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設計師寫給 UI 新手的 7 個法則(下)

如果你想要成為好的 UI 設計師,你必須學會在圖片上美觀地呈現文字。優秀的設計師在這方面做得都不錯,而水平較低的設計師往往在這方面也比較差,甚至完全不會。在學習了這部分以後,相信你會有很大的提升。
評論
005
評論

本文編譯自 Medium,作者是一位 UX(User Experience, 用戶體驗 ) 設計師,他通過自己學習 UI 設計的過程,總結出 7 條實用的法則,為 UI 設計新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文章分為 2 個部分,這裡是第 2 部分。第 1 部分請移步:UI 設計新手?試一試這 7 條法則(Part 1)

〉〉 閱讀 寫給 UI 新手的 7 個法則(上)

以下是 UI 設計入門你需要掌握的 7 條法則:

  1. 光線來自天空(第 1 部分)
  2. 黑白優先(第 1 部分)
  3. 增加空白空間(第 1 部分)
  4. 學會在圖片上呈現文字
  5. 做好強調和弱化
  6. 只用合適的字體
  7. 像藝術家一樣偷師

法則 4:學會在圖片上呈現文字

在圖片上優雅地呈現文字並不容易,這裡給出 6 種方法。

如果你想要成為好的 UI 設計師,你必須學會在圖片上美觀地呈現文字。優秀的設計師在這方面做得都不錯,而水平較低的設計師往往在這方面也比較差,甚至完全不會。在學習了這部分以後,相信你會有很大的提升。

方法 0:直接在圖片上放文字

我很猶豫要不要講這種方法,因為應用起來十分困難。不過直接在圖片上放文字從技術上來說也是可行的,下面這個網站的首頁就很不錯,所以說說也無妨。

1-cZFET5UcuL6rjVWkwqoK_A

直接在圖片上放文字時,有幾點需要非常注意:

  • 圖片應該比較暗,而且顏色不能有太大的反差。
  • 文字必須是白色的,我知道你也能找到用其它顏色的案例。但是我覺得,你最好還是用白色。
  • 在不同螢幕,不同尺寸的窗口調試頁面,確保各種情況下文字都是清晰、易於辨識的。

上面這 3 個方面調整好就 OK 了,不要再做其它處理。

我自己從來沒有在任何專業的專案上直接把文字放在圖片上,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也能做出酷炫的效果,但還是小心點。

001

方法 1:暗化整張圖片

可能在圖片上放文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暗化整張圖片,如果原圖顏色不夠深,你可以用半透明的黑色在上面覆蓋一層,比如下面這個案例就加了一層不透明度 35% 的黑色。

002

如果你直接放原圖,底色太亮,和文字的反差不夠明顯,看不清文字。

類似的方法同樣適用於小圖。

003

加一層黑色是最簡單、普適性最強的。當然你也可以用其它合適的顏色,比如這樣:

004

方法 2:給文字加個框

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在白色文字下方加上一個略透明的黑色方塊,就可以放在各種各樣的圖片上了,而且顯示效果非常清晰。

005

當然,你也可以放別的顏色,只是需要小心謹慎。

006

方法 3:虛化圖片

虛化圖片是增加文字易讀性的好方法,把文字下方的圖片虛化了,同時把虛化部分亮度調低。

007

iOS 7 用毛玻璃的效果虛化了背景,而 Windows Vista 也使用了這種虛化效果。

008

虛化圖片的方法也有局限性,你需要確保在不同螢幕上圖片尺寸調整後,文字依然是在虛化的區域上的。

009

看看下面這個例子,你能看清小標題嗎?真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是怎麼通過審核上線的。

010

方法 4:底部褪色

所謂底部褪色是將圖片的下邊緣變暗一些,然後在放上白色的文字。這是一種非常有獨創性的方法,我不知道在 Medium 之前有沒有人用過,但我是先在 Medium 上看到的。

011

乍一看,你可能覺得這就是把文字放在了圖片上。其實不然,圖片上有一些非常細微的變化,中間完全沒有黑色覆蓋,而底部有不透明度大約 20% 的黑色覆蓋在上面。

這樣的變化很難看出來,但確實存在,而且確實提高了文字的可辨認性。

此外,Medium 還給文集圖片上的文字加了些許陰影,進一步提高了文字的易讀性。最終的效果就是 Medium 可以把任何文字放在任何圖片上,閱讀體驗非常好。

有人可能會問了,為什麼是把圖片的底部變暗呢?為什麼不能是圖片的其它區域?要回答這個問題,請看法則 1:光線來自天空。光線從上面照下來,圖片的上方亮一些,而底部較暗,看起來更自然。

此外,你還可以把虛化和底部褪色結合起來,做出底部虛化的效果,比如下面這張圖的效果:

012

方法 5:把圖片部分區域的光線變得更柔和

Elastica 的部落格的主圖並不是太暗,而且對比都較強。為什麼文字的辨識度還這麼高呢,就像下面兩張圖顯示的這樣:

013
014

這裡實際上是把圖片局部區域的光線變得更柔和,突出了文字。如果我們在瀏覽器上縮小 Elastica 部落格,會看出到底發生了什麼。

015

在圖片左下角有一塊陰影區域,文字置於其上,就很容易辨認了。

這可能是在圖片優雅呈現文字最細微的一種方法。我還沒在別處見過,保存下來,說不定將來什麼時候就用到了。

法則 5:做好強調與弱化

把文字設計得又美觀又得體通常就是通過放大或縮小文字,做出反差的效果。

我認為,UI 設計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文字的裝飾,因為設計文字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

  • 字號
  • 顏色
  • 字體粗細
  • 大小寫
  • 斜體
  • 字母間距
  • 頁邊空白(準確的說不是文字的一部分,但是容易影響閱讀時的注意力,所以也算在這個列表裡了)

還有其它一些方法調整文字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但是不常用,也不推薦你使用。

  • 下劃線。下劃線現在基本上等同於超連結了,我覺得你還是不要挑戰人們的常識比較好。
  • 文字背景色。這個有時候也被當作超鏈接,只不過不是那麼常見。
  • 刪除線。一邊待著去吧,你這個怪人。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當我覺得一段文字設計的不好時,通常不是因為用了大寫字母,或者顏色太重,而是因為各種要素的搭配出了問題。

強調和弱化

你可以把所有的文字樣式分成兩類:

  • 增強可讀性的樣式:大字號、粗體、大寫等;
  • 減弱可讀性的樣式:小字號、與背景對比不明顯、空白較少等。
016

上圖「Material Design」這個標題就很突出:字號大、反襯明顯、字體較粗

017

上圖頁腳的字就是弱化處理的,字號小、反襯不明顯、字體較細

我認為文字設計的核心在於:

標題是唯一需要全部強調的元素,其它的部分則應該將強調與弱化結合使用。

如果網頁上某個元素需要強調,把強調和弱化結合在一起,可以避免整個頁面看起來太有壓迫感,同時又讓各個元素的呈現效果恰到好處。

018

下面這張 Blu Homes 的首頁堪稱是這方面的典範:上方文字較大,突出顯示,但是用了小寫字母。沒有給人強烈的壓迫感。

019

網頁上的數字字號較大,是網頁上的重要信息。但是請注意,數字的字體很細,與背景色對比也不明顯;而數字下方的單位雖然寫得很小,卻全部加粗,用大寫字母。

這就是設計中的平衡。

020

上面這張圖是 Contents Magazine 的網站,也是學習強調和弱化的一個好案例。

  • 文章標題是唯一沒有用斜體的部分,而且還做了加粗處理,更容易吸引讀者的關注。
  • 作者姓名寫在文章標題下方,字體加粗,與沒有加粗的「by」區分開來。
  • 「ALREADY OUT」獨立出來,字號很小,與背景區分不明顯,但是用了大寫字母,字間距很大,文字外圍空白較多,當你想要找它的時候一眼就能看見。

滑鼠懸停或選中時的樣式

設計鼠滑鼠停或選中時的樣式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更難一些。

通常情況下,改變字體大小、大小寫、粗細時會改變文字所佔空間的大小,讓人們理解鼠標正懸停在這裡。

此外,下面這些要素也能夠影響人們的感受:

  • 文字顏色
  • 背景色
  • 陰影
  • 下劃線
  • 細小的動畫——上升、下降等

這裡再推荐一個比較普適的方法:給白色的元素上色;或者當背景顏色較深時,把有顏色的內容變成白色。

021

裝飾文字是非常難的,但是每當我感到“這些文字不可能再變好看時”,我的判斷都是錯的。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優化,不斷嘗試。

所以想開點吧,如果你設計出來的文字不好看,不要擔心,你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法則 6:只用合適的字體

有些字體很不錯,就用它們吧。

注意: 這一部分沒有太多知識要學,我只是給你推荐一些好用的免費字體給你。

有的網站很有個性,會用到比較特別的字體。但是,大多數產品的 UI 設計只要保持乾淨、簡潔就可以了。所以,把那些太花哨的字體放到一邊吧。

我在這裡推荐一些免費的字體。因為這篇文章是為初學 UI 設計的人所寫,這些免費的字體完全夠用了。

我希望你把這些字體下載下來,在你開始專案設計之前,瀏覽一下它們。

022

以下是我推薦的字體:

023

Ubuntu(上圖)——字體偏粗,對於有些 app 來說太張揚了,但是對於大多數 app 來說還是不錯的。在 Google Fonts 上可以找到。

024

Open Sans ——非常易於辯讀,是一款很流行的字體,用在正文非常合適,在 Google Fonts 上也能找到。

025

Bebas Neue ——適合作標題,都是大寫字母,在 Fontfabric 上能找到,這個網站上還有一些 Bebas Neue 的應用實例。

026

Montserrat ——只有兩種粗細,但也足夠了。是 Gotham 和 Proximate Nova 最好的免費替代品,但不如那兩種好。在 Google Fonts 上能找到。

027

Raleway ——適合作標題,但不適合用於正文。有一個極細的版本(上圖沒有展現),在 Google Fonts 可以找到。

028

Cabin ——在 Google Fonts 可以找到。

029

Lato ——在 Google Fonts 可以找到。

030

PT Sans ——在 Google Fonts 可以找到。

031

Entypo Social ——一個社交網絡圖標集,在 Entypo.com 上能找到。

這裡還有其它一些資源:

Beautiful Google web fonts ——有 Google Fonts 的運用實例,我經常在這裡找靈感。
FontSquiirrel ——收集了不少可以免費商用的好字體。
Typekit ——如果你用 Adobe Creative Cloud(也就是用 Photoshop 或 Illustrator 等),你就可以從 Typekit 中獲得包括 Proximate Nova 在內的大量字體。

法則 7:像藝術家一樣偷師

我第一次坐下來試著設計按鈕、圖標、彈窗等各個 app 元素時,我感到我對於什麼是「好」知之甚少。但是我也很幸運,我並不需要完全設計全新的 UI,因為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可以藉鑑。

下面列出一些資源,肯定會對你的設計非常有用 (按照重要性從高到低排列)

1. Dribbble

 

這個專為設計師而做的網站集合

了網上最好的 UI 設計作品,在 Dribbble 上你能找到幾乎各種類型的案例。

你可以關註一下 我的 dribbble 作品集 。下面是其他一些推薦給你關注的人:

032

Victor Erixon ——有著非常明顯的個人風格,非常厲害。他的作品很漂亮、簡潔,扁平設計。他做 UI 設計師已經 3 年了,是這方面數一數二的人才。

033

Focus Lab ——這些人是 Dribbble 中的名人,他

們的作品非常多樣化,絕對是一流的。

03

Cosmin Capitanu ——他是個通才,做出來的東西很瘋狂,有未來感,但又不太花哨。他用色非常棒,但並不只專注做 UX 設計的。

2. Flat UI Pinboard

035

這裡面有一些特別棒的手機 UI 設計,你能找到很多精美的 UI 設計實例。

3. Pttrns

036

這裡面有大量 app 螢幕截圖,它的一大好處在於,它是按照 UX 模式分類的,因此,你在搜索你手頭正在做的這一類作品時非常方便。

我堅定地認為每個藝

術家初期都該像鸚鵡一樣,不斷的模仿和學習,直到能把頂尖的作品模仿得惟妙惟肖,然後再開始找到自己的風格,引領新的潮流。

所以,像個藝術家一樣偷師吧!

總結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很遺憾自己當初在學 UI 設計時,沒有這樣的教程。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如果你是一名 UX 設計師,在畫好框架和線框圖之後,做出個漂亮的實物模型吧。如果你是一名開發者,把你下一個專案做得更美觀一些吧。

UI 設計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斷地觀察、模仿並且和他人交流。以上是到目前為止我所學到的,我也會保持著初學者的心態,繼續前進。

[ 本文編譯自:medium.com ]

最新發展: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評論
評論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5家青創基地進駐團隊,分別獲得「2023巴黎國際發明展(Concours Lépine 2023)」一銀一銅、「亞洲XR創星金點大賞」評審團大獎、「2023台灣地域振興大賞」新秀獎、「2023日月光社會創新競賽」冠軍等殊榮。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秀麗的山水景緻與原民文化,是北橫旅遊的亮點,除致力打造觀光品牌,桃市府也全力向中央爭取設立「北橫國家風景區」,期盼挹注更多資源,帶動觀光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致力於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平衡,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願景,扎下穩健根基。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