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聞協會發聲炮轟生成式 AI!是誰損害國民「知的權利」?

日本新聞協會 17 日發表聲明,憂慮生成式 AI 對新聞機構可能產生的影響,在「守護民主的意義上不可輕忽」,強調 AI 開發者負有「揭露與告知的義務」。盼望政府研擬適切措施,以免「有損國民的知的權利」。
評論
TOKYO, JAPAN - JANUARY 21: In this photo illustration, rea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Inauguration is seen on the front pages of Japanese newspapers on January 21, 2021 in Tokyo, Japan. Joe Biden was sworn in as 46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eremony that was unattended by previo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which saw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security around the White House amid concerns over protests by Trump supporters. (Photo illustration by Takashi Aoyama/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
評論

生成式 AI 憂慮潮發酵到了日本傳統媒體業。17 日,日本新聞協會發布聲明、憂慮生成式 AI 對新聞機構可能產生的影響。該協會指出,生成式 AI 侵權他人著作物、或是以不當的形式運用,「負面影響」正在擴散,對於健全言論空間的維護已造成問題。強調 AI 開發者對於使用何種內容讓 AI 學習,負有「揭露與告知的義務」。

協會表示,生成式 AI 常含有錯假訊息,「恐造成相信不符合事實 AI 回答的使用者相繼出現」,特別是可能助長未經事實確認的報導在網路上大量出現、並搶佔搜尋結果的前幾位的現象。這樣的資訊氾濫,會因言論空間的混亂而引發社會動盪,在「守護民主的意義上不可輕忽」。

另外,由於生成式 AI 的學習會大量利用網路上的資訊,其中很可能包括被個資法(個人情報保護法)所規範的「隱私個資(要配慮個人情報)」。新聞協會認為,開發並提供 AI 服務的公司在資訊處力上並沒有沒有充分考慮必要的道德與責任,這可能使網路所提供的侵權與漫無秩序的服務,傷害個資保護的機制。

因此新聞協會呼籲,在開發與使用生成式 AI 時,應充分考慮倫理和責任,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健全的言論空間。此外在侵權、失序資訊淪為報導內容的來源之前,也「強烈盼望政府能研擬適切的應對措施」。因為若優質內容相對減少時,「恐有損國民的知的權利」。

傳統平面媒體的經營危機與「知的權利」

日本的新聞業界長年以來面臨經營危機。隨著網路的普及,人們不再需要讀報紙來獲得新聞和資訊,特別是年輕讀者不傾向閱報,使得讀者群驟減。於是報社的廣告收入下降、經營狀況惡化。

象徵日本報業經營危機的存在,是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於 1879 年創刊,是發行於日本的全國性報紙。朝日新聞與讀賣新聞、每日新聞,並列日本三大全國性報紙。2020 年受疫情衝擊、業務虧損嚴重。據報導,僅 4 月到 9 月的虧損就超過 400 億日圓,當時也傳出縮編計畫,提供特別的退休金和再就業援助等,要在 2023 年度前讓 300 名員工自願性離職。

朝日新聞長期面對的正是網路普及後,廣告收入下降。面對經營危機,除了記者和編輯的縮編外,朝日新聞也採取一部分總公司的功能轉移到地方分社等結構改革、以及出售營收不佳的事業群等對策。

然而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之下,本質未徹底轉型的傳統報業而言,改革並無明顯起色。該公司在 2022 年 8 月宣布「朝日新聞數位版」將全面課金,「原則上」所有新聞都要收費才能閱覽。該原則與其他日媒仍保留部分新聞供免付費會員閱覽相異,已脫離「知的權利」原本欲打破「妨礙公民資訊取得」的開放概念。

核稿編輯:Mia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學無止境、轉型無終點,大新書局藉 Google Cloud 打造變化不止的語言學習風景

大新書局一直致力於語言學習類圖書的出版,也隨著時代進步積極發展電商平台,提供更多元的語言學習資源。除了導入 Google Cloud 提升網站效能進而縮短讀者等待時間,未來還計畫導入 Kubernetes 和 AI 服務,持續優化和拓展自身事業。
評論
Photo Credit:Cloud Ace
評論

大新書局自 1960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語言學習類圖書出版,透過與台灣日語教育領袖蔡茂豐合作,奠定日語教育出版的地位。隨著時代進步,大新書局不僅將傳統圖書結合智慧點讀筆等工具,更積極發展電商平台開拓銷售管道,與提供「大新影音網」等線上教學平台,為讀者提供更多元的語言學習資源。

面對線上購書新戰場,自營商城掌握行銷關鍵數據

從「大家的日本語」到「完全掌握」系列,每個台灣日語學習者的書櫃裡,幾乎都有幾個位置佇立著大新書局(後簡稱:大新)出版的日語學習或檢定用書,身為歷史悠久的出版社,大新也經歷了書籍販售通路由線下拓展至線上的過程。面對消費者購書習慣轉變,比起等待電商通路提供在線上面對消費者的機會,大新決定化被動為主動,自建商城滿足新型態購書需求,並成功在市場趨勢下締造亮眼的銷售成績。

回顧自行打造商城的契機和持續經營的原因,大新書局資訊部顧問 Henry 說明,除了優異的銷售表現和自營不需被抽成的優勢,最主要是得以「親手掌握會員資料」。他進一步透露,因為手握商城網站數據,所以「行銷團隊可拿 SQL 資料庫產出的報表進行分析跟銷售」。藉由長年積累的龐大資料洞悉消費者輪廓與需求,以數據驅動行銷策略制定,更精準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大家的日本語書籍內容

降低延遲與維護成本,以 Google Cloud 共創讀者、書商雙贏

Google 在台灣設立的資料中心於 2013 年底啟用,當時正好是大新嘗試以網路商城開拓線上銷售的時刻,而這座資料中心也成了大新導入 Google Cloud 的決定性因素。Henry 透露網站上線之初用的是台灣本土的雲端服務,但「他們的系統比較不穩,常常三不五時就關機或斷線。」為讓讀者擁有更好的購書體驗,大新藉著改版機會一舉遷移至 Google Cloud 並收穫顯著成效,「以前官網讀取差不多要等 3、4 秒,現在幾乎 1、2 秒就跑出來了。」享有地利之便的資料中心讓延遲的毫秒數大幅降低,讀者購書的等待時間也直接減半。

除了讀者購書體驗獲得改善,站在書商立場的 Henry 也坦言,一般中小企業不可能有心力去控管實體機房的濕溫度和電力,自架商城往往會帶來加重的 IT 負擔,但 Google Cloud 這樣的公有雲服務為他們開啟一扇新大門。他分享 Compute Engine 上可以隨開隨用的 VM 讓工程師能更輕鬆地維運,「(使用 Google Cloud 後)不用像過去在地端機房要處理自家網路環境問題,一切都能委託 Google 處理。」就算運作出現狀況,也能直接連線進 Google Cloud Console 除錯,有效降低管理上的時間和心力。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大新書局網路商城

借力使力更省力!善用工具與服務支持革新及擴展

除了持續優化內部架構與讀者體驗,大新不忘將目光放在未來的嘗試與發展。Henry 分享除了有意導入 Kubernetes,朝向容器化與分散式架構發展,目前因自建商城擁有大量的產品圖片和會員資料,期望進一步嘗試影像分析等 AI 服務。「我相信直接在 Google Cloud 上點服務來用,絕對比我自己研究簡單很多。」 透過 Google Cloud 各項產品點選即可測試使用的特點,無須耗費額外人力研究,在服務擴展上相對擁有很大的彈性。

因此,Henry 也透露未來若專案有擴展計畫也會架在 Google Cloud 上,不排除會增加與 Cloud Ace技術支援上的合作。過去受限於當下規模或技術資源,不少規劃難以立即實現,但借助工具與合作夥伴的支援,大新相信應用槓桿原理也能以有限資源實踐創新與擴張。

挑戰腳步不停歇,持續優化教學資源支持學生跨出舒適圈

從 1960 年成立至今,深耕台灣日語教育超過一甲子的大新未曾停下挑戰自我的腳步。在產品開發上一路從紙本書籍到 CD 、點讀筆及線上影音課程,應用科技提升使用者學習效率;在銷售模式上選擇由線下走至線上,藉由獨立打造商城掌握新時代商機;在業務開展上由日語跨足英語等其他語言,勇於拓展新的語言學習市場;在雲端使用上自本土廠商轉至甫進駐台灣的國外廠商,積極追求使用體驗更佳的服務。60 多年來,秉持著持續開創精神一次次跨出舒適圈,提供使用者更易用、高效的學習資源。

語言學習是引領我們離開舒適圈,走進更廣闊的世界實現心中目標的途徑,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好的工具和學無止境的自我挑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裝備,也是大新持續提供台灣日語學習者的支持和鞭策自身前進的動力。學無止境,轉型也沒有終點,大新以自身為例時刻提醒著學習者,莫忘語言學習的核心精神,和那份為追求目標而願意邁向新世界的勇氣。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可幫助語言學習的藍牙智慧筆

關於 Cloud Ace
Cloud Ace 為亞洲據點最多的 Google Cloud 合作夥伴,擁有 12 項 Google 專業領域認證與超過 400 張的專業證照, 集團服務過全球超過 500 家企業。如有 Google Cloud 產品導入或客製化專案開發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Mail:marketing@tw.cloud-ace.com
Phone:+886-2-2377-2766
Facebook :Cloud Ace Taiwan
LinkedIn:Cloud Ace Taiwan
YouTube:Cloud Ace Taiwan

本文章內容由「Cloud Ac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