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研究人員開發新發電系統,由藻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來為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供電。目前,該系統已順暢運轉長達 1 年,未來可望應用於偏遠地區的小型設備供電。
根據 Digital Trends 報導,該系統採用「集胞藻」(Synechocystis),當藻類曬太陽進行光合作用時,就會產生電流並傳送到鋁電極(aluminum electrode),接著再傳送到處理器。
整個系統外型大概與 3 號 AA 電池差不多,儘管所產生的電流較小,但已經足以供電給微處理器了。不只如此,由於光合作用在暫時缺乏陽光直射的情況下,也能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因此,就算是在晚上也不需擔心,該系統亦能持續發電。
研究人員指出,隨著物聯網(IoT)連接設備愈來愈多,大家也需要愈來愈多的電力;而這種便宜又低耗電的系統,可望能取代相對昂貴的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以及採用環境有害材料的傳統光電系統。
在測試階段時,研究人員將該系統與物聯網設備常見的微處理器 Arm Cortex M0+ 相連接,並放在半戶外環境下。一開始,研究團隊原以為該系統在運轉幾週後,就會停止;沒想到,目前已經順利運轉長達一年。
未來,該系統期望能應用於偏遠地區的小型設備供電。完整研究發表於英國學術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瀏覽細節。
核稿編輯:Mia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 夜晚好冷,來發電:科學家用「冷」發電,可望與太陽能互補
- 光合作用還能用來開車?讓比爾蓋茲告訴你!
- 潔淨能源大躍進!2021 年達全球總發電量 38%,成重大里程碑
- 沒呼吸,也能活?科學家用人工讓蝌蚪、藻類建立共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