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不到兩小時湧入 2 百萬用戶!Meta 正式推出自家推特「Threads」

馬斯克和祖克柏的鐵籠賽還尚未開打,但先到了社群平台上打。Meta 如期在 iOS 和 Android 上推出自家版本的 Twitter「Threads」。
評論
PARIS, FRANCE - JULY 05: In this photo illustration, the logo of the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 Threads is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of an iPhone on July 05, 2023 in Paris, France. Mark Zuckerberg's company, Meta, the parent company of Instagram and Facebook, will officially launch Threads, Instagram's text-based conversation app, on July 6 to compete with Elon Musk's social network, Twitter.
(Photo illustration by Chesnot/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評論

Meta 版本的 Twitter「Threads」如期推出!公司對 Threads 的設定是一款文字版的 Instagram,提供用戶以文字進行交流的空間。

Threads 目前已在 100 多個國家的 iOS 和 Android 系統上推出,其中 Threads 在 App Store 已躍躍升到社群類的第一名,祖克柏也分享在上線 2 小時內註冊人數已破 2 百萬。

如何轉移自己的 Instagram 帳號到新 Threads 平台呢?

點進 Threads 的 App 後,下方即會跳出用戶目前登入的 Instagram 帳號名,點選帳號後可再選擇是否要將原 IG 帳號的自介搬移、要設為隱私或公開帳號,以及是否要追蹤原 IG上追蹤的帳號等,簡單幾步驟就大功告成。

Photo Credit: 截自 Meta 網頁

在 Threads 上一篇貼文最高可達 500 個字元,點選貼文撰寫格下方的迴紋針標示,可放入照片或長達 5 分鐘的影片。貼文發布後能一鍵發布到 Instagram 的限動,甚至也可以快速發到 Twitter 上。

在動態消息中,用戶會看到自己追蹤帳號所發的貼文,也會看到平台推薦的內容。而根據《衛報》的報導,Threads 在今年內先不會置入廣告。

Meta 一如既往地強調平台隱私功能,如同 Instagram 如果不想再看到某個帳號,可以選擇要退追、封鎖、限制或檢舉。另外,未滿 16 的青少年帳號會預設為私人帳號。

不過外媒《TechCrunch》表示,從 Threads 在 App Store 的敘述可看出 Meta 會蒐集用戶的健康資訊、金融數據以及瀏覽紀錄等,且沒有讓用戶拒絕被蒐集數據的選項,恐怕日後可能再次歐盟的規範槓上。目前 Threads 在歐盟地區延後上架。

Photo Credit: 截自 Meta 網頁

Meta 將讓 Threads 與 ActivityPub 相容,打造社群大熔爐

Meta 在計畫將讓 Threads 成為旗下第一個與去中心化社群網路協定 ActivityPub 相容的平台,這會進一步讓 Threads 得以和其他支援 ActivityPub 的 App,像是 Mastodon 和 WordPress 等相互流通。

Meta 的目標是讓沒有 Threads 帳號的使用者可以追蹤其他 Threads 用戶,且用戶若不想繼續用 Threads 時也可將內容搬至其他平台上;至於開發者們,則可以打造新功能或使用者體驗帶到各平台。

Threads 為了與 ActivityPub 相容的計畫,之後也將推出新功能,以及改進動態消息中推薦用戶內容的方式。

INSIDE 的 Threads 帳號也已經上線,歡迎讀者們點我追蹤!(若點入頁面無法顯示,也可以搜尋「inside.tw」或「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來追蹤)

核稿編輯:Sisley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公有雲無限儲存時代結束,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掌握成本與資料自主權?

不少企業因為檔案存取的即時性以及同時團隊協作功能,選用雲端儲存解決方案。
評論
評論

顧問公司 GoodFirms 就指出,全球已有 94% 企業正在使用雲端,並將超過 60% 資料存於當中。而這些資料裡面有近一半屬於敏感類型,包括員工和客戶資料、企業財務數據以及知識產權。

然而,近期許多提供無限儲存方案的公有雲廠商,紛紛調整服務條款:Google Workspace 取消了教育和企業的無限儲存方案,2023 年 Microsoft 和 Dropbox 的類似方案同樣跟進結束,導致儲存成本將大幅增加。同時,公有雲端空間潛在的隱私與安全性風險,也逐漸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問題,Synology 就收到不少企業用戶反映了類似困擾。

為了滿足企業「最小化儲存空間成本」與「資料所有權」兩項條件,私有雲將是更適合的解決方案。Synology 推出的私有雲檔案平台 Synology Drive,便是運行在企業本地端 Synology 伺服器上,不僅提供高度穩定性和可用性,並可依使用量彈性擴張,消除對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依賴。以下就列舉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面對儲存空間需求增長、安全性的關鍵優勢:

輕鬆擴充空間又無須支付授權費,打造企業專屬檔案管理與協作平台

首先,Synology Drive 無須額外支付訂閱費用,組織只須隨著使用需求,購買適合容量的硬體設備即可,就算未來需求成長亦能輕鬆擴張容量,有助於最小化上雲的成本。相較於市售公有雲服務如商用情境常見的 Google Workspace,假設每位用戶都配置 2TB 儲存空間,每月即須支付 360 元,每年就得花費超過 4000 元,還得擔心未來訂閱方案更動、負擔更多成本。

不只免除雲端服務的訂閱費用,以及充足的擴充彈性,企業選擇 Synology Drive 的同時,還能使用一樣免授權費用的 Synology Office,團隊得以更即時且安全地在私有雲上協作,編輯和分享文件、簡報及試算表,加速團隊溝通效率與生產力。

當然,考量到企業仍有部署公有雲的需求,因此 Synology Drive 亦整合了 Synology C2 Storage 和其知名公有雲服務商,企業得以創建混和雲架構,像是雲地之間能輕鬆達成即時同步,甚至是備份資料,保持營運不中斷。

交還資料自主權,並針對檔案版本與分享設計安全功能

下一個優勢,為 Synology Drive 能幫助企業擁有 100% 資料控制權,敏感與機密類型的資料都可掌握在手中,保證其安全性和隱私權。Synology 也提供多種免受權的資料備份服務,幫助 IT 人員在有限預算之下,為寶貴營運資料做好檔案、系統到裝置的多層次保護機制。

另外,資料安全性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Synology 從客戶實際使用情景,預先設計了許多應對功能。例如用戶可回溯資料的特定歷史版本,甚至能永久保存被刪除的檔案,大幅降低檔案遺失或誤刪的風險。Synology Drive 還能為整個資料夾或單一檔案加上浮水印,確認外流來源,甚至碰到裝置遺失時,可遠端移除已同步的資料夾,防止資料外洩。

Synology Drive 提供完整且便利的公開連結設定功能,可以規範外部使用者的權限,並能設置密碼、連結有效期限等安全措施。Photo Credit : Synology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就看中 Synology Drive 上述優勢,替換掉傳統 SMB 服務,建置高度安全且直覺操作的私有雲檔案協作平台。由於單位需長期保存研究資料,勢必需不斷擴充儲存空間,受惠於免授權費的模式,即便高達千人的規模也能符合預算需求。

另外核研所內部合作頻繁,還有許多對外分享檔案需求,而 Synology Drive 可為資料設定精細的權限,區分出檢視、評論與編輯角色,亦可規範外部對象能否下載或刪除、設定開啟密碼與檔案分享的到期日等。該單位就分享,「Synology Drive 的第一個優勢是安全性高,其次是使用的直覺便利性,第三個是價格,過去我們使用過多個品牌,Synology 性價比絕對是最佳的。」

總結來說,面對各大公有雲服務商逐步取消無限儲存方案而來的儲存成本上升,以及資訊隱私性的挑戰,Synology Drive 私有雲儲存解決方案具備擴充彈性、100% 資料自主權,且無需支付授權費,即可享有便於企業協作、共享,且能在客戶端與伺服器端安全同步資料,更適合為當前企業建置完整的資料儲存與保護架構。

Photo Credit:Synology

本文章內容由「 Synology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