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塞專家開評】從 Adobe 200 億美元併購 Figma 思考軟體整合

從 Adobe 併購 Figma 看到兩件事值得討論:一、軟體的整合策略。二、開源的必要與發展。
評論
shutterstock_1927156700.jpg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評論

本篇作者蔡韋德 Victor Tsai 具有業界與學界豐富的經驗,並在設計領域中持續的專研並期望孕育台灣下一代的優秀設計師。現職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助理教授,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人因與互動設計組/博士英國 De Montfort University, Design Innovation, MA。

 9/15 Adobe 宣布以 200 億美元現金加股票買下設計協作平台 Figma,消息傳出後在社群上哀鴻遍野,設計師以專業切入探討軟體整合發展。

【硬塞專家顧問募集中】硬塞將持續關注網路科技趨勢議題、深度專題,邀請您提供觀點評論,持續透過文字傳遞觀點,激起更多火花並帶來影響力。歡迎來信與我們聯絡:contact@inside.com.tw。

這幾天軟體界的大新聞莫過於 Adobe 花下 200 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併購了 Figma,在設計 UI (User Interface)的朋友對於 Figma 一定不陌生,雖然它不像 SketchAPP 發展得那麼早,但是 Figma 近年連續被評比為使用者體驗最好的軟體,對於 UX/UI 的設計軟體當之無愧。Figma 的優點很多,例如:

  1. 支援多人協同設計。
  2. 具有廣大的外掛與素材庫。
  3. 操作簡單、易學易懂。
  4. 還有一項很重要功能就是強大的對齊與編排系統。

個人認為基於以上四項,都是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以作者在職場與教學經驗為例,Adobe XD 與 Figma 學習曲線相比,Figma 擁有更容易上手的特性。換句話說,Adobe XD 可能要學習一天,Figma 通常只要三小時。

不僅如此,Figma 雖然有安裝版,但主要還是以線上為主,而安裝與執行 Adobe XD 的過程則需要消耗更多的電腦效能與硬體空間。最後大眾所擔心的事,Figma 物美價廉的特性是否被取消?

目前最多人選擇的項目「Figma Professional」為一個月 12 元美金,折合台幣約 360 元,Adobe 多數人則使用「Creative Cloud 完整應用程式」,一個月約 1,680 元,Adobe 假設未來納入 Figma 不調漲,而多數 Figma 的專業用戶通常也使用 Adobe,這點看來對消費者是有利的。

回顧 Macromedia 的遭遇

在很久以前,有一家公司叫 Macromedia,公司成立於 1992 年,沒幾年的時間如日中天,當年三大向量軟體之一,分別為:Adobe Illustrator、CorelDraw 與 Macromedia Freehand。旗下 Dreamweaver 是市面上唯一能與微軟 FrontPage 抗衡的網頁製作軟體,Fireworks 當時也正挑戰 Photoshop 的地位。

當時學生在畢業時都會有畢業光碟,成為印刷廠的另一項主要業務,採用的就是Director所製作,更有名的 Flash 帶動了整個動態網頁、網路動畫及網路電影等風潮。甚至許多行業人認為,Adobe 可能因此消失,無奈在 2005 年 Macromedia 被 Adobe 以 34 億美元併購,因此被消失的是 Macromedia。

從 Macromedia 的遭遇給我們什麼樣的反思?如果要討論 Figma 的情況必須先了解這些軟體創業的生態,尤其在矽谷,許多的創業者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被大企業收購,對個人而言,這是最輕鬆的退場方式,不用辛苦的經營企業,又有滿手的鈔票,繼續擔任該事業群的主事者,完全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完美狀態,套一句網友的話:「這不香嗎?」

在西方的市場,併購一直以來是經營的手段,單純從個人利益的市場面看來,這樣的結局也是意料之中。當工具被強大的集團所掌握,使用者都只能是被動的弱勢者,因此才慢慢地有開源運動,知名的 3D Blender 就是最成功的案例。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兩件事值得討論:一、軟體的整合策略。二、開源的必要與發展。

軟體整合的走向

一個軟體是否功能愈多愈好?我們來檢視知名的 Photoshop 為例,Photoshop 是一個影像處理軟體,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意想不到功能,例如時間軸具備製作動畫的功能(圖一)、3D/球面全景可以製作 VR、濾鏡 Neural Filter 具備許多 AI 功能,包括現在最熱門AI Text to Image (圖二),只是尚未開放。

截圖 2022-09-16 下午10.39.52.png
圖一
截圖 2022-09-16 下午10.41.01.png
圖二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軟體是否愈多功能愈好?相信各位買鞋子的時候,應該不會希望它有吹風機的功能吧?軟體的整合,最重要的不是軟體有多少功能,也不是齊下能涵蓋到多少產品,而是能否協助使用者更有效率達成目的,了解「使用者的思路」而不是讓使用者了解「操作的思路」。

Adobe 跟 Autodesk 這兩間重量級公司所貢獻的分別在於,Adobe 開發了 PNG、PDF 格式,Autodesk 開發 FBX 格式,讓文件、2D 與 3D 圖形有更好的檔案交換格式,成為市面上的標準作業規範。

個人認為,好的軟體整合不是「要你命 3000」的形式,而是提供好的交換格式,更完整的保存與跨平台的利用。

任何的企業發展如果過甚而失去平衡,造成壟斷而違反競爭法(俗稱反托拉斯法)。畢竟經濟(利益)、法律與政治是有密切關係的,就算採取法律與抗爭行動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個人成本與社會成本。

對此,目前具體的方法是正視「開源運動」(Free Software Movement),透過開源讓每個有能力的人盡一份力,以公平原則讓每個人都有權利使用軟體,甚至購買軟體的同時也獲得開源碼。

我認為,這件事情跟最近的 AI 藝術創作運動具有高度關聯性,過去學習軟體會因為功能而被限制,失去了創作的焦點,如今創作的焦點回歸到創作者心中,軟體回到輔助的功能,而非技術的競爭,加上開源軟體愈來愈成熟,或許學校機關不用再被綁住高額的權利金,同樣的企業也可以降低營運成本。創作的根本不在於你用甚麼工具,而是你想說什麼!

台灣有網友號召在網路上舉辦 Figma 的告別式,個人則是樂觀看待,即便 Figma 遭遇不測,以現代的氛圍,相信不久就會出現開放源碼類似 Figma 的工具,畢竟 Figma 與Blender 相比,還是簡單許多,換條路走,或許有不同的軟體發展,更親近於使用者。

未來,我們期待世界是「工具自主化」,如同 Minecraft 自己的遊戲自己建造。在一個視窗內,可以任意組合自己想要的功能。

目前,人類面臨的通貨膨脹與經濟發展有關,人類發明一個叫經濟的「遊戲」,最終被經濟所奴役的人們不在少數。許多商業行為雖然在做跟過去一樣的事,但時代不同了,如同愛因斯坦所言:「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是一種神經病!」(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責任編輯:Anny
核稿編輯:李柏鋒

INSIDE 未來日完整一天豐富論壇,完全掌握數位轉型最新脈動

活動資訊:

  • 活動名稱:【2022 INSIDE未來日】台灣的蛻變|用數位轉型打造產業護城河
  • 活動時間:2022 / 09 / 23 (五)  09:00 - 16:40(08:30 開放入場報到)
  • 活動地點:微風南山 3F 藝文中心(110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100 號 3 樓)
  • 活動形式:可選擇線下論壇見面互動、亦可購買線上直播票。
  • 更安排 Q&A 及自由交流時間,藉此創造與會嘉賓間更多合作和深度參與的機會。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持續進化!讓全家體驗「最速」飆網快感!

網路是每一個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除了出門在外使用行動網路,家中更是需要高速、穩定且優質的寬頻服務,來滿足全家人的上網需求,而本篇文章也透過東方線上最新發佈的家用寬頻「2023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結果,為大家整理選擇家用寬頻的四大關鍵點。
評論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評論

網路對現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常生活已與網路密不可分,因此速度夠快、穩定性夠高且安全可靠的上網產品也開始受到大家重視。除了一般在戶外使用手機的行動網路,回到家中更需要可靠的家用寬頻環境。不過提供寬頻上網服務的業者不少,到底該選哪一家、何種規格的上網服務才最穩定可靠,相信也是讀者心中的疑問。

近期由知名市調公司 東方線上所發佈的家用寬頻「2023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家用寬頻用戶最常遇到「Wi-Fi效能差」、「連線不穩定」與「網速慢」等困擾,而且由於家中的寬頻網路多半為全家共用,除了同住的家人,學生族群或是小資上班族也會與同學、朋友合租,而面臨多人共用網路的狀況。因此多人同時上網的連線穩定性,儼然成為許多人選擇家用寬頻時的關鍵考量!

Photo Credit:Bing Image Creator

家用寬頻網路通常不會一個人使用,而是需要同時負擔所有同住者的所有使用需求,也因此選擇網路的連線穩定性、網速及Wi-Fi無線網路也都成為大家最為重視的關鍵。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也將為大家彙整四個選擇家用寬頻的重要關鍵,只要掌握住這幾個訣竅,自然讓你不花冤枉錢不踩雷!

關鍵一:選擇「光纖到府」全家一起暢快飆網!

最近幾年,我們可以從市面上各個家用寬頻業者的宣傳廣告中看到,不少業者都已經標榜使用「光纖網路」,也讓一般消費者難以分辨是否每一家口中所說的「光纖」都是相同規格、相同品質?

若是仔細深究不同業者所使用的固網佈建規格,不難發現到其中有不少「貓膩 」,其中有線電視業者通常採用的是與傳統同軸電纜整合了「混合式光纖架構」,也就是從業者的機房端到用戶家中的網路傳輸線路中,僅有部份採用光纖架構,除了傳輸速度與穩定性可能大打折扣,甚至網路訊號的延遲時間(RTT)也比較高,直接影響玩線上遊戲或是上網搶票的使用體驗!!

從上圖可以看出光纖佈建的不同規格,只有 FTTH是做到從機房到家中全線都是光纖的架構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發生,建議大家在選擇家用寬頻時,首選以FTTH「光纖到府」方式提供服務的業者,像是目前家用寬頻龍頭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300M 以上頻寬採用「光纖到府」,確保使用者能享有「一條光纖直通府上」的品質。並且中華電信的線路,從機房端至用戶端,主要佈建在專用的地下電信管道內,如此一來,線路可以受到良好的外在保護,可大幅降低連線品質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干擾的可能性, 網速體驗自然最快、最穩,也讓通訊延遲更低,讓你連線電競或是上網搶購都快人一步免焦慮!

除了「光纖到府」是關鍵,另一個與上網體驗有關、但卻經常被大家忽略的,就是「國際連線頻寬」的規格,畢竟大家在使用網路時,不會單純只瀏覽或使用台灣本地的網站服務,更多會是跨國連結至國際伺服器的使用型態,若是家用寬頻業者的國際連線頻寬不足,很容易遇到上網尖峰時段發生網路延遲、甚至連線相當緩慢的狀況!值得一提的是,TWINC在今年10月最新公佈的國外連線頻寬統計,全台連外頻寬最大的固網業者正是中華電信 HiNet,頻寬規模是其他業者的 3 倍至 50 倍[1] ,除了直達路由的延遲較低,也具備多套備援路由,提升國際連網的穩定度,對使用者更有保障!

關鍵二:「雙飆新升代」成主流,升級雙向大頻寬 讓上傳和下載一樣順暢

從最新的家用寬頻「2023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中,不難發現到此次調查的結果也延續了去年的趨勢-有愈來愈多消費者傾向於升級更大的頻寬,其中尤其是 101-300M 之間的用戶成長度最高,而隨著家用寬頻龍頭HiNet 光世代積極推動300M、500M方案的「雙向對稱頻寬」[2] ,用戶無需額外花費就能體驗到上傳與下載相同速率的極致飆網體驗,不僅避免上傳頻寬壅塞導致影響下載速度的窘境,也符合現代人比過去更仰賴上傳頻寬的使用情境,包括開直播、社群分享大量照片、影片,以及常見的雲端服務、即時通訊工具的檔案分享,都能更有效率!而雙向對稱頻寬的「雙飆新升代」相信也將成為消費者家用寬頻的主流選擇。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Youtube頻道

在上網時,我們操作的每一個動作都包含了傳送與接收封包,若是上傳頻寬不足,即使下載頻寬超大也可能造成傳輸的卡頓(圖上),也因此「雙向對稱頻寬」可以透過與下載頻寬一致的上傳通道提升(圖下),大大改善這樣的問題

關鍵三:不只有線飆速,同步提供最佳 Wi-Fi 無線連網體驗更重要

在此次東方線上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到不少消費者的上網需求並非只侷限於有線連網,Wi-Fi 無線連網的需求相對更重要,也產生許多使用上的「痛點」,包括家中無線網路涵蓋的範圍不足、死角過多,使用的 Wi-Fi 分享器不夠穩定、常斷線,或是家中使用者、連網裝置太多,使用者難以自行解決 Wi-Fi 產生的使用問題…等。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Wi-Fi全屋通服務

Wi-Fi全屋通 (Wi-Fi6)產品,具Mesh網狀架構功能,無需手動切換帳號

即使家裡裝了無線路由器,但仍然有很多收訊死角?透過中華電信Wi-Fi全屋通服務,可針對家中實際狀況來設置無線路由器,甚至面對大坪數、多樓層空間也能建構Mesh Wi-Fi網狀網路,讓涵蓋訊號更全面。

除了手機、平板電腦、筆電…等常見的設備需要無線連網,還有家中愈來愈多的 IoT 智慧物聯網裝置,例如:智慧家電、智慧安防等設備,也同樣需要穩定的 Wi-Fi,所以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家用寬頻時,須進一步了解業者是否有同步提供 Wi-Fi連網的佈建服務。以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 為例,用戶可以選搭「Wi-Fi 全屋通」的整合服務,在施工的同時,專業工程師也會依據客戶家中環境不同,提供完整的無線網路環境規劃,並搭配優質的 Wi-Fi 6無線路由器,近期更推出最新的Wi-Fi 6E規格,具備更大頻寬、更低延遲速率及低干擾的優勢。如果是大坪數、或是多樓層透天厝,則能透過兩台以上無線路由器組成Mesh Wi-Fi 網狀網路架構的超涵蓋訊號,打造隨時隨地、全屋漫遊的無縫上網環境,同時以月租方式租用設備,不僅沒有初期大量投資設備的成本,也不需要負擔後續產生的維護成本,只要有任何問題,一通電話找24小時客服,就能快速為你解析問題,不用擔心要自行上網做功課,還要 DIY 到心很累了!

關鍵四:守護網路安全一步到位,更讓人安心

雖說網路帶來不少便利,但相對潛藏於網路背後的資安威脅也不免讓人膽戰心驚!尤其上網時,有可能因為一時不察點擊到帶有惡意的連結,又或是連上的網站或應用服務本身就潛藏惡意程式,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因此而「中招」,輕則系統不穩、當機,嚴重的可能造成個人隱私資料外流,甚至因為勒索病毒讓重要檔案付之一炬。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HiNet上網守衛

中華電信HiNet上網守衛服務,可以直接透過專屬DNS伺服器搭配黑名單資料庫即時過濾惡意網站,讓使用者不用擔心會不小心連結而導致中毒或被駭!

尤其是家人、朋友共用網路,但卻完全沒有資安意識的情況,很有可能成為病毒、駭客與詐騙的「破口」,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家用寬頻時,可以進一步留意業者是否有提供額外的網路安全加值服務,像是中華電信就提供了相當完整的防護解決方案,包括防駭守門員、色情守門員、防毒防駭…等服務,而HiNet光世代 300M (含)以上的用戶也免費享有「上網守衛服務」,提供「有感防護阻擋頁面」,讓網路上的「有駭」網站不得其門而入,進而確保網路使用無後顧之憂,並降低被駭風險!

全家的數位生活,讓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 一手包辦!

從東方線上歷年來的「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都能看出消費者對於家用寬頻選擇的需求變化,消費者在家使用網路需求愈來愈高,對於追求高速網路方案的態勢更為明顯,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家用寬頻業者至關重要的還是在於「網路穩定性」、「品牌口碑」與「解決網路使用問題的能力」這幾個面向,尤其對於網路重度使用者來說,一時半刻的斷線都是難以忍受的,而在所有業者中,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連年獲得滿意度 No.1 的肯定,顯示不論是產品品質還是客戶服務,都獲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速在必行 2.0」方 案為大家帶來網速有感升級!升級雙向對稱頻寬300M、500M方案也有超划算的價格,也能搭配Wi-FI全屋通一次完成家中無線網路環境的建置!

對於重視居家上網品質,尤其是要符合多人共用需求的消費者來說,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在不少人心目中持續霸榜家用寬頻業者的第一首選,而近期推出的「速在必行 2.0」方案也持續提供優惠資費與加碼好康活動,其中 300M、500M 雙向對稱頻寬也成為最為超值的選擇,搭配「Wi-Fi 全屋通」即可輕鬆搞定家中無線連網環境,所以選擇家用寬頻,當然就要選擇最適合全家共享,大家都滿意的中華電信HiNet 光世代!

手刀申辦 >> https://cht.tw/x/26kp

[1] 數據來源:TWNIC 2023年10月公布數據 https://map.twnic.tw/ 
[2] 光世代網路服務因受距離及設備限制,供租對象為本公司採用產品技術可達之範圍為限,請逕洽客服0800-080123或至中華電信網站查詢是否可供裝光世代。光世代之網路各速率係指最高可提供之線路速率(Line rate),客戶實際上網傳輸資料速率(Data rate)會因上網終端設備之軟硬體、距離、客戶所在位置之環境及到訪網站之連外頻寬、同時使用加值服務(如:MOD、OTT…)等因素之影響,有時會發生上網速率下降的現象,因此於提供上網服務時依國際標準網路品質分類歸屬為Best Effort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