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神器!Puffin for Facebook 幫你省下 80% 手機流量

形容他們是「最低調的台灣之光」也不為過。2009 年,Google、微軟元老級員工沈修平博士,在美國成立 CloudMosa。取名為「雲端上的福爾摩沙」,別有深意。在人們疾呼台灣新創公司應該積極前進海外時,駐紮在台北 228 公園旁的強悍技術團隊,早已悄悄以瀏覽器征戰歐美強權。
CloudMosa 推出的 Puffin Browser,沒有行銷、沒有大舉商務開拓,反其道而行,從單價 0.99 美金一路漲到 3.99 美金,又在最近推出含廣告的免費版,因為省時、省電又省容量的特性,支持者始終忠心耿耿,盤踞全球好幾十國的 Google Play 與 App Store 下載排行榜,前五大市場分別為美國、日本、韓國、英國與俄國,台灣則是第六名,去年底名列 120 個國家 App Store 最佳 app 四十強之一。
Puffin for Facebook,手機流量、容量、電量三救星
最近,CloudMosa 推出又一力作:脫胎於 Puffin Browser 的「Puffin for Facebook」(下稱 Puffin FB),在 iOS 與 Android 雙平台低調上架不到兩個月,能夠拯救你的手機流量、容量與電量。
根據實測,Puffin FB 可以省下 80% 以上的流量,而且訊息載入速度飛快。在 CloudMosa 釋出的模擬影片中,當右方使用者還在辛苦鍵入 Facebook app 的帳號密碼等待 loading 時,左邊已經捲動了七八則訊息,而且十分順暢,沒有卡頓延遲的狀況。
另外,Puffin FB 最棒的一點就是,連結到外站時也幾乎用不著一眨眼的時間就載入完畢,當下只有暢快兩字。不只如此,在原始容量 94 MB 的 Facebook app 面前,Puffin FB 只有 23 MB 的「體重」簡直身輕如燕,為手機節省大量空間,可以多拍好幾張照片了。

(圖表來源:Puffin Browser Facebook)
當然,有得必有捨,Facebook 自行開發的限定區域輕量版 Facebook Lite 以閹割功能換取效能。但 Puffin FB 不必犧牲任何網頁版 Facebook 具備的功能,只是由於資料壓縮的關係,呈現的影像與影片品質並沒有最佳化,不過,如果想觀看清晰高畫質也不難,只要做個小動作:稍微搖晃手機,就能看到原始檔案。

Puffin FB 其實就跟網頁版 Facebook 一樣,雖然表面看起來像 app,但核心如假包換是個「瀏覽器」,只不過這個瀏覽器只能用來觀看與使用 Facebook。如果你對風馳電掣的速度上了癮,CloudMosa 最經典的作品「Puffin Browser」,可以滿足你全天候快到底、省到極致的渴求。
6000 台資料處理機器一路暢行
又快又省,Puffin Browser 是怎麼辦到的?
沈修平解釋,他們在美國大手筆建置 6000 台資料處理機器,95% 的資訊全部預先在數據中心伺服器讀取解決,並且大刀闊斧砍去所有不必要的累贅程式,讓使用者達到輕鬆無負擔的上網效率。
但這不免引發隱私疑慮,「我的足跡是不是也會被積澱在 CloudMosa 的機器裡,隨時能夠存取?」CloudMosa 技術長張澍元說,這 6000 台機器不會儲存使用者數據,用一個傳神的技術術語來說,他們提供的服務就如「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垃圾出)」,使用者一旦斷線所有資料一夕清空,最多可以找到 log,不過無法辨識特定使用者。
CloudMosa 業務經理 Justin Hsiao 補充,「用 Puffin 瀏覽器反而是更安全的」。特別是在駭客最容易侵入的公共場合使用免費 WiFi 時,使用者開啟 Puffin 瀏覽器立即連線到美國的資料中心,全程加密,並且會起一個全新 session 供你使用,關閉後全部清除,「不會儲存到機器裡,那反而浪費我們的空間」。張澍元比喻,在公共 WiFi 環境中用 Puffin 瀏覽網站,就如使用 VPN 跳板一樣,來去無蹤。
了解 Puffin Browser 的運作原理後,也不難想像它在網路管制嚴格的國家「被消失」。儘管陸續遭中國、伊朗等國封殺,喪失兩大國際市場,但率性的沈修平很坦然、也很直接的回覆在 Facebook 上埋怨的使用者,「我們不是 CIA,不會 toppled(傾覆)別的國家」。
20 人台灣團隊催生世界級軟體,今年獲 5 億台幣投資
但 CloudMosa 對於用「雲」覆蓋全球,可是充滿野心。瀏覽器,便是 CloudMosa 用以展示雲端力量的武器。
創立至今 6 年,20 人精實團隊,說服 3600 萬使用者捨 Chrome、Safari 等內建瀏覽器,採用 Puffin Browser、並有將近 1/10、亦即 330 萬人付費。CloudMosa 的賭注不只受到一般人愛戴,創投也很買帳,2014 年他們首次募資,就從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英業達、聯想與晨興創投獲得總共 1650 萬美金投資(約 5.37 億台幣),沈修平說,其實以前光靠付費使用者就能養活公司人力成本,這一大筆資金首先將用在維持資料處理機房的營運。
未來,著眼於更多智慧型聯網裝置前仆後繼出現,手錶、電視等等都將緊密滲入生活,雲端運算決定速度,速度又是使用體驗的關鍵。以瀏覽器為起點,CloudMosa 要為一般使用者在雲端、行動與網路交織的世界中,鋪展開一個充滿想像的空間。
在 Google 中鍵入沈修平三個字,最近一筆資料是今年 6 月 AAMA 台北年會 ,以及出現在天下雜誌關於翟本喬的 訪問 中,那驚鴻一瞥、鼓動「Google 學弟」返國貢獻的一句「唐僧取經,志在中土」。接著就要回溯到 2012、2011 年以前了。
長居美國的沈修平,與其說是遠端「遙控」這家他一手創辦的公司,不如說是完全放手,幾乎全權交給員工,形塑台灣罕見自由的工作文化。我們藉著非常難得的機會,透過 Skype 隔空訪問沈修平博士,從在 app 鋒芒畢露的時代卻選擇瀏覽器為創業主題,到特殊的定價策略、直搗社群帝國,從公司管理哲學到對台灣軟體產業的看法,他一直都是選擇走「人比較稀少」的那道路。有興趣的讀者,請期待下篇報導。
歡迎加入「Inside」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