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ck Dorsey 催生的新社群 Bluesky 為何突然爆紅?

INSIDE 先前介紹過 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y 前陣子推出了去中心化社群「BlueSky」,它的界面與 Twitter 類似,首頁有時間軸,可分為貼文和回覆,使用者可以查看首頁時間線上的更新,發文字數也有 256 個字元的限制。
介面類似加上是 Jack Dorsey 創的,很多人質疑 BlueSky 只是老狗變把戲,僅是眾多 Twitter 的複製品之一。不過 BlueSky 4 月下旬卻開始突然走紅, iOS 上全球安裝量已超過 375,000 次,在 App Store 跟 Google Play 下載量排行榜都名列前茅;就連 Chrissy Teigan 加入造成流量一度塞車。這個數字可能跟很多完全開放的社群或手遊比起來不算多,但對一個「完全邀請制」的 App 而言已經相當高了。就連 Bluesky 都成了 Twitter 上的熱門話題,究竟 BlueSky 有何魔力?
沒有壓力的新天地
很顯然 Bluesky 首先接收了不少 Twitter 所逃出的使用者,許多廢文愛好者、性工作人士、科技宅、記者紛紛逃離言論空間日益緊縮的 Twitter 加入 Bluesky,那裡不像 Twitter 或 Facebook 發文有一定的「社交壓力」,可以隨便亂發自己想說的廢文,所以現在 Bluesky 充斥廢文、笑話或迷因,就像一塊新天地,使用者可以在這從頭開始重建他們的社交網絡。有使用者說,「Bluesky 這裡就像吸根菸一樣,可以暫時舒緩壓力。」
Elon Musk 當然也推了一把,不少人認為自從他接管以來 Twitter 變得更無聊、單調 ,例如他大幅降低了「你的流行趨勢」標籤的相關性,也取消新聞來源的驗證工作,而且最嚴重的是他將整個藍勾勾機制徹底打亂,一邊想要向使用者收費才能獲得藍勾勾,另一邊又粗暴且大小眼地半強制性給名人標上藍勾勾。
恰到好處的邀請限制
就跟許多社群早期的作法一樣,目前只有手握邀請碼的人才能加入 Bluesky,要怎麼獲得邀請碼呢?那就只能等其他已經加入 Bluesky 的朋友,從他們手上獲得每兩週才生成一次的邀請碼。
Bluesky 官方就解釋。「足夠的個人空間是社群發展的重點之一,這是我們約束、規範網路不良行為、解決爭端的要訣之一。這就我們把 Bluesky 設計成純邀請制的原因,我們希望從一開始就將使用者的網路安全感放在第一。」
能青出於藍勝於藍嗎?
Bluesky 是在美國前總統川普 Twitter 帳號被鎖期間開始推廣的想法,旨在減緩大型平台的內容審查,並減少其審查內容的權力。 該專案最初是在 Twitter 內孵化的,Twitter 也提供了多年的財務支持。在馬斯克買下 Twitter 後,Bluesky 也獨立出來成立新團隊。其核心思想就是透過新底層技術 ATP 協議,用分散式的架構,讓使用者自由在各個社群站點遷移,並且對資料的控制權、內容審查的權力更多還給使用者手上。
很多人想加入正是看重那種 Twitter 有人但人不會太多,可以盡情做自己的輕鬆氛圍。不過畢竟樹大招風,現在已經開始有人在網路上賣起黃牛邀請碼,一組從 120 喊到 400 美元不等。並且隨著流量暴漲,已經有一些使用者開始擔心 Bluesky 會重蹈 Twitter 的覆徹,一開始的狂野、好玩到了大眾加入時,就會變成被酸民佔據、整天互相吵架的地方。
所以該期待 Bluesky 能超越 Twitter 嗎?或許對開發團隊或一些使用者而言,與其一味看使用者數量增加成另一個帝國,不如找到言論/使用者/網路安全的平衡點,讓這個社群維持它該有的活力。或許這很難做到,但也似乎是最接近 Jack Dorsey 理想的境界吧。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