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一事有了最新進度,目前 770 名員工中有 700 多人共同簽署一份致 OpenAI 董事會的連署書,書上表示若董事會不全體總辭並讓 Sam Altman 復職的話,這些員工將跟著 Sam Altman 跳槽到微軟。
不只如此,連署書上還驚見當初參與決定開除 Sam Altman 的董事會成員 Ilya Sutskever、第一時間被指派擔任臨時執行長 Mira Murati 等人。Ilya Sutskever 自己後來也在 X(Twitter)表示「對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深感遺憾,從來沒想過要傷害 OpenAI,將盡所能讓公司團結。」
微軟目前已公開宣佈將已聘用 Sam Altman、Greg Brockman 兩位 OpenAI 共同創辦人領導一組新的 AI 開發團隊,並且 Szymon Sidor、Jakub Pachocki 和 Aleksander Madry 等 OpenAI 的重要成員也宣布將跟隨 Sam Altman、Greg Brockman 的腳步。
董事會中目前反對 Sam Altman 的人包括 Quora 執行長 Adam D'Angelo、前 GeoSim Systems 執行長 Tasha McCauley 以及喬治城資安與新興技術中心總監 Helen Toner,他們找來 Twitch 的前 CEO Emmett Shear 擔任 CEO 一職。
從組織架構的角度來看,OpenAI 的「三層複雜架構」是導致本次事件的主因,OpenAI Inc 最上層為非營利組織並由董事會控制,並在其下成立營利公司 OpenAI GP LLC,以及更下層的 OpenAI Global LLC。Sam Altman 當的就是最後一層 OpenAI Global LLC 的執行長,但是 OpenAI 所有組織都必須聽從非營利 OpenAI Inc 董事會的指令,但董事會卻不擁有 OpenAI OpenAI Global LLC 的任何股權。
行銷人應該把最關鍵的時間,投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但是在過去,多數行銷工作者卻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進入 AI 時代,人工智慧大幅改變行銷模式,想知道如何利用生成式 AI 提升行銷決策與執行效率?微軟與 INSIDE POSSIBLE 合辦 AI 社群聚會「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第一手解密行銷結合 AI 的使用情境,讓所有行銷人智慧工作、智勝未來!
另一方面,進入注意力破碎加上媒體分眾化時代,根據統計現代人每日平均接觸達 4,000 則廣告訊息,平均注意力時間剩下 8 秒。對行銷人而言,根據消費者輪廓進行明確地分眾,並且因應不同分群,設計出最適合的溝通內容以達到精準行銷,這些都能開始藉由 AI 提供輔助。
像是 Dynamics 365 Customer Insights 根據顧客過往的搜尋、互動、交易等行為數據,透過 AI 及機器學習的運算,找出產品喜好、平均購買量、以及顧客終身價值等具有價值的見解;搭配具有相似購買模式的其它顧客經驗這類洞察資料,藉此建立起個人化的顧客旅程,在對的時間、對的通路提供預測性的產品推薦。AI 能幫助品牌在不同檔期實踐精準行銷,也讓行銷人可透過分析儀表板追蹤成效,有助於行銷策略的優化。
對此,微軟攜手 INSIDE 將在 12 月 15 日,於台北艾麗共同舉辦 INSIDE POSSIBLE AI 社群聚會,以「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為主題,從數據洞察、媒體廣告創意、決策效率、乃至於 AI 衍生的著作權等多維度議題切入,提供行銷領域工作者,一場充滿實戰應用的知識饗宴。
本次活動議程,邀請 KPMG 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創新服務的林大中,帶來第一手最新 2024 行銷趨勢;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李致緯、安然科技執行長嚴中健,將分別從媒體廣告提案成功變現,以及行銷打造全新顧客旅程扮演業績助攻手等主題,剖析如何運用 AI 工具結合預測受眾輪廓、尋找潛在顧客的具體方式。
另一方面,微軟代表的相關講者,會從不同構面演繹 AI 的使用情境。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希望翻轉行銷長的思維,講解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 AI、結合 AI;台灣微軟技術專家林毓忻將說明 Copilot 的重點功能,重塑行銷人的過往工作模式;台灣微軟法務副總經理廖怡苓則從法律議題著手,探究創意工作使用 AI 生成內容需注意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