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讓 AI 賺錢,得繼續砸大錢!Alphabet、Microsoft 財報說了什麼?

站在生成式 AI 浪潮(也是錢潮)最前沿的兩家矽谷公司:Microsoft 以及 Alphabet 近日分別公布了自家財報——和目前生成式 AI 戰況不同,公布財報後,Alphabet 股價上漲了約 6%、Microsoft 則下跌 3.6% 左右。
Microsoft、Alphabet 財報亮點
首先,Alphabet 在第二季營收達 746.04 億美元,同比成長了 7%,遠超出市場預期的 727.7 億美元以及 4.4%。從業務面來看,Alphabet 也可以說是告別了揮之不去的陰霾——其中廣告業務表現亮眼,包括搜尋業務、YouTube 的成長都超出了預期。第二季整體廣告業務營收達 581.43 億美元,同比成長 3.3%,高出市場預期的 2.1%。
此外,則是 Alphabet 第二個喜訊:雲端業務。第二季,Alphabet 繳出了亮麗的雲端業務成績單,營收達 80.31 億美元,同比成長 28%,也高出市場預期的 24.8%,自上一季度 Google 雲端首次實現營利之後,本季度雲業務再度保持營利,利潤達 3.95 億美元,較上一季度的 1.91 億美元翻倍。
再來則是 Microsoft 的表現, 儘管營收與獲利都雙雙超出華爾街預期,表現穩健,但由於雲端服務 Azure 面臨成長減速,使該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下跌超過 3%。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成長減速,但 Azure 佔據 Microsoft 營收的比例創下歷史新高。Microsoft 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Microsoft 雲的年營收突破 1,100 億美元,Azure 的營收占比首次超過 50%」。
AI 熱潮推升的股價!2023 年至今:Microsoft 股價飆升 45%、Alphabet 股價也漲了 39%
從財報數字來看,目前這兩家公司的表現都尚與各自在生成式 AI 戰場的表現沒有太大關係,不過這兩家矽谷巨頭的自今年以來驚人的股價漲幅,卻是受到了生成式 AI 浪潮所驅動。
Microsoft 股價在今年飆升 45%,創下多項漲勢紀錄,並且讓該公司與蘋果一同成為僅有的、市值達到 3 兆美元的公司,比 Alphabet 多出了 1 兆美元的市值。
就股價漲幅而言,Alphabet 也不遑多讓,漲幅達到 39%,略低於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 41% 漲幅。
雖然投資人顯然在看生成式 AI 帶來的熱潮,究竟能為這兩家公司賺進多少錢,但要想打贏這場 AI 之戰,無論對 Alphabet 或 Microsoft 來說,可能都會是更長期且無比燒錢的一場戰役。
要賺錢,得先砸錢——AI 之戰的啟示
從兩家科技巨頭的財報也可以看出,Microsoft 和 Alphabet 的資本支出都會持續增加,這很顯然是在 Microsoft 大力投資了 OpenAI、ChatGPT 獲得空前成功之後, Alphabet 被迫跟上這場 AI 大戰的結果。
Microsoft 第二季度資本支出達到 89.43 億美元,季增 35%,年增 30%,高於彭博分析師預期的 78.51 億美元。前外資分析師陸行之更評道,「不知道比一季度多出的 23 億美元,有多少是被 Nvidia 賺走了」。不過 Microsoft 財務長 Amy Hood 仍表示,今年 7 月起,Microsoft 仍會逐季擴大資本支出。
而 Alphabet 第二季資本支出也達到 68.88 億美元,季增 10%、年增 1%,雖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79.95%,但這很大部分原因是 Google 資料中心工程進度落後,Alphabet 財務長 Ruth Porat 已表明,今年下半一直至明年,將持續擴大資本支出,全力搶攻 AI 商機。
Atlantic Equities 分析師 James Cordwell 分析,Microsoft 因為沒有自家晶片,因此必須不斷向外(Nvidia)採購數量有限的 GPU。但 Alphabet 因擁有自家客製 AI 晶片 TPU ,就現階段而言,相對能節省一些成本。
不過,這場燒錢之戰離結局尚且遙遠。
Microsoft 指出,將建立新的資料中心以支援 AI,這將導致成本急遽上升:第三財季的資本支出從 78 億美元躍升至 107 億美元。另一方面,Alphabet 也表示,對於技術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會提高,並且到 2023 年下半將開始增加,一路持續成長到 2024 年。Porat 還預期,隨著 Alphabet 增加資料中心容量、購買 GPU 並投資自己的 TPU 晶片,AI 是成本上漲的「主要因素」。
未來的 AI 變現之戰怎麼打?
儘管第二季財報公布後,Microsoft 的股價下跌,但該公司仍指出,預期今年度營業獲利率維持在 42%,因為新推出的 AI 服務「將開始為營收帶來實際影響」。Hood 指出,其新的 AI 服務(例如 (例如 M365 的 Copilot)帶來的收入要到今年年底之後才會顯現出來。
Microsoft 才在本月稍早公布了 Microsoft 365 AI 助理 Copilot 定價,每人每月需額外支付 30美元,但 Hood 已預測 Azure 營收將在本季成長 25% 至 26% ,且當中會有 2% 來自 AI 服務。
Alphabet CEO Sundar Pichai 則稱,Google 已經有很多種用 AI 變現的方式,AI 越熱,Google 受益就會越多。包括 Google 正在使用他們推出的大型語言模型 PaLM 2 所延伸的工具,讓廣告商能夠生成自己的媒體資產,同時協助 YouTube 創作者製作影片,增進 YouTube 的廣告收入。
此外還包括把生成式 AI 融入至 100 多項 Google 產品提升競爭力與黏著度,以及吸納更多的 AI 獨角獸至 GCP 中,Sundar Pichai 表示,生成式 AI 領域 70% 以上的獨角獸(市值十億美元以上的科技新創公司)都是 GCP 的客戶,包括 Cohere、Japser 和 Typeface 等。
雖然這場與 Microsoft 的 AI 之戰,Google 一開始打得有些狼狽,但該公司正在利用自家優勢後來居上,加上近期該公司創辦人 Sergey Brin 回歸、Bard 的國際擴張等等,這場剛開始沒多久的 AI 之戰未來會如何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核稿編輯:Chris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 Sergey Brin 重返 Google,協助建立 AI 模型 Gemini
- Meta 發表新版 AI Llama 2,並直接找微軟當首發合作夥伴!
- Microsoft 365 AI Copilot 公布定價!可望成為最快突破百億美元收入的產品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