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片戰爭座談會】張忠謀:晶片全球化已死,在美設廠真實成本恐是台灣兩倍!

《天下》於今日(16 日)舉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 Chris Miller 的半導體座談會,以歷史和地緣政治視角,探討為何小小一片晶片能影響全球走向,並了解在半導體新賽局中台灣所面臨的挑戰。
賴清德:沒有民主就沒有台積電,台海穩定各國有責

Photo Credit: 天下雜誌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在開場演講中表示,台灣和世界都有責任支持台積電,因為其產品是世界共享,政府也會堅定的將台積電留在土生土長的台灣,並持續提土地、能源和人才至半導體產業。
賴清德也強調民主是重要的一環,沒有民主就沒有今天的台積電,因此政府將加強國家防禦能力,維持台海穩定,但這同時也仰賴全球負起責任尤其是中國,從烏俄戰爭可看出一旦戰爭發生並不會有贏家。
半導體商模和技術一樣重要,張忠謀是過去最受低估的商業人物
《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最初會決定出書,是因在做研究過程中發現許多人未意識到晶片的重要性,他認為要理解現代世界,就需把台積電和晶片放在思考的中心,而其中張忠謀更是過去一世紀以來最被低估的商業人物。
米勒以歷史視角出發,過去電腦的體積可達一整間房間,因此只有政府有能力取得足夠空間、經費和能源讓一台電腦運作。在後續電腦運算能力不斷縮小的過程中, 美國軍方則是關鍵的推手,因其在冷戰期間為了讓飛彈更加精準而將小型電腦安裝在飛彈中。
米勒認為沒有其他產業的演變像半導體如此驚人,從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增幅可看出半導體研發速度,他指出半導體背後成功源自三大層面:技術、商業和產品設計。
米勒強調除了科技具備研發難度外,如何將半導體推銷出去的商業層面更是困難,因此 IC 發明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但應該要有等值的獎頒給半導體的商業推手;而產品設計則打開了半導體的需求,讓其影響全球經濟。
張忠謀回憶台積電創辦歷程:沒有李國鼎就少了台灣政府支持!
台積電可追溯至1976 年德州儀器的策略性計畫會議資料中,可看出張忠謀已提出晶圓代工和超級聯盟的概念。張忠謀則憶起,1984 年擔任通用儀器 CEO 時,C&T(後被 Intel 收購)的創辦人Gordon Campbell 向他要五千萬美元的投資,後來 Campbell 因放掉晶片產製這一環,讓所需的經費降至 5 百萬美元,這讓張忠謀看到晶圓代工的可行性,進而於 1987 年成立了台積電。
被問及成立台積電時對公司的展望,張忠謀表示公司成立的頭三年運行困難,因此只想著要讓公司能持續存活下去,不想讓出資近一半的政府失望。
張忠謀自述台積電的起步背後有兩大支持環節,一是政府組織,二是最初來自工研院等機構所組的 120 人團隊。米勒則相信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是政府的策略性思考扮演重要角色,打造出能讓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的環境。
不過張忠謀笑著反駁書中過度強調政府的角色!因當時政府是個意願不高的投資人,若不是李國鼎相信晶圓代工商模,就不會有政府的投資。後來台積電成立的 7 年後即在 1994 年於紐約上市,政府也馬上開始出售股份至僅剩約 6%。
晶片全球化已死,張忠謀支持美晶片法案但質疑美產製晶片決定
張忠謀認同美國為阻止中國晶片研發能力所寄出的晶片禁令,他表示現在中國晶片能力至少落後台灣 5 至 6 年。但他也相信晶片產業的全球化已死,在單一地點集中產製晶片更具效率優勢,因此他質疑美國將晶片產製能力移回國內的計畫。
美國務卿和財政部長皆不只一次公開表示台灣是危險的地方,晶片供給不能全仰賴台灣,目前美國製造的晶片數量約佔全球 11%,張忠謀質疑美國的計畫是將否將占比拉升回過去 的 30~40% ,但若美國的決定僅出自國安考量,張忠謀認為這與產製晶片的數量無關。
台灣工作文化增加晶圓代工競爭力,在美設廠成本恐升兩倍
張忠謀認為美國已具備很強大很有競爭力的晶片設計能力,因設計須靠近市場,反觀台灣、日本和南韓在晶圓代工則有競爭力,這源自於工作文化,由於設備太過昂貴不能從中停止運作,即便半夜設備損壞,台灣技術人員會馬上前往廠區維修。
若將半導體移到美國一大問題在於成本將大幅提升,張忠謀認為 50% 的漲幅是大大低估的數字,真實成本恐會漲兩倍。米勒則表示半導體產業重要是找到能大規模生產並打造完整生態系的地點。
米勒則解釋像歐洲等地因戰爭意識到地緣政治的危險性,擔心太集中在單一地點,對經濟的衝擊會太大,他認為多元化和集中生產的效率性,這之間需取代平衡。
若台海沒有開打,5 年後晶片供應鏈將會是什麼樣貌?
米勒預測產業會有變化但不會有太衝擊性的改變,首先因美日荷近期計畫圍堵中國的先進晶片製程發展,因此在低階晶片的競爭應會持續。再者,會看到各國因國安和經濟等因素考量,藉補助等方式發展國內半導體能力。
核稿編輯:Mia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 包圍網擴大!傳日本、荷蘭加入美國,限制先進晶片出口中國行列
- 南韓政府斥資逾 4000 億美元搶攻關鍵技術 三星將於國內新設五座晶片廠
- ChatGPT 加速 AI 晶片運算,美台握關鍵供應鏈卡中國脖子
- 《晶片戰爭》作者 Chris Miller:若只選一個人代表半導體,那就是張忠謀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