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太夯,讓「產生幻覺」登 2023 劍橋詞典 2023 年度代表字

如今Hallucinate多了一個額外含義,與ChatGPT等AI有關,新增註解是「當AI製造幻覺,它會產生錯誤訊息」。
評論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評論

本文來自中央社,INSIDE 授權轉載。

英國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最近宣布其2023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產生幻覺),因為這個動詞今年因為人工智慧(AI)而增加其他定義。

英國廣播公司(BBC)及「衛報」(The Guardian)報導,Hallucinate原本定義為「似乎看到、聽到、感覺到或聞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通常是因為「健康狀況或因為你服用了藥物」。

但如今Hallucinate多了一個額外含義,與ChatGPT等AI有關,新增註解是「當AI製造幻覺,它會產生錯誤訊息」。

根據劍橋詞典網站文章,選擇Hallucinate為年度代表字,是因為新含義「觸及了人們為何正在談論AI的核心」。

此外,劍橋詞典今年新增的約6000個字詞及定義中,也包括與AI有關的prompt engineer(提示工程師/AI溝通師),large language model(大型語言模型)及GenAI(生成式AI)。

劍橋詞典出版經理尼科爾斯(Wendalyn Nichols)表示:「AI會令人產生幻覺,這一事實提醒我們,人類仍然需要運用批判性思考技能,來使用這些工具。」

尼科爾斯指出:「AI非常擅長透過大量數據,提取特定資訊並進行整合,但當你愈要求它們富有原創性,它們就愈有可能偏離正軌。」

責任編輯:Chris

核稿編輯:Sisley

快加入 INSIDE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給你最新、最 IN 的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臺北創業幫 2023 Global Health Tech Connects Taipei 盛大開辦,看國內外新創如何利用科技打造未來的醫學健康產業

評論
評論

「臺北創業幫(Taipei Entrepreneurs Hub, TEH)」是由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為了提升國際產業人才所經營的社群服務平台,專注於向國際新創圈推廣臺北的創業環境與資源,並強化國際新創團隊與臺北的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相關單位與團隊連結,同時藉由 Demo Day 邀請全球優秀的新創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協助新創品牌發展。

國際新創與北市府團隊激盪創意,建構未來大健康產業

今年度以醫療保健產業為主軸,在內科創新育成基地(t.Hub)舉辦「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論壇與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由比翼生醫創投、臺北醫學大學及臺北生技園區等企業合作夥伴,評選出來自新加坡、印度、立陶宛、捷克、美國等 6組國際傑出新創團隊,邀請來臺北參與發表會,並安排媒合會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動與臺灣企業代表交流。

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下午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談到,過去他曾以律師的身分,在矽谷協助新創團隊發展,深刻體會新創有資金募集、人才難覓、市場拓展、規模化及國際化等問題。因此,除了歡迎各國優秀新創團隊來到台北之外,他也致力於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對創業家更友善的城市,增加國際人才留駐及產業合作機會。

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2023 Global HealthTech Connect Taipei Demo Day Showcase

AI 人工智慧結合醫療保健產業,國外新創這樣做

今年掀起的 AI 人工智慧熱潮,在 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也同樣成為主流,各家新創聚焦於利用 AI 人工智慧,提高醫療保健的品質,減少傳統醫病之間的落差。

國外團隊 Humanity 利用穿戴式裝置監測,將身心及老化狀況透過 AI 量化並即時顯示於 App ,讓使用者能更瞭解健康狀況,也能朝著更長壽健康的生活型態邁進;Maya MD 打造線上 AI 個人健康助理,根據過往的病史資料及 AI 人工智慧的判斷,協助病患評估健康狀況,即時得到必要的治療與協助。 

圖說:(左起)Humanity 與 Maya MD

同樣搭載 AI 人工智慧平台的 Firefly,則是協助家長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能藉由科技的輔助,健全小孩的心理狀況,提早發現可能的心理疾病,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療與幫助。iFlow 則是以人類腦波資料與機器學習辨識 ADHD 患者健康狀況,藉此預測並控制各種可能對病患造成傷害的潛在風險。立陶宛團隊 Ligence 將 AI 人工智慧導入醫學圖像分析,提升分析及檢測的速度及準確度。此外,Zima Sensor 從醫療產業中的冷鏈著手,以 IoT 結合可重複使用的包材,減少過程中所產生的耗損及廢棄物,使企業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朝著永續環境前進。

圖說:(左起)Firefly、iFlow 與 Ligence
圖說:(左起)Ligence 與 Zima Sensor

北市新創展現亮麗成果,持續深耕醫療保健領域

國外 6 組新創及臺北生技獎團隊也同樣展現不俗的成果,獲得 2023 年的臺北生技獎創新技術獎的錫安生技,以獨家的 IPROTON 質子標靶癌症治療系統,降低設備建置成本及合理化病患費用,造福更多癌症患者。同樣榮獲創新技術獎的得主振磬科技 EpiSonica 以振磬標靶音波刀無創熱消融治療系統,提供患者精準、安全的熱消融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藉由半導體晶片幹細胞自動化技術,製造臨床等級的 IPCS-MSC (IMSC)治療產品,此成果獲得 2023 年臺北生技獎跨域卓越獎的殊榮。未來也期待藉由臨床團隊與生醫產業聯手建立高效、自動化的生物晶片及檢測平台。

圖說:(左起)錫安生技、振磬科技 EpiSonica、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

除了前述三家企業外,邦睿科技(Bonraybio)則選擇切入目前市場上稀少的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以其所發明的微型化高畫素顯微光學鏡頭,結合自行開發整合的軟硬體平台,再加上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立多種模型讓AI深度學習運用在影像分析,準確產出檢測結果。由醫生創立的新創企業 Dent&Co 主打 No-Code, No-Download, 跨渠道的線上平台及服務,近期更是新增了聊天機器人 CRM 給醫療專業人員,讓看診前後的體驗更加多元且便利。

最後,目前進駐於 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的伍碩科技 5voxel ,致力於提供 3D 影像技術解決方案,像是 3D 相機設計、校正(包含結構光、雙目、TOF)、手勢辨識、人流偵測等 3D 相機應用軟體開發、3D AIoT 方案。旗下產品包含 VoxelGesture(終端3D手勢辨識裝置)、VoxelCount(終端3D人形感測並計數裝置)、3D人臉辨識,應用的場景也十分廣泛,從醫療照護到 VR 應用都可見其蹤影,特別是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 ToF)仍然是個成長中的市場,除了手機的臉部辨識外,自動駕駛、智慧家庭、智慧製造等領域都有機會受惠,國內許多半導體大廠皆對此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而伍碩科技 5voxel 日前也成為國際半導體廠商首家 AI 合作開發客戶。

圖說:(左起)Dent&Co、伍碩科技(5 voxel )與 Bonraybio

從今年度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可看出,國際的創業團隊展現了他們充滿活力的創新精神,國內的新創企業也同樣具備厚實的技術、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極具發展性的未來。隨著世界邁入高齡化社會,大眾健康意識更加成熟的情況下,大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重視,作為產業創新領頭羊的新創亦是如此。透過臺北創業幫平台和北市府的全力支持,在將這些創新服務引進臺北的同時,也期望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團隊,共同充實臺北的新創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