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AIGC 年會實記:總之,先多用 AI。

一場好的 seminar 可以獲得新知、可以交流經驗,不過筆者個人很神奇地認為今年 AIGC 年會更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自己真正在工作上想作些什麼、怎麼做更好的魔鏡。
評論
Photo Credit:INSIDE/Chris攝
評論

AIGC 年會官方已有活動共筆筆記(https://hackmd.io/@ejc/2023gaiconf),事後也會用 AI 釋出整場活動的逐字稿與重點整理。所以這篇文章不是一般紀實性的活動紀錄報導,某種程度上更像一篇你沒來現場,但又對 AIGC 年會有興趣、想學些什麼的 prompt。

一場好的 seminar 可以獲得新知、可以交流經驗,不過筆者個人很神奇地認為今年 AIGC 年會更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自己真正在工作上想作些什麼、怎麼做更好的魔鏡。你現在就能在網路上找到各式各樣的 ChatGPT 或 Midjourney 的 prompt,或是用 ChatGPT 寫 code 生出可以跑的程式的實戰案例,但是來了現場看到講者上台,聽著聽著就會開始促使自己思考自己的痛點,然後動手開始用 AI 幫助自己。

筆者大致把 AIGC 年會第一天的內容分做兩條思路:一是由下而上「擴充個人思考/創意/技能」,像工程師、marketing、PR 、研究人員、創作者等需要發想的工作者。二則是由上往下「改善工作流程、做出新產品」,適用角色像單位主管、PM 等人。

尹相志在整天活動第一場開頭所講:「人類天生有想表達自己想法慾望,所以機器無法取代人」。請記住這句話,可說是整場年會最重要的一句話,以及上述兩種思路最重要的分水嶺。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句話相當適用,機器確實無法取代人的創意,但它真正的用意在於人可以不斷跟機器對話,來打磨、擴充自己的想法。

在第一條思路的讀者可以翻出共筆筆記,好好參考尹相志《如何使用 ChatGPT 為偵探小說取材》、薛良斌《AIGC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新契機》,或是林穎俊《如何問出更好的問題?AI 世代師生都必須面對的挑戰》這幾場。這幾場基本上就是在講怎麼與 ChatGPT 協作,筆者甚至在尹相志開講不久後,就把以前還在做 UX 研究員的舊 persona 資料輸入 ChatGPT,果然跑出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答案。

但在第二條思路上,現實卻是完全反過來,機器完全能節省人力、簡化流程,打磨新產品。這條思路就十分建議參考 AmazingTalk 林煒勛《打造全體員工 AI 思維》、陳照元《Enterprise Prompt Engineering》、何明政《我的 AI 代理人》。

這條思路就是把工作流程思考乾淨,仔細思考 AI 可以取代哪些無創意性、機械性工作,然後下正確的指令減少工作量。所以比起下 Prompt,前一步盤點自己的工作流程是更基礎卻卻更重要的步驟。

Photo Credit:INSIDE/Chris攝

Photo Credit:INSIDE/Chris攝

其中 AmazingTalk 的影片製作人、HR 兩位甚至沒有 coding 背景,但卻能一步步在零基礎的狀況下大幅簡化自己部門的工作量、節省人力。看到這裡,您不妨趕快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流程哪裡是重複性高、效率低的部分,然後趕快一步一步問 ChatGPT 該怎麼做。

Photo Credit:INSIDE/Chris攝

但不管是第一條、第二條思路,多半講者都講到了幾個重點:

  1. 角色扮演:這條對熟悉 ChatGPT 一定不陌生,ChatGPT 平常說話很中庸平淡甚至有點笨,但要求它扮演某個角色回答時,知識水準就會突然提高。但要問得更好有兩種進階技巧,一是問得更多、更細,把各種能聯想到的用途或場景「請教」這位專家,二是尹相志強調的,由於 ChatGPT 有經過人類反饋強化學習,所以增加「吸引人」之類的關鍵字會進一步加強效果。
  2. 問對問題:這也是所有講者不斷強調的一件事。雖說 prompt 不是只有一種下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怎麼「問」。再拿 AmazingTalk HR 的例子,他們在思考工作流程清楚後,下的第一步 prompt 卻意外的「笨」,只問該怎麼分類,ChatGPT 卻直接給出第三方串接軟體的建議一步步開始打造 0 外部成本的自動化 HR 流程。
  3. 回問 ChatGPT 本身:當使用者真的不知道該怎麼下 prompt 時,直接用最笨的方式 ChatGPT 其實效果還不錯。

總之,先多用 AI 再說。有關「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議程可參考官網瞭解更多。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評論
評論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5家青創基地進駐團隊,分別獲得「2023巴黎國際發明展(Concours Lépine 2023)」一銀一銅、「亞洲XR創星金點大賞」評審團大獎、「2023台灣地域振興大賞」新秀獎、「2023日月光社會創新競賽」冠軍等殊榮。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秀麗的山水景緻與原民文化,是北橫旅遊的亮點,除致力打造觀光品牌,桃市府也全力向中央爭取設立「北橫國家風景區」,期盼挹注更多資源,帶動觀光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致力於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平衡,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願景,扎下穩健根基。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