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IDE 付費數位專刊首發:電動車大未來!

INSIDE 對於產業趨勢的發展與觀察一向有很敏銳的感知,2009 年由六位共筆創辦人意識到行動創業趨勢的興起帶來網路垂直媒體發展的可能,2018 年我們也意識到了台積電不只在產業地位的重要,也變成是台灣在國際政經局勢上的關鍵角色,可說是台灣的航空母艦,並且希望台灣有更多這樣的角色出現。
如果說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第一座護國神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第二座隱然成形的護國神山,就是電動車產業了。為什麼呢?其實要說汽車這個產業,台灣或許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如果說到資通訊產業,那麼也很難有其他國家具備台灣的優勢了,而當汽車產業從燃油能源轉變到電能,並且很快即將全自動駕駛,台灣產業鏈上的整合綜效真的很有機會成為電動車產業舉足輕重的要角。
其實這也不需要 INSIDE 説,資本市場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的電動車、智能車 ETF,市佔未動、資本先行,佈局進場電動車產業的投資人其實已經相當踴躍了,但是大家對於電動車真的了解嗎?簡單一問:有多少投資人真能說出電動車的三電系統,是哪三電?如果說不出來,真的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嗎?
其實不只投資機會,創業機會也會隨之而來。INSIDE 過去曾報導並參與從行動 App、數位社群、電子商務、行銷科技、加密貨幣等一個接一個的創業潮流,如今也看到了在電動車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產業鏈也有許多缺口,正待願意冒險的創業者去爭奪紅利。
現在,回頭來說說 INSIDE,我們也在轉型與創新,過去 INSIDE 免費提供讀者迅速的產業新知以及深入的觀察評論,而如今我們知道自己能夠做得更好,讓台灣的產業透過我們的內容來掌握商機。因此,我們開始推廣讀者免費加入會員,部分有價值的獨家觀點我們不看重流量,但我們希望你成為會員才能閱讀,讓我們更了解產業需要什麼資訊,這個機制能創造共好,讓 INSIDE 能更了解讀者,也讓讀者能更精準取得資訊。
同時,我們也開始推出付費的數位專刊。為什麼要收費?簡單來說,製作成本高,我們不只內部編輯室深入挖掘重要議題,我們更聘請外部專家提供專業資訊,而付費專刊的唯一製作準則,就是:「能幫讀者賺錢」!
電動車不但是 INSIDE 深入參與並且看好的產業,更是我們有信心能透過數位專題讓讀者賺錢的議題。你想投資電動車?付費買我們的專刊,你絕對不會跟那些連三電都說不出是什麼的投資人一樣被當韭菜。你想在電動車產業發展過程中洞燭先機,掌握創業紅利?付費買我們的專刊,你一樣要承擔創業九成的失敗風險,但你可以大幅縮減創業前做產業分析的時間!
為什麼?因為我們已經接觸了最領先的電動車企業,從車廠、電機、電池到政府法規,由我們先告訴你有哪些坑可以避開?有哪些紅利你得趕緊把握?
如果你也有先見之明,認為電動車這個趨勢真的已經成形,連鴻海都組成了 MIH 聯盟,而當代最強創業家伊隆・馬斯克也用特斯拉這個電動車品牌成為世界首富。那麼,購買我們的數位專刊吧!
【付費限定專刊】電動車大未來:市場罕見電動車專刊,由淺至深一次看懂電動車這嶄新的「世界觀」,更了解為何大多人認為電動車會是台灣的大好機會!←點擊購買
電動車產業的崛起
各國電動車政策分析
- 歐盟要做減碳界的「武林盟主」
- 美國碳排政策各州大不同,加州、德州成鮮明對比
- 日本會繼續雙押氫與電嗎?
- 特斯拉靠著賣碳權大賺?碳權是什麼?各國碳交易市場現況分析
- 中國成電動車最大生產國,背後所面臨機會與挑戰
- 挪威為什麼會是全球電動車優等生?
- 你該知道的台灣電動車政策盤點
解構電動車的組成跟未來
核稿編輯:Chris