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oola 台北科技爐邊會:AIGC 將如何大幅改變電商面貌?

Taboola 資深研發副總裁 Aviv Sinai 建議,AIGC 對電商業者最有價值之處還是在電商的聖杯:精準行銷。
評論
IMG_1720.jpg
Photo Credit:INSIDE/Chris攝影
評論

根據高盛調查,以 ChatGPT 為首的生成式 AI(AI Generated Content,AIGC)將會直接影響全球 63% 勞動力,進而改變許多產業的面貌;像是行政人員約有 46% 的工作內容可藉 AI 自動化完成,又或是法律工作也有 44% 可透過 AI 實現自動化,生命、物理和社會科學領域為 36%。

但讓人好奇的是,身為網路業最核心的兩大領域:數位廣告跟電子商務,到底又會怎麼被 AIGC 衝擊?這個命題,似乎可以在 3/30 一場會議上乍見端倪。全球內容推薦平台 Taboola  資深研發副總裁 Aviv Sinai、研發副總裁暨 LA&TW 資料中心負責人 Ning Ning Yu 俞寧寧昨天在台灣以生成式 AI 為主題,與現場的業內人士、合作夥伴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會談。本文為會談與筆者事後訪談的內容整理。

AIGC 並非新鮮事,但...

「生成式 AI 並不是突然橫空出世的新鮮事;業界開始使用 AI 大概有十年光陰、再嚴謹一點來說,也有五年。」Aviv Sinai 這麼說著,「但這次的變革重點之一是使用者介面與體驗。OpenAI 在 ChatGPT 之前就已經有 GPT 了吧? 但他們在 ChatGPT 所做的是設計了一個很好用的使用介面,讓人人都能上手,這才是它最精彩之處。」

Taboola 自己的生成式 AI 產品「Homepage For You」也是早在 2022 年一月,就用一樣的思維所打造。在設定好網頁的主題、受眾性別、年齡層,以及使用者想要的風格後(可用自然語言輸入),「Homepage For You」就能透過 AI 自動生成文案、圖片,甚至是 SEO 與 hashtag、CTA 按鈕,把一張完整且美觀的 landing page 送到使用者手上;這些文案、圖片跟 SEO 也不是隨便亂生,而是透過 Taboola 自己在廣告數據上所訓練的模型,知道哪些文案、圖片可以帶來更多點擊轉換率。

另一項服務則是今年 2 月 1 日開始將包括 ChatGPT 等 AIGC 與既有的廣告平台整合,讓廣告主可以透過人工智慧運用自然語言處理生成優化廣告、標題和內容,將廣告活動提升到新層次。除了可以生成不同廣告版本,從中提升廣告活動效果與效能目標的廣告素材之外,還可透過它們數百億筆互動資料從中優化廣告成效。

俞寧寧還進一步說明,全球 Taboola 有關生成式 AI 的工作,其中 99% 都是在台北辦公室開發出來的。

IMG_7908.jpg

Photo Credit:Taboola

Aviv Sinai 認為生成式 AI 之所以爆發的第二要素是「硬體能力」。以 Taboola 自己為例,他們 2017 年就投入大量精力在深度學習上,也觀察到這幾年 NVIDIA、Google、Microsoft 正在以飛快的速度製作處理器提升算力;到了這一、兩年,硬體運算能力終於能處理足夠的資料來訓練 LLM。

第三則是「模型訓練法」,過去業界很多人的確手上握有數以億計的資料,但還不太清楚怎麼訓練出一個好用的模型,但這幾年模型訓練法在質與量也越來越普及化。這三個要素碰在一起,讓科技業突然發現生成式 AI 的驚人潛力。

給電商的建言:相關性、與個人化

那麼,電商業者到底要「用」生成式 AI?很直覺的現在可以生成文案跟圖片,不過 Aviv Sinai  建議,AIGC 對電商業者最有價值之處還是在電商的聖杯:精準行銷,而這一點,還能拆成「相關性」與「個人化」兩個方向來談。

「相關性」就是當使用者在閱讀某一篇文章、看某段影片會看到跟文章影片內容相關廣告這件事,但要投得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Google 零售光相關的 API,就有 50,000 個類別了」,但 Aviv Sinai 認為,例如 ChatGPT 可以很快幫助 pseudo-label,來大幅增加電商業者將產品、廣告相關性設定的速度。

另一個則是「個人化」。眾所皆知,ChatGPT 可以「角色扮演」來模擬某一群使用者的想法或喜好,Aviv Sinai 認為,電商業者可以透過 ChatGPT 快速卻更細微的去洞察、理解使用者。又或是更直覺的,「例如我今天要販售杯子好了,我們知道某位使用者喜歡白色杯子、另一位喜歡黑的或綠的。過去我們非得花上成本跟時間拍攝商品照片,但現在不用,幾乎可以毫不費力地為特定使用者,為他們生成新的照片。」

很多人會懼怕自己的工作會被 AIGC 取代,但 Aviv Sinai 卻認為這對電商從業者是一個「創意將成王道」的時代。因為 AIGC 現在就能把你腦中的很多主意,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化作實質的作法。「重點是找出專屬於你,讓轉換率大幅提升的方法。」

核稿編輯:Mia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評論
評論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5家青創基地進駐團隊,分別獲得「2023巴黎國際發明展(Concours Lépine 2023)」一銀一銅、「亞洲XR創星金點大賞」評審團大獎、「2023台灣地域振興大賞」新秀獎、「2023日月光社會創新競賽」冠軍等殊榮。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秀麗的山水景緻與原民文化,是北橫旅遊的亮點,除致力打造觀光品牌,桃市府也全力向中央爭取設立「北橫國家風景區」,期盼挹注更多資源,帶動觀光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致力於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平衡,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願景,扎下穩健根基。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