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wsnote 創辦人暨執行長 Barry 郭榮彥:一定要選懷抱熱情與使命感的創業題目

本文作者與新創為 Barry 郭榮彥為 Lawsnote 創辦人暨執行長,理工背景律師,目前投身法律科技,利用科技改變法律產業。
創業旅程,往往漫長且充滿孤單與迷惘。AppWorks 的「創業者真心話」系列,邀請校友創業者分享他們的心裡話,希望創業者們都能從中獲得被理解與認同的能量,並得到啟發。
這次邀請到 Barry 郭榮彥,是 AppWorks #13 校友,2015 年創辦的 Lawsnote,是深耕法律科技解決方案的新創。Barry 的分享,回顧了他 8 年前創業初期的故事與 Takeaways,希望他所展現的韌性,能激勵更多早期創業者。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你想給第一次的創業者什麼建議?
創業者通常具有樂觀的個人特質,很容易低估讓改變發生的時間,使得創業各個階段所需的時間,通常比預期還要長。對第一次的創業者,我建議一定要挑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題目,因為對創業題目的熱情和使命感,遠比想像中更重要。
我今年已進入創業第 8 年,就我觀察,和我同期的創業夥伴至今還能繼續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對於自己的題目都非常有熱情,或非常有使命感。以 Lawsnote 為例,雖然我們在第二年就有 Break-even,但創業的艱苦和困難都遠遠超出想像,像我自己被起訴過、辦公室被檢警搜索過,有太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會讓人萌生「還要繼續下去嗎?」的念頭。
創業幾年後,創業者的注意力會從產品面,慢慢分到財務面上,而財務數字並不浪漫有趣;公司變大後,也逐漸會生出很多創業者本來很排斥的制度;同事變多後,也會有許多關於人際關係與溝通的煩心事。創業本身除了活下來就很困難之外,長大更是痛苦的過程,幾乎每一個創業者在這些時期,都曾經出現過不如歸去的念頭。
在那段舉步維艱的創業初期,能夠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就是對題目的堅持、熱情和使命感這些創業的北極星。從事後來看,這件事情比我一開始要準備創業時所認為的重要太多。
創業的過程中,有沒有曾經做過哪些小改變,結果帶來很大的成果?
在創業初期我就開始做一件小事,在招募每一位同事時,建立一個「文化評量表」( Culture Checklist)。剛開始,我不確定這有沒有造成變化,但在公司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後,或是當我開始和一些差不多階段的創業者交流共學時,發現許多創業者在公司規模擴張時,常常遇到「同事與企業文化衝突」這個問題,而我卻避開了,我認為是這件小事帶來的影響。
在創業初期,我非常著迷於 Y Combinator 在 Stanford 開設的 “How to Start a Startup” 課程 ,前後總共大概看了 20 遍,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Brian Chesky (Airbnb 創辦人暨執行長) 的 "Building a Strong Company Culture"。
坦白說,我在創業以前的工作經歷中,認為企業文化通常就是掛在牆上的標語,類似客戶至上這種老生常談,那時我對於所謂的企業文化並不買單。但我被那堂課、或是 Brian Chesky 的懇切深深吸引 (他也成為我最喜愛的創業家),讓我在公司成立的前 3 個月,就花了許多時間收斂、檢視我們的企業文化,並且落實在每個環節中,尤其是在招募人才這個環節,我因此建立了一個文化評量表,所有 Candidate 都必須通過 Culture Fit 評估才會錄取,否則無論多麼優秀的 Candidate,我們都不會找進來。
這件事我們從招募第一位同事就開始做,一直到現在都還落實在面試環節中,所有的 Interviewer 都必須評估每位 Candidate 是否有 Culture Fit,要每一位參與 Interview 的同事都 Pass 才有可能錄取。
我認識許多創業者大約在公司規模來到 15 - 25 人的時候,或多或少內部都會開始出現文化衝突,團隊開始劃分為不同的小圈圈,原本凝聚力很強的團隊會一下子變調,許多創業者在這個階段都會為此所苦,開始進行組織調整、企業文化重塑或是面對各式各樣人事問題或人才流失。
但我至今很少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猜想當初對於企業文化的落實,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這件事,在創業初期的存亡之際,的確不是最緊急且重要的事,但把這件事做好,未來可以建構一個融洽的團隊,避免許多人事麻煩,而且也不會花太多時間,我認為創業者越早定義出自己的企業文化越好,並落實到所有環節,尤其是在人才招募。
身為 AppWorks 校友,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或經驗分享?
我加入 AppWorks 是 7 年前的事情,一路走來直到今天,我的創業者旅程仍受到 AppWorks 許多幫助。無論是在協助拓展人脈,或是不同時期面臨創業迷惘時候的建議,作為當初的創業小白走到現在,AppWorks 在其中幫助我很多,甚至我們公司現在的副營運長 (Alma 游娣均) 也是當初 AppWorks Accelerator 同一屆創業者。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回到 7 年前,因為申請加入 AppWorks 的 Interview,進到 AppWorks 會議室那一刻,桌上就已經依照順序排好所有 AppWorks 與會者的名片,然後在我介紹自己之前,每個人忙不迭地先自我介紹。與會者除了 Partner 外還有其他多位 AppWorks 同事,作為一個現在經常需要 Interview 的人,我完全可以想像 AppWorks 每一屆要安排數十場創業者的 Interview,每一場的細節要做到如此到位,要花掉團隊多少能量,那場 Interview 讓我覺得很感動,對照我後來與 AppWorks 互動的經驗,這就是 AppWorks 一直以來身體力行的想法,就是打從心裡尊重每一位創業者。
以上,就是我的創業心得分享,也鼓勵早期的創業者們,要從心底找到可以讓你懷抱熱情與使命感的創業題目。
責任編輯:Jocelyn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 【訂閱制實戰】VoiceTube、Lawsnote 公開分享
- 善用大數據和演算法,Lawsnote 立志成為法學界 Google
- 那個被笑沒有商業利益的點子後來如何了?Lawsnote 一週年專訪
- 【AppWorks Demo Day #25、緯創 Demo Day #3】為 Web3.0 市場注入新創動能!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