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市場小嗎?行動平台營收高居亞洲第四、全球第十

更新:文末附有 App Annie 中國區總監戴彬今日分享之完整簡報檔。
今天松崗科技旗下 app01 舉辦「華人行動應用大賞」,邀請知名 app 分析公司 App Annie 中國區總監戴彬分享去年他們所觀察到的 app 市場數據。我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台灣,而最亮眼的也是台灣。雖然人口僅止 2300 萬人,時常被形容為「市場小」,的確,從 App Annie 提供的數據來看,下載量前十都排不上,然而談到營收,台灣人可是不落人後,花錢不手軟,站上全球第十名。
現在就讓我們從頭開始,自戴彬的簡報一探全球與區域 app 市場概況:
雖然 Google Play 下載量遙遙領先,但是論起營收,iOS 付費狀況還是贏過 Google Play。
整體而言,app 下載量美國高居全球之冠,不過如果把 Android app 第三方商店算入,中國的數字應會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 app 下載第量一大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榜單有許多新興市場,包括巴西、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等,成長快速,Google Play 下載量遠多於 App Store。而英美等已開發國家,App Store 則比 Google Play 略多。
下載量與營收並不成正比,日本人口雖然遠少於美國、中國,但是總體營收卻居冠,Google Play 賺到的錢多於 App Store。而美國 App Store 營收則大幅超過 Google Play。中國儘管缺乏 Google Play 數據,光靠 App Store 也能排到第三,足見其消費力驚人。韓國排在中國之後,Google Play 搖搖領先,不過戴彬認為,由於新版大支 iPhone 在韓國銷量不錯,今年 App Store 表現應該會追上來。美、日、韓三國佔據 Google Play 70% 營收。
這份行動營收榜單一到九名都毫無意外,皆是世界經濟強權。而台灣營收貢獻竟也躋身前十,在 Google Play 上排名第五、App Store 也較去年成長兩名,擠進第十。我們到底把錢花在哪裡呢?
戴彬分析,台灣最賺錢的 app 是 LINE(包括遊戲與貼圖)與交友類型的 app,與日本的趨勢較為吻合。比較特別的是,台灣人更願意花錢在導航 app 上,例如 maps.me、Garmin 等等,在非遊戲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 Google Play 上,香港營收貢獻也排到第八,App Store 則為第 12。從營收來看,市場小不小,與賺不賺得到錢其實是兩回事。
而新興市場雖在營收上還沒有突出表現,但是龐大的下載規模,已形成巨大的市場張力,只要解決支付管道的問題、提升使用者付費意願與習慣,這裡將是不容小覷的行動金礦。
戴彬也比較了 iPhone 與 iPad 的下載與營收狀況。從 app 下載量來看,美國、中國手機與平板平分秋色,但日本就很懸殊。至於在營收方面,西歐與美加源自 iPad app 的比例都算高,東方國家平板的表現就比較平淡。因此,面對不同市場,在 iPhone、iPad 的投入也應有不同考量。
無論下載量或營收、無論 iOS 或 Android 平台,遊戲類 app 都是最多的。除了遊戲以外,iOS 使用者最常下載的類別多為娛樂、影音拍攝 app,花最多錢在社群、音樂等等;Android 使用者則青睞工具、溝通類型。
「華人行動大賞」活動辦在信義區 HIVE 夜店。從一樓抵達目的地,偌大的電梯裡,中國遊戲 app 天龍八部,佔滿整個空間,信義威秀廣場大型看版與柱子,貼滿遊戲宣傳廣告。每天上下班必經的忠孝復興捷運站與木柵線相連的通道,來自香港的神魔之塔巨型廣告居高臨下,簡直像要吞沒所有搭乘手扶梯的低頭族。根據業界人士預估,中國挾著龐大資本,以每月 8000 萬 -- 1 億行銷預算大舉進攻台灣的遊戲 app 屢見不鮮。宛如電玩裡,天生全副武裝的全知者,輕鬆過關斬將。
他們在這小島砸了龐大資源,從兩大行動平台遊戲排行榜與統計數據來看,也確實奏效。而其他領域如生活消費雖有文化門檻,進入不易,但若資本戰爭真開打,我們能否招架也未可知。AppAnnie 讓我們驚奇的發現原來「台灣市場不小」,但該怎麼把利益也留在國內,該怎麼與錢海戰術抗衡,該怎麼闖蕩全世界,是所有創業者最艱難的考驗。誠如前幾天 李開復針對「市場小不小」的問題所言 ,台灣的處境尷尬:
討厭的就是小,但是又不是很小。在大市場(中、美)出生的創業者,最佔優勢,因為先做本土,再做國際化就可。在超小市場(新加坡、以色列)出生的創業者,優勢其次,因為本土市場太小,只有走向國際。在中小市場(台灣、韓國)出生的創業者最難,因為本土市場可以養活團隊也可以賺錢,但是做不大。要在創業的第一天就面向國際,這樣才有希望成就偉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