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丹佛大學 (Standford University) 與輝達 (Nvidia) 共同研發,試圖讓 VR 眼鏡能更接近一般眼鏡,這項研究是 VR 科技的一大進步。研究員表示該研究旨在解決 VR 科技普及化的最大阻礙,也就是裝置太過於笨重且配戴起來不舒適的問題。
該眼鏡稱為「全息眼鏡」 (Holographic Glasses),透過僅 2.5 毫米薄的鏡片,便可展示出全彩 3D 全息影像。相較於傳統的 VR 眼鏡藉鏡片將影像放大,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全息眼鏡則是將 VR 大幅縮小眼鏡中必備配置的體積。
全息眼鏡使用的是餅乾鏡頭 (Pancake Lens),這一概念在前幾年已被廣泛討論,餅乾鏡頭的優點除了體積小之外,解析度據說是無上限,因此可以提高 VR 眼鏡的解析度,並將可視角度擴大至 200 度。先前就已有 VR 頭戴式裝置採用餅乾鏡頭,其能有效縮小鏡片與螢幕之間的差距,但缺點是僅能展示 2D 畫面,而研究員希望能改善這點,讓 VR 眼鏡展示 出 3D 畫面。
全息眼鏡背後的原理複雜,光就這份研究或許無法全面了解,不過其最終的成果就是一個體積小的 VR 眼鏡,重量只有 60 公克,遠比 Meta 的 Quest 2 (503 克) 輕,若眼鏡有實驗室之外的應用,那將對 VR 科技帶來很大的影響。
全息眼鏡仍存有著限制,雖然它具有擴大可視角度的潛力,目前可穿戴式眼鏡的 FOV 只有22.8°,而臺式 (benchtop) 僅 16.1°,視場角遠比市面上的 VR/AR 裝置小。對此研究員表示,這是因受限於空間光調製器 (SLM) 的大小,及 GP 鏡片 (GP Lens) 的焦距,而這兩者都可藉其他組成零件來改善。
另一個限制是全息眼鏡需對使用者的瞳孔位置有精準的計算,而這若沒有良好的設計將很難達成,研究員指出或許能採紅外線來偵測目光,但紅外線也必須能隨時偵測到瞳孔因光線而縮放的不同大小。儘管全息眼鏡尚有許多發展空間,仍是值得關注的概念,因為全息眼鏡讓VR 裝置能以真正眼鏡的形式呈現。
INSIDE 未來日完整一天豐富論壇,完全掌握數位轉型最新脈動
- 活動報名:Taketla拿票趣購票(現場票及直播票同步販售中)、Accupass購票(僅販售現場票)
- 更多 INSIDE 趨勢論壇最新消息,請前往活動網頁
- 更多數位轉型相關文章
活動資訊:
- 活動名稱:【2022 INSIDE未來日】台灣的蛻變|用數位轉型打造產業護城河
- 活動時間:2022 / 09 / 23 (五) 09:00 - 16:40(08:30 開放入場報到)
- 活動地點:微風南山 3F 藝文中心(110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100 號 3 樓)
- 活動形式:可選擇線下論壇見面互動、亦可購買線上直播票。
- 更安排 Q&A 及自由交流時間,藉此創造與會嘉賓間更多合作和深度參與的機會。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 頭顱連體雙胞胎在 VR 技術協助下成功手術分割!
- 價格不菲!傳蘋果 AR/VR 頭顯得搭配兩個 Apple Watch 來使用
- 抗不住通膨 Meta 宣布 Quest 2 VR 頭盔 8 月起漲價 100美元
- 全解禁!Meta VR 歷代原型機都長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