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簡訊音效「三全音」的由來

照片來源:Flickr
iPhone 的「三全音」(Tri-tone)已經取代 Nokia 的「逼逼逼─逼逼─逼逼逼」成為目前手機界最多人使用的簡訊提示聲。每當你收到簡訊時,都能聽到這經典的「三全音」。這個鈴聲的開發者 ── Kelly Jacklin ,同時也是 Jacklin Studios 視聽軟體工作室的創始人,日前在自家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談論了這個指標性簡訊聲的起源。
「三全音」的設計要回溯到 1999 年,起初是因為 Kelly Jacklin 的朋友 Jeff Robbin 的請託。 Jeff Robbin 和 Bill Kincaid 當時正在進行一個名為 DAS 的產品, DAS 後來演變成 SoundJam MP 這個音樂播放軟體,也就是 iTunes 的前身。
對於好友開發的產品, Kelly Jacklin 這麼說:
那時憑我短淺的眼光,我心想「哪個白癡會想用一個 Mac 版的 Winamp !?」我真蠢‧‧‧
Jeff Robbin 委託 Kelly Jacklin 設計一款聲音,用來提醒使用者光碟燒錄完畢。除了一些太技術性的音樂理論敘述, Kelly Jacklin 提及「三全音」的設計理念:
我在尋找一些「簡單」又可以抓住使用者注意的元素,我想由擁有乾淨聲音的樂器,演奏的幾個連續音符,能在吵雜的住家或辦公室中脫穎而出。所以我有了兩個任務,一是樂器的選擇,二來是連續音符的挑選‧‧‧那時候我很著迷於馬林巴琴(Marimba)和姆指琴( Kalimbas)的聲音,所以我想說都試試看。音符方面,我想用三或四連音‧‧‧我想給使用者愉快的體驗,所以主要使用大調音階。

馬林巴琴(Marimba)/照片來源: Flickr

姆指琴( Kalimbas)/照片來源: Flickr
為了開發出自己滿意的聲音,Kelly Jacklin 最終開發了 28 個聲音檔,檔名由音符序列和樂器名兩者結合命名,例如 418-marimba 、 481-kalimba 等。以下是完整的 28 個檔名。
1358-harp.aiff 1358-kalimba.aiff 1358-pizzicatto.aiff 148-kalimba.aiff 148-marimba.aiff 158-kalimba.aiff 158-marimba.aiff 358-harp.aiff 358-kalimba.aiff 358-pizzicatto.aiff 418-kalimba.aiff 418-marimba.aiff 481-kalimba.aiff 481-marimba.aiff 518-kalimba.aiff 518-marimba.aiff 531-harp.aiff 531-kalimba.aiff 531-pizzicatto.aiff 581-kalimba.aiff 581-marimba.aiff 841-kalimba.aiff 841-marimba.aiff 851-kalimba.aiff 851-marimba.aiff 8531-harp.aiff 8531-kalimba.aiff 8531-pizzicatto.aiff
全部聽過一遍之後,他決定自己最喜愛的是「158-marimba.aiff」。 Kelly 將 28 檔案轉成 snd 檔賣給了 Jeff Robbin ,並註明他最喜愛的是「158-marimba」。這個聲音後來成功的被用在 SoundJam 的燒錄完成聲,之後 Apple 收購了 SoundJam ,與包括 Jeff 等旗下幾名員工。
2001 年 Apple 發表了 iTunes ,仍廣泛使用「158-marimba」。直到 2007 年, Apple 發表了劃時代的產品── iPhone ,「158-marimba」以預設提示聲的姿態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
想像當 iPhone 發表時我有多驚訝,預設簡訊聲竟然是──「158-marimba 」現在它有個好名字「三全音」( Tri-tone ) (其實以音樂理論的角度來看不是很精確)。時光飛逝,這個聲音現在變得具有指標性,在電視節目跟電影中出現,成為全球通用的「您有一個新訊息」聲‧‧‧ Wow!誰料想的到?
無論是在辦公室工作還是朋友聚會,只要「三全音」一響起,每個人都會心驚一下,趕緊查看自己的手機。或者是在家裡的電視廣告裡出現「三全音」,馬上一家大小忙著找手機,「三全音」儼然成為簡訊的代名詞。
Kelly 的「The History of the "Boo-Dah-Ling" Sound」全文底下有其他當初落選的音檔可供聆聽,來看看他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