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醞釀近 2 年的 OTT 專法草案將出爐,一旦立法通過,NCC 將有權納管 Netflix、LINE TV 等業者,引發土洋業者群起反彈,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理事長蔡嘉駿代表出面,重砲抨擊專法「最嚴重後果就是把外商逼走」。
2020 年 7 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首次拋出「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OTT TV專法),並舉辦 2 場公聽會,一度引發業者強烈反彈,外界原以為草案將不了了之,但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主決議要求下,今年 5 月 NCC 提出新版 OTT 草案架構,並規劃在 6 月底前公布草案內容,讓業者急跳腳,包括 Netflix、Disney+ 國際影音串流巨擘以及 friDay 影音、myVideo、LINE TV 等本土影音平台,紛紛向 NMEA 大吐苦水,表達疑慮。
根據業者掌握 OTT 草案架構,NCC 將公告一定規模以上的大型平台必須登記並負擔特別義務,計畫要求大型業者要有一定程度投入本土內容產製,看似是要促進台灣本土內容產業,不過看在國際大型串流平台業者眼裡,這項規定反而可能成為扼殺創意的緊箍咒,蔡嘉駿對中央社記者直言,「這是外商最顧慮的一點」。

韓國付費率比台高 5 倍 Netflix 營收卻不及三立東森
蔡嘉駿強調,不是所有內容放在 OTT 平台上就會有人看,一定要有夠好、夠吸引人題材才能吸引觀眾;換句話說,只要是有競爭力內容,大家搶著合作跟買版權都來不及了,也根本不用政府管。
對於韓國「魷魚遊戲」為何可以在全球掀起「魷魚熱」,蔡嘉駿說,韓國內容產業長年累月練兵,大膽嘗試各種題材,發揮不受限,已經找到符合市場口味的詮釋,再加上善用國際 OTT 業者行銷包裝與影響力,才能引起廣大迴響。
他認為,台灣若想打造「台版魷魚遊戲」,不是一味先要求自製或合製比例,導致內容題材遭到限縮,而是應該給予內容產業空間,為產業注入活水。
此外,業者也憂心 OTT 專法可能衍生額外成本。蔡嘉駿說,有線電視台就算全天候播放,頂多 24 小時內容,但國際 OTT 供應全球觀賞,片庫數高達數十萬小時內容,一旦被要求本土比例,即便是個位數比例,換算自製或合製內容數也相當可觀,外資業者都很難做到了,更遑論本土業者。
儘管草案才剛釋出架構,但不少有意來台的國際業者都已在密切關注、甚至考慮暫緩來台計畫,「最嚴重後果就是逼業者撤出台灣,不是不可能,但數位服務還是可以提供,政府甚至因此無法課稅」,蔡嘉駿語氣間難掩無奈。
他強調,OTT 專法不是只跟平台業者有關,與台灣內容產業的製作公司、行銷公司都有關。如果業者普遍不支持,外商不買單而撤資,留下的是苟延殘喘、規模更小的本地業者,也沒有因為外商撤走而變好,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只有向文化部拿更多補助,反而變成惡性循環。
至於 NCC 制定 OTT 草案動機,市場有說法指出,因為 OTT 觀看人數眾多,再加上有線電視業者被 NCC 高度管制,若沒有納管 OTT,可能對有線電視業造成不公平競爭。
不過,蔡嘉駿認為,OTT 業者並不如外界想像擁有龐大影響力,他舉例,全球 OTT 龍頭 Netflix 在台一年營收估計只有新台幣 30 到 50 億元間,營收遠不及三立、東森新聞台。
根據 NMEA 協會初步統計,台灣一年 OTT 產值約新台幣 100 億元,民眾對於韓劇、日劇、歐美劇接納度高,但蔡嘉駿坦言,追劇的台灣民眾固然多,但有很大比重是收看盜版,外資 OTT 業者同樣也發現台灣觀眾比國外收視戶更愛看盜版,付費意願比較低。
他舉例,韓國付費率比台灣高上 5 倍,粗估韓國 Netflix 訂閱戶約千萬戶左右,造就韓國 OTT 產業蓬勃發展,此外,韓國民眾也愛看電視,電視台熱門戲劇收視率甚至可以上看 30%,顯示韓國影視產業規模龐大且非常有活力。
反觀台灣,民眾對付費內容態度比較保守,OTT 產業在台發展仍不如韓國興盛,因此 NMEA 一直訴求,希望透過 OTT 自律規範即可,訂出專法反而限制產業發展。
此外,目前 NCC 規劃將打擊盜版納入 OTT 專法,最嚴重者會祭出斷網嚴厲做法,但蔡嘉駿認為,處理盜版問題其實在其他部會修法即可,事實上合法的 OTT 平台根本不敢播盜版內容,因為會面臨先被製作公司「告到死」情況。盜版問題的真正癥結點在於封鎖不完的盜版網站,放在 OTT 專法處理盜版問題,就算法院判決下來出動斷網少說也要 2、3 年時間,屆時「爆紅戲劇都播完了,實際效果相當有限」。
韓挾內容實力迎戰 OTT 巨擘 台灣籌碼在哪?
隨著 Netflix 等國際平台在 2016 年起陸續進軍韓國,蔡嘉駿直言,韓國的確也有管理 OTT 平台的相關討論,但韓國不是訂嚴苛專法,而是想辦法支持國內業者做好內容,透過政策制定以及平台整併來因應國際平台的競爭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韓國是亞洲內容產製重鎮,Netflix 在 2020 年入股韓國最大影視製作公司 Studio Dragon,雙方進行合作,由 Studio Dragon 每年固定提供韓劇內容給 Netflix,2 年下來推出「二十五,二十一」、「我們的藍調時光」等爆紅韓劇;但目前市場傳出 Studio Dragon 有意獨立門戶自行建立 OTT 平台。
蔡嘉駿說,韓國跟國際級 OTT 合作,同時也抱持枕戈待旦心態,待時機成熟,韓國不甘於只做內容提供者,還要變身為平台提供者,有好的內容做底氣,未來打 OTT 國家隊才更順利。
反觀台灣內容產業,固然有小品佳作表現,不過蔡嘉駿認為,「韓國可以跟國際平台坐地喊價,台灣有什麼談判籌碼,需要靜下心想一想」。
他說,當台灣 OTT 產業的合法業者仍處於新創階段,業者普遍無法獲利情況下就要開始納管,「這是不是限制產業發展?」
OTT 草案架構掀反彈聲浪 NCC:持續跟各界溝通
NCC 近期規劃推出新版 OTT 草案條文,國內外 OTT 平台業者擔憂管制過多,扼殺產業發展。NCC 表示,各國都有對 OTT 產業進行管理,並未限制產業發展,未來草案推出後,也會持續跟各界溝通。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 2020 年 7 月就曾推出「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俗稱 OTT TV 專法),後續開 2 場公聽會,但引發業界一面倒反對,甚至美國商會也來關切,一度讓 OTT 草案暫緩推動,不過,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主決議要求下,NCC 在今年 5 月底再度提出新版 OTT 草案架構。
根據新版草案架構,多數平台業者原則上不需登記,只要遵守草案內所訂的一般義務。不過,NCC 會公告一定規模以上的大型業者一定要來登記,並負擔特別義務,像是設置本國內容專區或投入本國內容產製、加入或成立自律組織等,以落實義務層級化的精神,並規劃近期釋出完整草案條文。
OTT 平台業者關注 OTT 新版草案對本國內容投資的要求,NCC 發言人翁柏宗告訴中央社記者,新版條文目前還沒經過委員會最後決議,還無法對外具體說明。
不過,翁柏宗表示,OTT 法案目標是在傳播科技匯流環境中,持續達成保障公眾視聽權益與維護本土文化傳播權等,除此之外,站在公私協力治理模式下,政府也會鼓勵業者擴大本土內容投資,這些理念方向都是一致的。
產業界擔心目前多數業者都還在求生存的新創發展階段,草案若管制過多,恐扼殺產業發展。
翁柏宗表示,目前各國都有對 OTT 產業進行管理,並未發生限制產業發展的情況,NCC 會持續觀察國際狀況,未來草案推出時,也會持續跟社會各界溝通、滾動檢討。
責任編輯:蜜雅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