軟體公司成功案例」

談到「究竟台灣缺不缺軟體人才」的議題,沈修平直言,「台灣不是沒有軟體人才,台灣需要的是成功的軟體公司案例」,既然寥寥可數,他就決定自己創造,「我在台灣常常撿到寶貝!在美國很難,因為環境好,厲害的工程師很容易找到地方發揮,台灣人才絕對非常充分。只要給他機會,台灣軟體可以做得非常好。」

之所以回台打造 CloudMosa,就是要讓台灣人才有好地方發揮實力,告訴全世界,台灣絕非軟體絕緣地——台灣出得了世界級的軟體公司。

建立在雲端技術之上的瀏覽器,不是一個「sexy」的創業選項,也與市場主流 app 背道而馳,但其飽含核心技術卻是台灣小島最適合走向全球的題材,不僅獲得使用者認證,投資人也信服,去年底 CloudMosa 募得超過 5 億台幣資金。

目前 Puffin Browser 最大的市場是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沈修平心中仍惦念最初的理想:解決數位貧富不均的問題,無論在哪種裝置上,都能享有同樣的上網體驗。

這個任務,Google、Facebook 也積極進行中,散播 WiFi 到網路基礎建設薄弱的國家。若老東家也開發了雲端瀏覽器,CloudMosa 該怎麼抵禦?

歷經過 Google IPO、見識金錢如浪濤捲來的沈修平,成敗對他來說已是另外一種境界。「如果有任何一家公司相信我們的做法,而且做得更好,真的打破 digital devide,這代表我們成功了。如果 Google、蘋果、Facebook 都來做了,我當然開心得不得了。」

成功不必在我的姿態,坐在一旁的員工也笑了,正如張澍元引述 Google 共同創辦人 Larry Page 所言,「如果你的格局夠大,你很難徹底失敗」。的確,無論這片雲未來將長成多大,CloudMosa 已經證明,台灣的軟體公司,確實能夠在世界烙下印記。

 

歡迎加入「Inside」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default-cover

最新發展:


學無止境、轉型無終點,大新書局藉 Google Cloud 打造變化不止的語言學習風景

大新書局一直致力於語言學習類圖書的出版,也隨著時代進步積極發展電商平台,提供更多元的語言學習資源。除了導入 Google Cloud 提升網站效能進而縮短讀者等待時間,未來還計畫導入 Kubernetes 和 AI 服務,持續優化和拓展自身事業。
評論
Photo Credit:Cloud Ace
評論

大新書局自 1960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語言學習類圖書出版,透過與台灣日語教育領袖蔡茂豐合作,奠定日語教育出版的地位。隨著時代進步,大新書局不僅將傳統圖書結合智慧點讀筆等工具,更積極發展電商平台開拓銷售管道,與提供「大新影音網」等線上教學平台,為讀者提供更多元的語言學習資源。

面對線上購書新戰場,自營商城掌握行銷關鍵數據

從「大家的日本語」到「完全掌握」系列,每個台灣日語學習者的書櫃裡,幾乎都有幾個位置佇立著大新書局(後簡稱:大新)出版的日語學習或檢定用書,身為歷史悠久的出版社,大新也經歷了書籍販售通路由線下拓展至線上的過程。面對消費者購書習慣轉變,比起等待電商通路提供在線上面對消費者的機會,大新決定化被動為主動,自建商城滿足新型態購書需求,並成功在市場趨勢下締造亮眼的銷售成績。

回顧自行打造商城的契機和持續經營的原因,大新書局資訊部顧問 Henry 說明,除了優異的銷售表現和自營不需被抽成的優勢,最主要是得以「親手掌握會員資料」。他進一步透露,因為手握商城網站數據,所以「行銷團隊可拿 SQL 資料庫產出的報表進行分析跟銷售」。藉由長年積累的龐大資料洞悉消費者輪廓與需求,以數據驅動行銷策略制定,更精準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大家的日本語書籍內容

降低延遲與維護成本,以 Google Cloud 共創讀者、書商雙贏

Google 在台灣設立的資料中心於 2013 年底啟用,當時正好是大新嘗試以網路商城開拓線上銷售的時刻,而這座資料中心也成了大新導入 Google Cloud 的決定性因素。Henry 透露網站上線之初用的是台灣本土的雲端服務,但「他們的系統比較不穩,常常三不五時就關機或斷線。」為讓讀者擁有更好的購書體驗,大新藉著改版機會一舉遷移至 Google Cloud 並收穫顯著成效,「以前官網讀取差不多要等 3、4 秒,現在幾乎 1、2 秒就跑出來了。」享有地利之便的資料中心讓延遲的毫秒數大幅降低,讀者購書的等待時間也直接減半。

除了讀者購書體驗獲得改善,站在書商立場的 Henry 也坦言,一般中小企業不可能有心力去控管實體機房的濕溫度和電力,自架商城往往會帶來加重的 IT 負擔,但 Google Cloud 這樣的公有雲服務為他們開啟一扇新大門。他分享 Compute Engine 上可以隨開隨用的 VM 讓工程師能更輕鬆地維運,「(使用 Google Cloud 後)不用像過去在地端機房要處理自家網路環境問題,一切都能委託 Google 處理。」就算運作出現狀況,也能直接連線進 Google Cloud Console 除錯,有效降低管理上的時間和心力。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大新書局網路商城

借力使力更省力!善用工具與服務支持革新及擴展

除了持續優化內部架構與讀者體驗,大新不忘將目光放在未來的嘗試與發展。Henry 分享除了有意導入 Kubernetes,朝向容器化與分散式架構發展,目前因自建商城擁有大量的產品圖片和會員資料,期望進一步嘗試影像分析等 AI 服務。「我相信直接在 Google Cloud 上點服務來用,絕對比我自己研究簡單很多。」 透過 Google Cloud 各項產品點選即可測試使用的特點,無須耗費額外人力研究,在服務擴展上相對擁有很大的彈性。

因此,Henry 也透露未來若專案有擴展計畫也會架在 Google Cloud 上,不排除會增加與 Cloud Ace技術支援上的合作。過去受限於當下規模或技術資源,不少規劃難以立即實現,但借助工具與合作夥伴的支援,大新相信應用槓桿原理也能以有限資源實踐創新與擴張。

挑戰腳步不停歇,持續優化教學資源支持學生跨出舒適圈

從 1960 年成立至今,深耕台灣日語教育超過一甲子的大新未曾停下挑戰自我的腳步。在產品開發上一路從紙本書籍到 CD 、點讀筆及線上影音課程,應用科技提升使用者學習效率;在銷售模式上選擇由線下走至線上,藉由獨立打造商城掌握新時代商機;在業務開展上由日語跨足英語等其他語言,勇於拓展新的語言學習市場;在雲端使用上自本土廠商轉至甫進駐台灣的國外廠商,積極追求使用體驗更佳的服務。60 多年來,秉持著持續開創精神一次次跨出舒適圈,提供使用者更易用、高效的學習資源。

語言學習是引領我們離開舒適圈,走進更廣闊的世界實現心中目標的途徑,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好的工具和學無止境的自我挑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裝備,也是大新持續提供台灣日語學習者的支持和鞭策自身前進的動力。學無止境,轉型也沒有終點,大新以自身為例時刻提醒著學習者,莫忘語言學習的核心精神,和那份為追求目標而願意邁向新世界的勇氣。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可幫助語言學習的藍牙智慧筆

關於 Cloud Ace
Cloud Ace 為亞洲據點最多的 Google Cloud 合作夥伴,擁有 12 項 Google 專業領域認證與超過 400 張的專業證照, 集團服務過全球超過 500 家企業。如有 Google Cloud 產品導入或客製化專案開發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Mail:marketing@tw.cloud-ace.com
Phone:+886-2-2377-2766
Facebook :Cloud Ace Taiwan
LinkedIn:Cloud Ace Taiwan
YouTube:Cloud Ace Taiwan

本文章內容由「Cloud Ac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