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23 傳聞一次看!謠傳已久的虛擬視覺頭戴裝置會現身嗎?

WWDC 2023 將於明日凌晨登場!此次蘋果可能推出和更新哪些硬軟體項目呢?
評論
BRAZIL - 2023/05/31: In this photo illustration, the 2023 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WWDC 23) logo is displayed on a smartphone screen. (Photo Illustration by Rafael Henrique/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評論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Mashdigi,INSIDE 經授權轉載。

蘋果即將在美國西岸時間 6 月 5 日上午 10 點 (台灣時間 6 月 6 日凌晨 1 點)正式展開 WWDC 2023,筆者此次也在活動正式開始前整理此次蘋果可能更新項目,以及屆時可能公布硬體產品。

蘋果可能再次顛覆市場想法及印象

如果沒意外的話,蘋果此次可能準備顛覆不少過往產品、平台設計想法,以及眾人對於蘋果的既定印象。

其中,包含此次可能因應歐盟數位市場法調整 App 使用方式的 iOS 17,以及更多能發揮 Apple Silicon 處理器效能的新版 macOS 14,另外也包含可納入更多健康資訊的 watchOS 10。

而為了配合即將推出、傳聞許久的虛擬視覺頭戴裝置,蘋果預期將公布同樣以 iOS 為基礎、針對虛擬視覺應用打造的全新作業系統 xrOS (可能會採用其他名稱),並且將納入全新互動體驗,同時也將允許開發者將 iPadOS 相容 App 帶到虛擬視覺環境使用。

人工智慧、遊戲可能會是新發展契機

至於此次另一個重點,或許會放在 Siri 數位助理服務的更新,其中不僅將簡化 Siri 數位助理服務喚醒使用方式,讓使用者能直接以「Siri」就能直接提問,無須再以「Hey, Siri」方式喚醒,意味蘋果將在聲音、語意識別技術進一步作提升,其背後可能由蘋果自製大型自然語言模型支撐,同時也預期會導入蘋果打造的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藉此對應更聰明、正確,並且能呼應前後問句內容的互動體驗。

此外,隨著 Hello Games 日前宣布藉由蘋果 MetalFX Upscaling 技術,將《No Man’s Sky》 (無人深空)正式帶到 Mac 機種,打造《浪貓》(Stray)的法國獨立遊戲開發團隊BlueTwelve 工作室也確定將遊戲帶到 Mac 機種,預期蘋果在此次 WWDC 2023 將宣布與更多遊戲業者合作,讓搭載 Apple Silicon 處理器的 Mac 機種能對應更豐富遊戲體驗,藉此爭奪過去由 Windows PC 主導的遊戲市場。

新款 Mac Pro 可能與傳聞中的虛擬視覺頭戴裝置一同被「預覽」

至於在硬體部分,蘋果預期公布單純將螢幕、機身尺寸放大的 MacBook Air 16 吋版本,處理器依然採用 M2 規格,重點可能還是會放在以「預覽」為主的新款 Mac Pro,以及蘋果第一款虛擬視覺頭戴裝置。

新款 Mac Pro 與蘋果第一款虛擬視覺頭戴裝置都有可能要等到今年秋季才會正式開放銷售,後者將鎖定特定商業領域應用為主,前者則除了滿足專業領域使用需求,同時也可能針對虛擬視覺頭戴裝置對應內容製作需求打造。

蘋果能否再次複製 iPhone 成功經驗,仍有待觀察

不過,許多看法認為在 Meta、HTC 等業者都已經在虛擬視覺應用市場佈局許久,加上許多人對於虛擬視覺使用體驗想像遠超過當前技術所能展現效果,蘋果可能需要用更多方式證明投入虛擬視覺應用市場有成長機會。

以蘋果的角度來看,顯然是有足夠把握才會選在此次宣布跨入全新市場佈局。畢竟在許久之前,蘋果也是在 Nokia 等品牌長期佔據手機市場之後,藉由 iPhone 改變手機產業發展,此次能否再次複製過往成功經驗,就要看蘋果此次會在 WWDC 2023 端出什麼菜色。

從目前傳聞顯示,蘋果初期推出的虛擬視覺頭戴裝置主要鎖定專業領域市場,其後才會針對大眾市場推出相應產品,因此能否在市場再次創下全新發展機會,可能還是需要一點時間,但初期預期還是會帶動另一波市場搶進虛擬視覺應用的浪潮,或許對 Meta、HTC 等業者而言,同樣能帶來有利局面。

責任編輯:Jocelyn
核稿編輯:Sisley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公有雲無限儲存時代結束,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掌握成本與資料自主權?

不少企業因為檔案存取的即時性以及同時團隊協作功能,選用雲端儲存解決方案。
評論
評論

顧問公司 GoodFirms 就指出,全球已有 94% 企業正在使用雲端,並將超過 60% 資料存於當中。而這些資料裡面有近一半屬於敏感類型,包括員工和客戶資料、企業財務數據以及知識產權。

然而,近期許多提供無限儲存方案的公有雲廠商,紛紛調整服務條款:Google Workspace 取消了教育和企業的無限儲存方案,2023 年 Microsoft 和 Dropbox 的類似方案同樣跟進結束,導致儲存成本將大幅增加。同時,公有雲端空間潛在的隱私與安全性風險,也逐漸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問題,Synology 就收到不少企業用戶反映了類似困擾。

為了滿足企業「最小化儲存空間成本」與「資料所有權」兩項條件,私有雲將是更適合的解決方案。Synology 推出的私有雲檔案平台 Synology Drive,便是運行在企業本地端 Synology 伺服器上,不僅提供高度穩定性和可用性,並可依使用量彈性擴張,消除對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依賴。以下就列舉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面對儲存空間需求增長、安全性的關鍵優勢:

輕鬆擴充空間又無須支付授權費,打造企業專屬檔案管理與協作平台

首先,Synology Drive 無須額外支付訂閱費用,組織只須隨著使用需求,購買適合容量的硬體設備即可,就算未來需求成長亦能輕鬆擴張容量,有助於最小化上雲的成本。相較於市售公有雲服務如商用情境常見的 Google Workspace,假設每位用戶都配置 2TB 儲存空間,每月即須支付 360 元,每年就得花費超過 4000 元,還得擔心未來訂閱方案更動、負擔更多成本。

不只免除雲端服務的訂閱費用,以及充足的擴充彈性,企業選擇 Synology Drive 的同時,還能使用一樣免授權費用的 Synology Office,團隊得以更即時且安全地在私有雲上協作,編輯和分享文件、簡報及試算表,加速團隊溝通效率與生產力。

當然,考量到企業仍有部署公有雲的需求,因此 Synology Drive 亦整合了 Synology C2 Storage 和其知名公有雲服務商,企業得以創建混和雲架構,像是雲地之間能輕鬆達成即時同步,甚至是備份資料,保持營運不中斷。

交還資料自主權,並針對檔案版本與分享設計安全功能

下一個優勢,為 Synology Drive 能幫助企業擁有 100% 資料控制權,敏感與機密類型的資料都可掌握在手中,保證其安全性和隱私權。Synology 也提供多種免受權的資料備份服務,幫助 IT 人員在有限預算之下,為寶貴營運資料做好檔案、系統到裝置的多層次保護機制。

另外,資料安全性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Synology 從客戶實際使用情景,預先設計了許多應對功能。例如用戶可回溯資料的特定歷史版本,甚至能永久保存被刪除的檔案,大幅降低檔案遺失或誤刪的風險。Synology Drive 還能為整個資料夾或單一檔案加上浮水印,確認外流來源,甚至碰到裝置遺失時,可遠端移除已同步的資料夾,防止資料外洩。

Synology Drive 提供完整且便利的公開連結設定功能,可以規範外部使用者的權限,並能設置密碼、連結有效期限等安全措施。Photo Credit : Synology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就看中 Synology Drive 上述優勢,替換掉傳統 SMB 服務,建置高度安全且直覺操作的私有雲檔案協作平台。由於單位需長期保存研究資料,勢必需不斷擴充儲存空間,受惠於免授權費的模式,即便高達千人的規模也能符合預算需求。

另外核研所內部合作頻繁,還有許多對外分享檔案需求,而 Synology Drive 可為資料設定精細的權限,區分出檢視、評論與編輯角色,亦可規範外部對象能否下載或刪除、設定開啟密碼與檔案分享的到期日等。該單位就分享,「Synology Drive 的第一個優勢是安全性高,其次是使用的直覺便利性,第三個是價格,過去我們使用過多個品牌,Synology 性價比絕對是最佳的。」

總結來說,面對各大公有雲服務商逐步取消無限儲存方案而來的儲存成本上升,以及資訊隱私性的挑戰,Synology Drive 私有雲儲存解決方案具備擴充彈性、100% 資料自主權,且無需支付授權費,即可享有便於企業協作、共享,且能在客戶端與伺服器端安全同步資料,更適合為當前企業建置完整的資料儲存與保護架構。

Photo Credit:Synology

本文章內容由「 Synology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