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la 發表年度網紅行銷趨勢報告書 內容三大趨勢:微型網紅崛起、短影音、社群促購夯

社群促購行為發展蓬勃下,KOL Radar AI 業配貼文模型統計,台灣 Facebook、Instagram 兩大社群在 2021~2022 年內的業配貼文累積總數高達 764 萬篇。
評論
截圖 2023-03-27 下午1.12.03.png
2023 網紅行銷趨勢報告書
評論

本篇來自 iKala 官方新聞稿,INSIDE 經編審後刊出。

iKala 今日發表 2023 網紅行銷趨勢報告書,透過旗下 KOL Radar 獨家 AI 網紅資料庫爬梳 2022 年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三大社群平台上的台灣網紅貼文資料,整理出三大趨勢:微型網紅人數大幅成長、短影音緊抓流量紅利,各平台開始重視影音導購變現、社群促購行為發展蓬勃。另外,報告也探討新興的三大網紅變現模式:線上募資、團購、超商聯名,顯見網紅 IP 化的創作者經濟,以及品牌未來可抓住的行銷商機。

網紅商機持續蓬勃成長,近九成企業有意願導入 AI 科技輔助執行

全球各大產業受新冠疫情影響,網紅行銷商機卻連年蓬勃發展、增幅驚人。據 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預估,2023 年全球網紅行銷市場規模將較去年成長約 29%,達到 211 億美元(約台幣 6,454 億元)規模。該調查亦指出有超過八成的企業傾向在今年規劃網紅行銷相關預算,且近九成企業有意願導入 AI 科技執行網紅行銷專案,顯示社群管道受企業青睞,而企業也樂於使用 AI 技術輔助網紅行銷。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創作者經濟』商機的崛起為品牌主帶來全新的挑戰及機會,我們也觀察『美食類』、『旅遊類』以及『運動類』的題材,是品牌主與網紅合作的最大宗主題,可見快消品、生活必需品的社群銷售非常活絡。隨著 AI 技術高速發展與普及,企業將能更加受惠於 AI 對營運效率及生產力提升帶來的價值,iKala 也將在四月推出 KOL Radar 自然語言搜尋網紅的全新體驗,透過 AI 賦能讓用戶只需要一句話就能精準找到網紅,未來將持續以 AI 技術和在網紅行銷多年的數據經營洞察,協助企業加速獲客、創造商機。」

網紅內容三大趨勢:微型網紅崛起、短影音、社群促購夯

一、微型網紅暴增,Instagram 經營門檻低

隨著網紅經濟持續成長,越來越多網紅投身內容經營的舞台,根據 KOL Radar 數據統計,Instagram 為網紅的主力經營平台,且從近兩年開始微型網紅人數暴增,平台上粉絲數小於三萬的網紅人數較 2021 年成長 3 倍,已超過 13 萬人,反映 Instagram 經營門檻較低,吸引更多元領域、身份的創作者投入經營。

二、短影音緊抓流量紅利,各平台開始重視影音導購變現

根據 Meta 官方數據指出,目前 Instagram Reels 內容已經佔用戶使用總體時間的 20% 以上,未來也將持續成為平台的重點發展項目。KOL Radar 也觀察,Instagram 及 YouTube 各級距 KOL 平均互動率及觀看率的落差明顯縮小,與平台演算法鼓勵短影音創作有關,顛覆過去奈米網紅獨享流量紅利的現象。同時,YouTube Shorts 也將推出和一般影片相同的購物功能,並推出創作者銷售產品的分潤制度,以更完善的變現機制吸引品牌及創作者投入短影音內容產出。

圖三. Instagram 和 Facebook 兩大社群平台業配貼文累積總數高達 764 萬篇.png

Photo Credit:iKala

Instagram 和 Facebook 兩大社群平台業配貼文累積總數高達 764 萬篇

圖二. 創作素材多元,Instagram 及 YouTube 各級距網紅平均互動率及觀看率的落差縮小
 

三、社群促購行為發展蓬勃,台灣網紅年累積超過 750 萬則業配文

根據 We Are Social 指出,高達近五成的消費者利用社群平台搜尋品牌帳號內容,顯見社群已成為消費者吸收資訊的主要管道。KOL Radar AI 業配貼文模型也統計,台灣 Facebook、Instagram 兩大社群在 2021~2022 年內的業配貼文累積總數高達 764 萬篇,且 Facebook 的業配貼文比例高達 47%,可見 Facebook 在社群促購上的影響力仍相當可觀。

圖三. Instagram 和 Facebook 兩大社群平台業配貼文累積總數高達 764 萬篇.png

Photo Credit:iKala

Instagram 和 Facebook 兩大社群平台業配貼文累積總數高達 764 萬篇

網紅三大變現新模式:線上募資、團購、超商聯名

近年來網紅逐漸打造個人 IP 的內容變現模式,運用自身挾帶社群聲量的優勢,並透過結合自身專業技能、創作特色推出線上課程、周邊產品的作法蔚為風潮,也有網紅開始選擇募資平台作為商品的銷售通路,開啟變現新商機。

而隨著近年數位廣告成效逐漸降低,品牌轉往尋求更有效的轉單模式,在社群上掀起「網紅團購」商機。品牌會提供網紅專屬優惠折扣價與產品購買連結,讓網紅運用社群平台宣傳產品、號召粉絲購買,並從中抽取分潤。KOL Radar 數據也觀察平台上的熱門業配產品與美食、護膚保養高度相關,消費者集中在 18~24 歲及 25~34 歲較具備消費能力的年輕世代之間,而女性佔比高達 72.2%,可推測網紅團購市場以女性消費者為主。

「產品聯名」也成為目前網紅主要的變現模式之一,2022 年超商與多名網紅陸續聯名推出不同的鮮食系列,引起廣大討論與搶購。透過網紅實際參與產品開發,雙方成功打造既有話題性、又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為品牌帶來更多元的推廣機會。

責任編輯:Anny
核稿編輯:Jocelyn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公有雲無限儲存時代結束,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掌握成本與資料自主權?

不少企業因為檔案存取的即時性以及同時團隊協作功能,選用雲端儲存解決方案。
評論
評論

顧問公司 GoodFirms 就指出,全球已有 94% 企業正在使用雲端,並將超過 60% 資料存於當中。而這些資料裡面有近一半屬於敏感類型,包括員工和客戶資料、企業財務數據以及知識產權。

然而,近期許多提供無限儲存方案的公有雲廠商,紛紛調整服務條款:Google Workspace 取消了教育和企業的無限儲存方案,2023 年 Microsoft 和 Dropbox 的類似方案同樣跟進結束,導致儲存成本將大幅增加。同時,公有雲端空間潛在的隱私與安全性風險,也逐漸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問題,Synology 就收到不少企業用戶反映了類似困擾。

為了滿足企業「最小化儲存空間成本」與「資料所有權」兩項條件,私有雲將是更適合的解決方案。Synology 推出的私有雲檔案平台 Synology Drive,便是運行在企業本地端 Synology 伺服器上,不僅提供高度穩定性和可用性,並可依使用量彈性擴張,消除對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依賴。以下就列舉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面對儲存空間需求增長、安全性的關鍵優勢:

輕鬆擴充空間又無須支付授權費,打造企業專屬檔案管理與協作平台

首先,Synology Drive 無須額外支付訂閱費用,組織只須隨著使用需求,購買適合容量的硬體設備即可,就算未來需求成長亦能輕鬆擴張容量,有助於最小化上雲的成本。相較於市售公有雲服務如商用情境常見的 Google Workspace,假設每位用戶都配置 2TB 儲存空間,每月即須支付 360 元,每年就得花費超過 4000 元,還得擔心未來訂閱方案更動、負擔更多成本。

不只免除雲端服務的訂閱費用,以及充足的擴充彈性,企業選擇 Synology Drive 的同時,還能使用一樣免授權費用的 Synology Office,團隊得以更即時且安全地在私有雲上協作,編輯和分享文件、簡報及試算表,加速團隊溝通效率與生產力。

當然,考量到企業仍有部署公有雲的需求,因此 Synology Drive 亦整合了 Synology C2 Storage 和其知名公有雲服務商,企業得以創建混和雲架構,像是雲地之間能輕鬆達成即時同步,甚至是備份資料,保持營運不中斷。

交還資料自主權,並針對檔案版本與分享設計安全功能

下一個優勢,為 Synology Drive 能幫助企業擁有 100% 資料控制權,敏感與機密類型的資料都可掌握在手中,保證其安全性和隱私權。Synology 也提供多種免受權的資料備份服務,幫助 IT 人員在有限預算之下,為寶貴營運資料做好檔案、系統到裝置的多層次保護機制。

另外,資料安全性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Synology 從客戶實際使用情景,預先設計了許多應對功能。例如用戶可回溯資料的特定歷史版本,甚至能永久保存被刪除的檔案,大幅降低檔案遺失或誤刪的風險。Synology Drive 還能為整個資料夾或單一檔案加上浮水印,確認外流來源,甚至碰到裝置遺失時,可遠端移除已同步的資料夾,防止資料外洩。

Synology Drive 提供完整且便利的公開連結設定功能,可以規範外部使用者的權限,並能設置密碼、連結有效期限等安全措施。Photo Credit : Synology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就看中 Synology Drive 上述優勢,替換掉傳統 SMB 服務,建置高度安全且直覺操作的私有雲檔案協作平台。由於單位需長期保存研究資料,勢必需不斷擴充儲存空間,受惠於免授權費的模式,即便高達千人的規模也能符合預算需求。

另外核研所內部合作頻繁,還有許多對外分享檔案需求,而 Synology Drive 可為資料設定精細的權限,區分出檢視、評論與編輯角色,亦可規範外部對象能否下載或刪除、設定開啟密碼與檔案分享的到期日等。該單位就分享,「Synology Drive 的第一個優勢是安全性高,其次是使用的直覺便利性,第三個是價格,過去我們使用過多個品牌,Synology 性價比絕對是最佳的。」

總結來說,面對各大公有雲服務商逐步取消無限儲存方案而來的儲存成本上升,以及資訊隱私性的挑戰,Synology Drive 私有雲儲存解決方案具備擴充彈性、100% 資料自主權,且無需支付授權費,即可享有便於企業協作、共享,且能在客戶端與伺服器端安全同步資料,更適合為當前企業建置完整的資料儲存與保護架構。

Photo Credit:Synology

本文章內容由「 Synology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