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太熱,成了世界經濟論壇巨頭們的話題焦點

資安暨雲端服務公司 Cloudflare Inc 的執行長 Matthew Prince 認為,生成式 AI 夠優秀,能勝任軟體助理工程師的工作,或是作為一個「很棒的思考夥伴」。
評論
copilot coding typing human robot
Shutterstock
評論

原文刊登於中央社,INSIDE 經授權轉載。

世界經濟論壇(WEF)本週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年會,與會的企業鉅子們,開口閉口都是來自美國舊金山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

路透社報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幾乎可以創造出人類想得出來並打進對話框的任何內容,這種科技不僅在矽谷獲得創投青睞,在這次年會也備受關注。

研究組織 OpenAI 去年 11 月推出的 ChatGPT 就是運用生成式 AI,這款聊天機器人可以從大數據中,學習模仿真人回應使用者任何話語,不僅能跟搜尋引擎一樣提供資訊,還能像個胸懷大志的小說家一樣寫文章。

業界主管們為這種新興科技提出多種應用方式,包括輔助寫程式,以及在全球 AI 和軍事競賽中推進等。

大力投資這項科技發展的與會企業包括微軟(Microsoft Corp),公司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台上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訪問時說,AI 的能力將使微軟所有產品「徹底改頭換面」。

路透社之前報導,微軟已對舊金山研究組織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且正在研究加碼。

微軟除了在年會登場之際公告,計劃把 ChatGPT 推銷給自家雲端運算客戶,也開始著手把 OpenAI 的影像生成軟體加入自家 Bing 搜尋引擎,對 Alphabet 旗下的谷歌(Google)構成新挑戰。

政治圈今天稍晚將投入這波風潮,法國政治人物巴霍(Jean-Noël Barrot)計劃參與小組討論,與索尼集團公司(Sony Group Corp)主管談這項科技的衝擊。

資安暨雲端服務公司 Cloudflare Inc 的執行長普林斯(Matthew Prince)認為,生成式 AI 夠優秀,能勝任軟體助理工程師的工作,或是作為一個「很棒的思考夥伴」。

普林斯受訪時說,Cloudflare 使用這類科技在自家 Workers 平台上寫程式;他在年會場外還提到,Cloudflare 也在研究如何用它更快速回答免費用戶的問題。

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是一家軟體供應商,協助政府具像化軍隊調度情況,或幫助企業檢查本身供應鏈,該公司執行長卡普(Alex Karp)表示,這類 AI 可用於軍事方面。

他在達沃斯告訴路透社:「基本上,這種能自動產生結果的概念,明顯對戰爭很有用。」

卡普表示,AI 能力發展最快的國家將決定領域內的規則;他還說,若與中國發生衝突,科技將扮演何種角色,值得探究。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Yahoo 展開業界最大的生成式 AI 消費者調查,挖掘消費者洞察

「AI」儼然是 2023 年最火紅的名詞,截至十月,市場上已有將近九千個 AI 工具,且持續高速增加中。Yahoo 國際消費者洞察暨數據分析部總監蘇建勳,率領團隊進行「生成式 AI 消費者大調查」,挖掘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洞察。
評論
Photo Credit:Yahoo!
評論

AI 人工智慧,儼然是 2023 年最火紅的名詞,截至 2023 年十月,市場上已有將近九千個 AI 工具,且持續高速增加中。Yahoo 國際消費者洞察暨數據分析部總監蘇建勳,率領團隊進行「生成式 AI 消費者大調查」,挖掘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洞察。

無庸置疑!AI 已經置入人類的日常生活

AI 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早起床、運動、工作、午餐、瀏覽網站等,都有結合 AI 的應用,更不用說,在通勤中的歌單、影音 Video、推薦書單,都有 AI 著墨的痕跡,可口可樂更甚至在 2023 年九月,發表了人類與 AI 共創的未來可樂 Y3000。

從金流來看,2023 年第一季,生成式 AI 領域就吸引了百億美元的投入,是 2022 年全年度四倍的資本投資,其中以介面、文字與視覺上的應用,是最吸引創投的三個主要應用領域。但就細部來看,許多領域尚未出現優勢領先者,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幾年,AI 有如戰國時代,持續競合,在未來還有更多改變。

Photo Credit:Yahoo

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使用 多集中在工作、學習上

回到台灣,用戶和市場對持續發展中的 AI 皆充滿期待,為了瞭解台灣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的看法,Yahoo 在 2023 年九月透過網路問卷調查,針對台灣 13 歲以上的消費者,搜集近八千個有效樣本數,這是台灣在 2023 年對消費者進行的最大樣本數調查。

Photo Credit:Yahoo

首先,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有半數曾經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工具其中 11% 經常使用

根據調查發現,有半數參與調查的消費者曾使用過生成式 AI 工具,相近於日本的 56.5%、新加坡 54.4%、瑞典 54.3%,而其中有 11% 是經常使用、25% 偶爾使用。

Photo Credit:Yahoo

最大的應用則集中在查詢疑問解答(49%)上。同時,除了工作及商務事務(42%)的應用;生活上,消費者也期待生成式AI工具應用在旅遊行程建議(43%)、健康諮詢監控(40%)與投資財務規劃(39%)領域的使用。 此外,從各年齡層分佈中也觀察到,年輕族群經常使用的比例較高,Z 世代使用者(13-24 歲)中有近 3 成是經常使用者、千禧世代(25-40歲)則為 1 成 。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用戶尚未使用個人化的應用,因此調查近一步探究,除了工作用應用,消費者想在哪些領域應用 AI?得到的結果是:旅遊、健康與投資三個領域。

Photo Credit:Yahoo

消費者正面看待 AI 生成的內容,但不能缺乏規範與監督

當 AI 生成的內容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中,台灣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有 68% 認為無法完全取代人工生成的內容,有 55% 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人工內容。

最受消費者青睞的是 AI 生成 + 人工的內容,無論是「AI 生成 + 人工驗證」,或是「人工生成透過 AI 建議強化」,都有六成的接受度,甚至比「純人工產出」(55%)的偏好還高,但是只有 25% 的消費者可以接受「純 AI 產出」的內容。

Photo Credit:Yahoo

就內容種類而言,電影、影音、音樂、藝術作品,消費者對 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較高,但是個人原創相關的內容,例如小說、動漫、論文報告、Podcast 的接受度就偏低了。

Photo Credit:Yahoo

普遍來說,台灣消費者對 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高,但 63% 認為「AI 內容和當前其他社會及政治問題一樣令人擔憂」,像是透過 AI 創造的假新聞、假訊息、影音、音檔、改編故事,用來誤導或愚弄用戶,都十分令人擔憂,有 78% 消費者就認為「與人工內容相同,AI 生成內容需要規範與監督」。

Photo Credit:Yahoo

媒體使用 AI 消費者最在意「事實查核」

當媒體使用 AI 時,消費者在意什麼?首先,台灣消費者最在意「事實的查核」及「有沒有完整的人工審查監督機制」,另外,「數據的公正性」和「使用上的規範」也是消費者重視的,「完整的員工教育」和「透明揭露」,消費者不排斥 AI 內容,但特別在意媒體有沒有告知內容是由 AI 生成的。

Photo Credit:Yahoo

Yahoo 奇摩新聞創新實驗:生成式 AI 與人工智慧結合,即時編輯總統候選人全方位政見

作為廣納各方新聞來源的聚合平台,Yahoo 奇摩新聞致力以可信賴的科技技術服務讀者,今年的總統大選特輯,Yahoo 奇摩新聞首度嘗試運用生成式 AI、與既有智慧新聞彙整技術整合,在每日海量的新聞報導資訊中,即時生成、歸納出各方參選人在各項重要話題上的觀點看法,如:兩岸關係、居住正義、能源政策、經濟發展、教育文化、勞工權益、育兒福利、年金改革等,讓用戶更快速掌握參選人全面的政見,幫助用戶做投票決策的參考。為確保在生成式 AI 實驗嘗試的應用上保持可信賴、確實等價值,編輯團隊輔以審查把關,同時蒐集網友回饋,即時做出相對應調整。

Photo Credit:Yahoo

 AI 人工智慧一直以來都是 Yahoo 的 DNA 之一,從 Yahoo 的首頁、郵件、廣告產品、電商體驗,長期都有將 AI 應用在自身產品的經驗,因此 Yahoo 在使用 AI 工具時,強力堅守「提供更好體驗」、「更聰明算法與性能」、「透明與問責」和「數據安全與保護客戶」的四大準則,希望以 AI 帶給帶給用戶與客戶更好的體驗與成效。

AI 帶來便利的同時 不能缺少人性化

總結來看,我們可以肯定生成式 AI 的內容將擴及消費者日常生活,同時消費者期待媒體負責任的使用 AI,媒體與消費者間的信賴感變得更加重要,最重要的是,即便 AI 帶來許多便利,但不能缺少人性化,消費者相信人工監督和人類原創才能創造最好的結果。

2023 Yahoo 生成式 AI 消費者大調查:下載連結

本文章內容由「Yaho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