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座談會】張忠謀:晶片全球化已死,在美設廠真實成本恐是台灣兩倍!

張忠謀認同美國為阻止中國晶片研發能力所寄出的晶片禁令,但他也相信晶片產業的全球化已死,在單一地點集中產製晶片更具效率優勢,因此他質疑美國將晶片產製能力移回國內的計畫。
評論
張忠謀 Chris Miller 晶片戰爭半導體世紀對談 謝佩穎攝7.jpg
Photo Credit: 天下雜誌提供
評論

《天下》於今日(16 日)舉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 Chris Miller 的半導體座談會,以歷史和地緣政治視角,探討為何小小一片晶片能影響全球走向,並了解在半導體新賽局中台灣所面臨的挑戰。

賴清德:沒有民主就沒有台積電,台海穩定各國有責

張忠謀 Miller謝佩穎攝1.jpg

Photo Credit: 天下雜誌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在開場演講中表示,台灣和世界都有責任支持台積電,因為其產品是世界共享,政府也會堅定的將台積電留在土生土長的台灣,並持續提土地、能源和人才至半導體產業。 

賴清德也強調民主是重要的一環,沒有民主就沒有今天的台積電,因此政府將加強國家防禦能力,維持台海穩定,但這同時也仰賴全球負起責任尤其是中國,從烏俄戰爭可看出一旦戰爭發生並不會有贏家。

半導體商模和技術一樣重要,張忠謀是過去最受低估的商業人物

《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最初會決定出書,是因在做研究過程中發現許多人未意識到晶片的重要性,他認為要理解現代世界,就需把台積電和晶片放在思考的中心,而其中張忠謀更是過去一世紀以來最被低估的商業人物。

米勒以歷史視角出發,過去電腦的體積可達一整間房間,因此只有政府有能力取得足夠空間、經費和能源讓一台電腦運作。在後續電腦運算能力不斷縮小的過程中, 美國軍方則是關鍵的推手,因其在冷戰期間為了讓飛彈更加精準而將小型電腦安裝在飛彈中。

米勒認為沒有其他產業的演變像半導體如此驚人,從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增幅可看出半導體研發速度,他指出半導體背後成功源自三大層面:技術、商業和產品設計。

米勒強調除了科技具備研發難度外,如何將半導體推銷出去的商業層面更是困難,因此 IC 發明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但應該要有等值的獎頒給半導體的商業推手;而產品設計則打開了半導體的需求,讓其影響全球經濟。

張忠謀回憶台積電創辦歷程:沒有李國鼎就少了台灣政府支持!

台積電可追溯至1976 年德州儀器的策略性計畫會議資料中,可看出張忠謀已提出晶圓代工和超級聯盟的概念。張忠謀則憶起,1984 年擔任通用儀器 CEO 時,C&T(後被 Intel 收購)的創辦人Gordon Campbell 向他要五千萬美元的投資,後來 Campbell 因放掉晶片產製這一環,讓所需的經費降至 5 百萬美元,這讓張忠謀看到晶圓代工的可行性,進而於 1987 年成立了台積電。

被問及成立台積電時對公司的展望,張忠謀表示公司成立的頭三年運行困難,因此只想著要讓公司能持續存活下去,不想讓出資近一半的政府失望。

張忠謀自述台積電的起步背後有兩大支持環節,一是政府組織,二是最初來自工研院等機構所組的 120 人團隊。米勒則相信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是政府的策略性思考扮演重要角色,打造出能讓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的環境。

不過張忠謀笑著反駁書中過度強調政府的角色!因當時政府是個意願不高的投資人,若不是李國鼎相信晶圓代工商模,就不會有政府的投資。後來台積電成立的 7 年後即在 1994 年於紐約上市,政府也馬上開始出售股份至僅剩約 6%。

晶片全球化已死,張忠謀支持美晶片法案但質疑美產製晶片決定

張忠謀認同美國為阻止中國晶片研發能力所寄出的晶片禁令,他表示現在中國晶片能力至少落後台灣 5 至 6 年。但他也相信晶片產業的全球化已死,在單一地點集中產製晶片更具效率優勢,因此他質疑美國將晶片產製能力移回國內的計畫。

美國務卿和財政部長皆不只一次公開表示台灣是危險的地方,晶片供給不能全仰賴台灣,目前美國製造的晶片數量約佔全球 11%,張忠謀質疑美國的計畫是將否將占比拉升回過去 的 30~40% ,但若美國的決定僅出自國安考量,張忠謀認為這與產製晶片的數量無關。

台灣工作文化增加晶圓代工競爭力,在美設廠成本恐升兩倍

張忠謀認為美國已具備很強大很有競爭力的晶片設計能力,因設計須靠近市場,反觀台灣、日本和南韓在晶圓代工則有競爭力,這源自於工作文化,由於設備太過昂貴不能從中停止運作,即便半夜設備損壞,台灣技術人員會馬上前往廠區維修。

若將半導體移到美國一大問題在於成本將大幅提升,張忠謀認為 50% 的漲幅是大大低估的數字,真實成本恐會漲兩倍。米勒則表示半導體產業重要是找到能大規模生產並打造完整生態系的地點。

米勒則解釋像歐洲等地因戰爭意識到地緣政治的危險性,擔心太集中在單一地點,對經濟的衝擊會太大,他認為多元化和集中生產的效率性,這之間需取代平衡。

若台海沒有開打,5 年後晶片供應鏈將會是什麼樣貌?

米勒預測產業會有變化但不會有太衝擊性的改變,首先因美日荷近期計畫圍堵中國的先進晶片製程發展,因此在低階晶片的競爭應會持續。再者,會看到各國因國安和經濟等因素考量,藉補助等方式發展國內半導體能力。

核稿編輯:Mia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學無止境、轉型無終點,大新書局藉 Google Cloud 打造變化不止的語言學習風景

大新書局一直致力於語言學習類圖書的出版,也隨著時代進步積極發展電商平台,提供更多元的語言學習資源。除了導入 Google Cloud 提升網站效能進而縮短讀者等待時間,未來還計畫導入 Kubernetes 和 AI 服務,持續優化和拓展自身事業。
評論
Photo Credit:Cloud Ace
評論

大新書局自 1960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語言學習類圖書出版,透過與台灣日語教育領袖蔡茂豐合作,奠定日語教育出版的地位。隨著時代進步,大新書局不僅將傳統圖書結合智慧點讀筆等工具,更積極發展電商平台開拓銷售管道,與提供「大新影音網」等線上教學平台,為讀者提供更多元的語言學習資源。

面對線上購書新戰場,自營商城掌握行銷關鍵數據

從「大家的日本語」到「完全掌握」系列,每個台灣日語學習者的書櫃裡,幾乎都有幾個位置佇立著大新書局(後簡稱:大新)出版的日語學習或檢定用書,身為歷史悠久的出版社,大新也經歷了書籍販售通路由線下拓展至線上的過程。面對消費者購書習慣轉變,比起等待電商通路提供在線上面對消費者的機會,大新決定化被動為主動,自建商城滿足新型態購書需求,並成功在市場趨勢下締造亮眼的銷售成績。

回顧自行打造商城的契機和持續經營的原因,大新書局資訊部顧問 Henry 說明,除了優異的銷售表現和自營不需被抽成的優勢,最主要是得以「親手掌握會員資料」。他進一步透露,因為手握商城網站數據,所以「行銷團隊可拿 SQL 資料庫產出的報表進行分析跟銷售」。藉由長年積累的龐大資料洞悉消費者輪廓與需求,以數據驅動行銷策略制定,更精準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大家的日本語書籍內容

降低延遲與維護成本,以 Google Cloud 共創讀者、書商雙贏

Google 在台灣設立的資料中心於 2013 年底啟用,當時正好是大新嘗試以網路商城開拓線上銷售的時刻,而這座資料中心也成了大新導入 Google Cloud 的決定性因素。Henry 透露網站上線之初用的是台灣本土的雲端服務,但「他們的系統比較不穩,常常三不五時就關機或斷線。」為讓讀者擁有更好的購書體驗,大新藉著改版機會一舉遷移至 Google Cloud 並收穫顯著成效,「以前官網讀取差不多要等 3、4 秒,現在幾乎 1、2 秒就跑出來了。」享有地利之便的資料中心讓延遲的毫秒數大幅降低,讀者購書的等待時間也直接減半。

除了讀者購書體驗獲得改善,站在書商立場的 Henry 也坦言,一般中小企業不可能有心力去控管實體機房的濕溫度和電力,自架商城往往會帶來加重的 IT 負擔,但 Google Cloud 這樣的公有雲服務為他們開啟一扇新大門。他分享 Compute Engine 上可以隨開隨用的 VM 讓工程師能更輕鬆地維運,「(使用 Google Cloud 後)不用像過去在地端機房要處理自家網路環境問題,一切都能委託 Google 處理。」就算運作出現狀況,也能直接連線進 Google Cloud Console 除錯,有效降低管理上的時間和心力。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大新書局網路商城

借力使力更省力!善用工具與服務支持革新及擴展

除了持續優化內部架構與讀者體驗,大新不忘將目光放在未來的嘗試與發展。Henry 分享除了有意導入 Kubernetes,朝向容器化與分散式架構發展,目前因自建商城擁有大量的產品圖片和會員資料,期望進一步嘗試影像分析等 AI 服務。「我相信直接在 Google Cloud 上點服務來用,絕對比我自己研究簡單很多。」 透過 Google Cloud 各項產品點選即可測試使用的特點,無須耗費額外人力研究,在服務擴展上相對擁有很大的彈性。

因此,Henry 也透露未來若專案有擴展計畫也會架在 Google Cloud 上,不排除會增加與 Cloud Ace技術支援上的合作。過去受限於當下規模或技術資源,不少規劃難以立即實現,但借助工具與合作夥伴的支援,大新相信應用槓桿原理也能以有限資源實踐創新與擴張。

挑戰腳步不停歇,持續優化教學資源支持學生跨出舒適圈

從 1960 年成立至今,深耕台灣日語教育超過一甲子的大新未曾停下挑戰自我的腳步。在產品開發上一路從紙本書籍到 CD 、點讀筆及線上影音課程,應用科技提升使用者學習效率;在銷售模式上選擇由線下走至線上,藉由獨立打造商城掌握新時代商機;在業務開展上由日語跨足英語等其他語言,勇於拓展新的語言學習市場;在雲端使用上自本土廠商轉至甫進駐台灣的國外廠商,積極追求使用體驗更佳的服務。60 多年來,秉持著持續開創精神一次次跨出舒適圈,提供使用者更易用、高效的學習資源。

語言學習是引領我們離開舒適圈,走進更廣闊的世界實現心中目標的途徑,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好的工具和學無止境的自我挑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裝備,也是大新持續提供台灣日語學習者的支持和鞭策自身前進的動力。學無止境,轉型也沒有終點,大新以自身為例時刻提醒著學習者,莫忘語言學習的核心精神,和那份為追求目標而願意邁向新世界的勇氣。

Photo Credit:大新書局

可幫助語言學習的藍牙智慧筆

關於 Cloud Ace
Cloud Ace 為亞洲據點最多的 Google Cloud 合作夥伴,擁有 12 項 Google 專業領域認證與超過 400 張的專業證照, 集團服務過全球超過 500 家企業。如有 Google Cloud 產品導入或客製化專案開發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Mail:marketing@tw.cloud-ace.com
Phone:+886-2-2377-2766
Facebook :Cloud Ace Taiwan
LinkedIn:Cloud Ace Taiwan
YouTube:Cloud Ace Taiwan

本文章內容由「Cloud Ac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